NT$680
故宮百話-百年博物館的政治力與品牌力從何而生?
114.9.5上市,8月底入庫後隨即出貨!
理解故宮就是理解文化,理解兩岸關係,理解臺灣政治
◤ 1925年故宮於紫禁城誕生
◤ 1949年文物運抵臺灣
◤ 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
從中國北京到南京、四川,最後到了臺灣,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故宮,曾有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的美譽,作為文物守護者、臺灣近代史的見證、超強文化IP,它如何在當代與民眾對話?什麼原因造成故宮品牌的弱化?它的展覽如何開創新局?
✦紀念故宮一百周年力作,《故宮九十話》全新增訂版
✦百篇文物故事、時事議題及人物訪談梳理事件始末、闡釋不同觀點,引發更多辯證與思考!
20 件庫存
理解故宮就是理解文化,理解兩岸關係,理解臺灣政治
◤ 1925年故宮於紫禁城誕生
◤ 1949年文物運抵臺灣
◤ 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
從中國北京到南京、四川,最後到了臺灣,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故宮,曾有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的美譽,作為文物守護者、臺灣近代史的見證、超強文化IP,它如何在當代與民眾對話?什麼原因造成故宮品牌的弱化?它的展覽如何開創新局?
✦紀念故宮一百周年力作,《故宮九十話》全新增訂版
✦百篇文物故事、時事議題及人物訪談梳理事件始末、闡釋不同觀點,引發更多辯證與思考!
日本資深媒體人、作家野島剛(Nojima Tsuyoshi)關注兩岸三地華人圈政治、外交及文化等議題,多年來蒐集豐富史料、累積大量訪談紀錄,持續地書寫故宮,本書以《故宮九十話》為基礎,並收錄他近年新觀察與見解,包含故宮的未來發展、觀光行銷策略、十二獸首事件、陳水扁的故宮改革,以及2016年後歷任故宮院長訪談等,全書共分為五個篇章,具體呈現故宮在地的歷史過程,犀利剖析故宮如何在兩岸角力與兩黨政治形態下發展,並在新時代找到下一階段的角色與定位。
作者|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
資深媒體人、作家、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部教授。1968年出生。上智大學新聞學系畢業。曾任職朝日新聞,先後在政治部、新加坡分社、臺北分社、國際編輯部副部長、AERA編輯部等部門工作,2016年成為自由媒體人,目前活躍於各媒體的撰稿、演講等活動。著有《兩個故宮的離合》、《臺灣十年大變局》、《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故宮九十話》、《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中國的執念》、《臺灣超越日本,真的嗎?》、《原來這才是日本》、《銀幕上的新臺灣》等書。2018年獲得卓越新聞獎(新聞評論獎),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外國作家。2022至2025年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策展委員會國際委員。
譯者|
張惠君
1970年出生於板橋,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羅馬人的故事Ⅱ:漢尼拔戰記》、《兩個故宮的離合》、《謎樣的清明上河圖》、《故宮九十話》。
百周年新版序
篇一 行過百年‧盛放
第1話 新故宮邁向一百年後的目標
第2話 我曾見過的故宮院長們
第3話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 蕭宗煌
第4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吳密察
第5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陳其南
第6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林正儀
第7話 陳水扁與故宮
第8話 日本人描繪的故宮
第9話 故宮是「中山博物院」還是「故宮博物院」?
第10話 十二生肖獸首的問題是「無中生有」
第11話 故宮觀光的「獲利能力」
第12話 專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白適銘
篇二 昔人
第13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杜正勝
第14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林曼麗
第15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 張臨生
第16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周功鑫
第17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馮明珠
第18話 專訪前北京故宮院長 鄭欣淼
第19話 專訪前南京博物院院長 梁白泉
第20話 專訪日本眾議院議員、日華議員懇談會代理幹事長 古屋圭司
第21話 專訪前東京國際博物館副館長 西岡康宏
第22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莊嚴之子、攝影家 莊靈
第23話 專訪中國文化評論家 余秋雨
第24話 專訪「臺北故宮」節目總撰稿人 胡驍
篇三 憶往
第25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上)
第26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下)
第27話 留在南京的「故宮」
第28話 故宮存在的理由
第29話 兩岸故宮哪個好?
第30話 啟動兩岸故宮交流(上)
第31話 啟動兩岸故宮交流(下)
第32話 民進黨的故宮(一):追求「多元故宮」
第33話 民進黨的故宮(二):故宮南院是希望還是重擔?
第34話 民進黨的故宮(三):組織條例修正的攻防戰
第35話 民進黨的故宮(四):創造與社會的連結點
第36話 海外展(一):英國展
第37話 海外展(二):蘇聯展
第38話 海外展(三):兩次赴美國展覽
第39話 海外展(四):法國、德國、奧地利展
第40話 日本展(一):奇妙的新聞快報拉開序幕
第41話 日本展(二):挫折的歷史
第42話日本展(三):媒體間的戰爭
第43話日本展(四):浮動的二○一二年
第44話日本展(五):風暴的一週
第45話日本展(六):為何會發生「國立」名稱問題?
第46話日本展(七):日本展有沒有成功?
篇四 遺音
第47話 中華文化與故宮
第48話 張大千與故宮
第49話 仿古與唐英
第50話 琉球與故宮
第51話 楊守敬與故宮
第52話 北溝物語
第53話 故宮旅遊學
第54話 老故宮與文物有靈
第55話 臺北故宮價值有多大?
第56話 孔子也在故宮
第57話 末代皇帝溥儀和瀋陽故宮
第58話 日本人與故宮
第59話 日本作家與故宮
第60話 孫文與故宮
第61話 蔣介石與故宮
第62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上)
第63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下)
篇五 詠物
第64話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
第65話 白瓷嬰兒枕:定窯白瓷引人入眠
第66話 四庫全書:世界最大的叢書
第67話 晉王羲之蘭亭序:書聖的最高傑作
第68話 早春圖:中國繪畫的一大轉捩點
第69話 散氏盤:漢字誕生的理由
第70話 龍形玉珮:與權力結合的怪物
第71話 陶馬:幫助故宮的日本人
第72話 宋徽宗書詩:風流天子,徽宗的威力
第73話 寒食帖:命運悲涼的名品
第74話 清明上河圖:乾隆皇帝期望的清代版本
第75話 赤壁圖:喚醒三國的熱血
第76話 青花龍紋天球瓶:蒙古帝國的全球化商品
第77話 快雪時晴帖:乾隆皇帝稱為「神」的作品
第78話 碧玉屏風:致贈天皇的禮品
第79話 米色魚耳爐:謎樣的名窯、哥窯的裂紋
第80話 青瓷無紋水仙盆:汝窯的「雨過天青」
第81話 釋迦牟尼佛坐像:補足故宮缺口的日人
第82話 馬關條約:蔣介石帶走的外交檔案
第83話 元太祖半身像:橫綱膜拜的成吉思汗像
第84話 富春山居圖:兩岸泣別的名畫
第85話 百駿圖:紫禁城內的外國人畫家
第86話 嘉量:想當始皇帝的夢想
第87話 祭姪文稿:懷才不遇的仕途,書法家的名聲
第88話 毛公鼎: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第89話 谿山行旅圖:藏在畫中的隱居者思維
第90話 品茶圖:「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堅持
第91話 玉琮:人類仰望上天的欲望
第92話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一):工藝發展極致的清代
第93話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二):神乎其技的真相
第94話 剔紅花卉長頸瓶:漆器之美
第95話 澄泥虎符硯:書法的後勤部隊
第96話 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臺灣的歷史形象
第97話 畫魚藻:展現「得水之魚」
第98話 畫班姬團扇:中國美女的畫法
第99話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羊的青銅器
第100話 伏羲坐像:道統的象徵
書名:故宮百話-百年博物館的政治力與品牌力從何而生?
英文書名:
作者:野島剛 (Nojima Tsuyoshi)
譯者:張惠君
ISBN:9786267430460
出版日期:2025.9.5
定價:680
尺寸(寬*長):17×23cm
頁數:424
CIP:069.83301
裝訂:平裝
印刷:全彩
適讀年齡:18歲以上
出版社:典藏藝術
類別:人文社科→社會議題→跨國文化觀察
書系:ESSAI—藝術人文散記
前言
二○二五年故宮博物院迎接成立一百周年,同時也是台北的故宮博物院落成六十年。在臺灣同時慶祝兩樁佳話,在中國則只有慶祝一百周年。這樣的事實本身,正是有力且準確地闡述現在和過去的兩岸關係。
故宮,可說是中國和臺灣近代史的「見證」。故宮誕生於中國,中日戰爭時在中國大陸各處流浪,因為國共內戰搬到了臺灣,成為中華民國正當性的「證據」。隨著臺灣民主化的進程,民進黨政權二○○○年執政後,摸索故宮的本土化,設立南院。二○○八年國民黨政權執政,將故宮作為兩岸交流的先鋒。二○一六年民進黨重新奪回政權之後,兩岸的故宮再度回到各走各的路。
今年,兩岸應該不可能一起慶祝一百周年,但假使二○二四年的大選是國民黨拿下政權,或許北京和臺灣會合辦兩岸故宮百年慶典吧。故宮向來和政治走在一起,政治為故宮帶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是其他博物館難以望其項背的。對於臺灣人來說,故宮文物如今在臺灣,應該認為這是極為幸運之事,也是無數巧合的結果。
二○一○年,我在臺灣擔任朝日新聞記者的任期屆滿,回到東京,開始著手寫《兩個故宮的離合》這本書。當時,我還是一個菜鳥作家,從未寫過任何一本有關臺灣的書。然而,我在臺灣目睹了二○○八年從民進黨到國民黨的政權交替及之後的變化,我堅信以故宮為主題來談兩岸交流是最適合不過的了。我提出故宮是兩岸關係和臺灣政治的指南針,以此觀點寫出《兩個故宮的離合》。幸運的是,這本書在日本、臺灣、中國都成為暢銷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部里程碑的作品,故宮這個主題滋養了我的作家生涯。我經常在各地發表演講、提出建言,我希望把故宮的重要性傳達給臺灣社會和日本社會,這也算是一種報恩的回饋。
二○一六年出版發行《故宮九十話》,這是二○一五年時,為了故宮誕生九十周年所做的九十篇與故宮有關的故事及訪談,這本書也在日本、臺灣和中國發行,擁有許多讀者。本書是以《故宮九十話》為基礎,重新修訂為《故宮百話》,當然也是為了紀念一百周年。故宮的故事多彩多姿,內容非常之多,一百篇也講不完。這次新增的內容具有嶄新的魅力,包括二○一六年以後的四位故宮院長訪談、回憶前總統陳水扁的故宮改革,大約有三萬五千字。對於作者來說,我感覺像是寫了一本新書。
關於本書的出版,首先要向發行的典藏藝術家庭公司,致上最深的謝意。而我從二○二一年到二○二四年擔任故宮的諮詢委員,這給我難得的機會更加了解故宮內部,學習很多,要向故宮歷任院長、副院長和相關人員表達感謝和敬意,我能感受到故宮人想把故宮打造為開放的文化殿堂並引以為傲。最後是本書的譯者張惠君,她是我二十多歲時就認識的好友,陸續翻譯了《兩個故宮的離合》、《故宮九十話》,人在美國百忙之中接下本書的翻譯工作,要特別謝謝她。
作者|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
資深媒體人、作家、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部教授。1968年出生。上智大學新聞學系畢業。曾任職朝日新聞,先後在政治部、新加坡分社、臺北分社、國際編輯部副部長、AERA編輯部等部門工作,2016年成為自由媒體人,目前活躍於各媒體的撰稿、演講等活動。著有《兩個故宮的離合》、《臺灣十年大變局》、《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故宮九十話》、《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中國的執念》、《臺灣超越日本,真的嗎?》、《原來這才是日本》、《銀幕上的新臺灣》等書。2018年獲得卓越新聞獎(新聞評論獎),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外國作家。2022至2025年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策展委員會國際委員。
譯者|
張惠君
1970年出生於板橋,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羅馬人的故事Ⅱ:漢尼拔戰記》、《兩個故宮的離合》、《謎樣的清明上河圖》、《故宮九十話》。
百周年新版序
篇一 行過百年‧盛放
第1話 新故宮邁向一百年後的目標
第2話 我曾見過的故宮院長們
第3話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 蕭宗煌
第4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吳密察
第5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陳其南
第6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林正儀
第7話 陳水扁與故宮
第8話 日本人描繪的故宮
第9話 故宮是「中山博物院」還是「故宮博物院」?
第10話 十二生肖獸首的問題是「無中生有」
第11話 故宮觀光的「獲利能力」
第12話 專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白適銘
篇二 昔人
第13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杜正勝
第14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林曼麗
第15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 張臨生
第16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周功鑫
第17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馮明珠
第18話 專訪前北京故宮院長 鄭欣淼
第19話 專訪前南京博物院院長 梁白泉
第20話 專訪日本眾議院議員、日華議員懇談會代理幹事長 古屋圭司
第21話 專訪前東京國際博物館副館長 西岡康宏
第22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莊嚴之子、攝影家 莊靈
第23話 專訪中國文化評論家 余秋雨
第24話 專訪「臺北故宮」節目總撰稿人 胡驍
篇三 憶往
第25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上)
第26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下)
第27話 留在南京的「故宮」
第28話 故宮存在的理由
第29話 兩岸故宮哪個好?
第30話 啟動兩岸故宮交流(上)
第31話 啟動兩岸故宮交流(下)
第32話 民進黨的故宮(一):追求「多元故宮」
第33話 民進黨的故宮(二):故宮南院是希望還是重擔?
第34話 民進黨的故宮(三):組織條例修正的攻防戰
第35話 民進黨的故宮(四):創造與社會的連結點
第36話 海外展(一):英國展
第37話 海外展(二):蘇聯展
第38話 海外展(三):兩次赴美國展覽
第39話 海外展(四):法國、德國、奧地利展
第40話 日本展(一):奇妙的新聞快報拉開序幕
第41話 日本展(二):挫折的歷史
第42話日本展(三):媒體間的戰爭
第43話日本展(四):浮動的二○一二年
第44話日本展(五):風暴的一週
第45話日本展(六):為何會發生「國立」名稱問題?
第46話日本展(七):日本展有沒有成功?
篇四 遺音
第47話 中華文化與故宮
第48話 張大千與故宮
第49話 仿古與唐英
第50話 琉球與故宮
第51話 楊守敬與故宮
第52話 北溝物語
第53話 故宮旅遊學
第54話 老故宮與文物有靈
第55話 臺北故宮價值有多大?
第56話 孔子也在故宮
第57話 末代皇帝溥儀和瀋陽故宮
第58話 日本人與故宮
第59話 日本作家與故宮
第60話 孫文與故宮
第61話 蔣介石與故宮
第62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上)
第63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下)
篇五 詠物
第64話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
第65話 白瓷嬰兒枕:定窯白瓷引人入眠
第66話 四庫全書:世界最大的叢書
第67話 晉王羲之蘭亭序:書聖的最高傑作
第68話 早春圖:中國繪畫的一大轉捩點
第69話 散氏盤:漢字誕生的理由
第70話 龍形玉珮:與權力結合的怪物
第71話 陶馬:幫助故宮的日本人
第72話 宋徽宗書詩:風流天子,徽宗的威力
第73話 寒食帖:命運悲涼的名品
第74話 清明上河圖:乾隆皇帝期望的清代版本
第75話 赤壁圖:喚醒三國的熱血
第76話 青花龍紋天球瓶:蒙古帝國的全球化商品
第77話 快雪時晴帖:乾隆皇帝稱為「神」的作品
第78話 碧玉屏風:致贈天皇的禮品
第79話 米色魚耳爐:謎樣的名窯、哥窯的裂紋
第80話 青瓷無紋水仙盆:汝窯的「雨過天青」
第81話 釋迦牟尼佛坐像:補足故宮缺口的日人
第82話 馬關條約:蔣介石帶走的外交檔案
第83話 元太祖半身像:橫綱膜拜的成吉思汗像
第84話 富春山居圖:兩岸泣別的名畫
第85話 百駿圖:紫禁城內的外國人畫家
第86話 嘉量:想當始皇帝的夢想
第87話 祭姪文稿:懷才不遇的仕途,書法家的名聲
第88話 毛公鼎: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第89話 谿山行旅圖:藏在畫中的隱居者思維
第90話 品茶圖:「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堅持
第91話 玉琮:人類仰望上天的欲望
第92話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一):工藝發展極致的清代
第93話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二):神乎其技的真相
第94話 剔紅花卉長頸瓶:漆器之美
第95話 澄泥虎符硯:書法的後勤部隊
第96話 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臺灣的歷史形象
第97話 畫魚藻:展現「得水之魚」
第98話 畫班姬團扇:中國美女的畫法
第99話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羊的青銅器
第100話 伏羲坐像:道統的象徵
書名:故宮百話-百年博物館的政治力與品牌力從何而生?
英文書名:
作者:野島剛 (Nojima Tsuyoshi)
譯者:張惠君
ISBN:9786267430460
出版日期:2025.9.5
定價:680
尺寸(寬*長):17×23cm
頁數:424
CIP:069.83301
裝訂:平裝
印刷:全彩
適讀年齡:18歲以上
出版社:典藏藝術
類別:人文社科→社會議題→跨國文化觀察
書系:ESSAI—藝術人文散記
前言
二○二五年故宮博物院迎接成立一百周年,同時也是台北的故宮博物院落成六十年。在臺灣同時慶祝兩樁佳話,在中國則只有慶祝一百周年。這樣的事實本身,正是有力且準確地闡述現在和過去的兩岸關係。
故宮,可說是中國和臺灣近代史的「見證」。故宮誕生於中國,中日戰爭時在中國大陸各處流浪,因為國共內戰搬到了臺灣,成為中華民國正當性的「證據」。隨著臺灣民主化的進程,民進黨政權二○○○年執政後,摸索故宮的本土化,設立南院。二○○八年國民黨政權執政,將故宮作為兩岸交流的先鋒。二○一六年民進黨重新奪回政權之後,兩岸的故宮再度回到各走各的路。
今年,兩岸應該不可能一起慶祝一百周年,但假使二○二四年的大選是國民黨拿下政權,或許北京和臺灣會合辦兩岸故宮百年慶典吧。故宮向來和政治走在一起,政治為故宮帶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是其他博物館難以望其項背的。對於臺灣人來說,故宮文物如今在臺灣,應該認為這是極為幸運之事,也是無數巧合的結果。
二○一○年,我在臺灣擔任朝日新聞記者的任期屆滿,回到東京,開始著手寫《兩個故宮的離合》這本書。當時,我還是一個菜鳥作家,從未寫過任何一本有關臺灣的書。然而,我在臺灣目睹了二○○八年從民進黨到國民黨的政權交替及之後的變化,我堅信以故宮為主題來談兩岸交流是最適合不過的了。我提出故宮是兩岸關係和臺灣政治的指南針,以此觀點寫出《兩個故宮的離合》。幸運的是,這本書在日本、臺灣、中國都成為暢銷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部里程碑的作品,故宮這個主題滋養了我的作家生涯。我經常在各地發表演講、提出建言,我希望把故宮的重要性傳達給臺灣社會和日本社會,這也算是一種報恩的回饋。
二○一六年出版發行《故宮九十話》,這是二○一五年時,為了故宮誕生九十周年所做的九十篇與故宮有關的故事及訪談,這本書也在日本、臺灣和中國發行,擁有許多讀者。本書是以《故宮九十話》為基礎,重新修訂為《故宮百話》,當然也是為了紀念一百周年。故宮的故事多彩多姿,內容非常之多,一百篇也講不完。這次新增的內容具有嶄新的魅力,包括二○一六年以後的四位故宮院長訪談、回憶前總統陳水扁的故宮改革,大約有三萬五千字。對於作者來說,我感覺像是寫了一本新書。
關於本書的出版,首先要向發行的典藏藝術家庭公司,致上最深的謝意。而我從二○二一年到二○二四年擔任故宮的諮詢委員,這給我難得的機會更加了解故宮內部,學習很多,要向故宮歷任院長、副院長和相關人員表達感謝和敬意,我能感受到故宮人想把故宮打造為開放的文化殿堂並引以為傲。最後是本書的譯者張惠君,她是我二十多歲時就認識的好友,陸續翻譯了《兩個故宮的離合》、《故宮九十話》,人在美國百忙之中接下本書的翻譯工作,要特別謝謝她。
作者|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
資深媒體人、作家、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部教授。1968年出生。上智大學新聞學系畢業。曾任職朝日新聞,先後在政治部、新加坡分社、臺北分社、國際編輯部副部長、AERA編輯部等部門工作,2016年成為自由媒體人,目前活躍於各媒體的撰稿、演講等活動。著有《兩個故宮的離合》、《臺灣十年大變局》、《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故宮九十話》、《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中國的執念》、《臺灣超越日本,真的嗎?》、《原來這才是日本》、《銀幕上的新臺灣》等書。2018年獲得卓越新聞獎(新聞評論獎),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外國作家。2022至2025年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策展委員會國際委員。
譯者|
張惠君
1970年出生於板橋,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羅馬人的故事Ⅱ:漢尼拔戰記》、《兩個故宮的離合》、《謎樣的清明上河圖》、《故宮九十話》。
百周年新版序
篇一 行過百年‧盛放
第1話 新故宮邁向一百年後的目標
第2話 我曾見過的故宮院長們
第3話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 蕭宗煌
第4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吳密察
第5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陳其南
第6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林正儀
第7話 陳水扁與故宮
第8話 日本人描繪的故宮
第9話 故宮是「中山博物院」還是「故宮博物院」?
第10話 十二生肖獸首的問題是「無中生有」
第11話 故宮觀光的「獲利能力」
第12話 專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白適銘
篇二 昔人
第13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杜正勝
第14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林曼麗
第15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 張臨生
第16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周功鑫
第17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 馮明珠
第18話 專訪前北京故宮院長 鄭欣淼
第19話 專訪前南京博物院院長 梁白泉
第20話 專訪日本眾議院議員、日華議員懇談會代理幹事長 古屋圭司
第21話 專訪前東京國際博物館副館長 西岡康宏
第22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莊嚴之子、攝影家 莊靈
第23話 專訪中國文化評論家 余秋雨
第24話 專訪「臺北故宮」節目總撰稿人 胡驍
篇三 憶往
第25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上)
第26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下)
第27話 留在南京的「故宮」
第28話 故宮存在的理由
第29話 兩岸故宮哪個好?
第30話 啟動兩岸故宮交流(上)
第31話 啟動兩岸故宮交流(下)
第32話 民進黨的故宮(一):追求「多元故宮」
第33話 民進黨的故宮(二):故宮南院是希望還是重擔?
第34話 民進黨的故宮(三):組織條例修正的攻防戰
第35話 民進黨的故宮(四):創造與社會的連結點
第36話 海外展(一):英國展
第37話 海外展(二):蘇聯展
第38話 海外展(三):兩次赴美國展覽
第39話 海外展(四):法國、德國、奧地利展
第40話 日本展(一):奇妙的新聞快報拉開序幕
第41話 日本展(二):挫折的歷史
第42話日本展(三):媒體間的戰爭
第43話日本展(四):浮動的二○一二年
第44話日本展(五):風暴的一週
第45話日本展(六):為何會發生「國立」名稱問題?
第46話日本展(七):日本展有沒有成功?
篇四 遺音
第47話 中華文化與故宮
第48話 張大千與故宮
第49話 仿古與唐英
第50話 琉球與故宮
第51話 楊守敬與故宮
第52話 北溝物語
第53話 故宮旅遊學
第54話 老故宮與文物有靈
第55話 臺北故宮價值有多大?
第56話 孔子也在故宮
第57話 末代皇帝溥儀和瀋陽故宮
第58話 日本人與故宮
第59話 日本作家與故宮
第60話 孫文與故宮
第61話 蔣介石與故宮
第62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上)
第63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下)
篇五 詠物
第64話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
第65話 白瓷嬰兒枕:定窯白瓷引人入眠
第66話 四庫全書:世界最大的叢書
第67話 晉王羲之蘭亭序:書聖的最高傑作
第68話 早春圖:中國繪畫的一大轉捩點
第69話 散氏盤:漢字誕生的理由
第70話 龍形玉珮:與權力結合的怪物
第71話 陶馬:幫助故宮的日本人
第72話 宋徽宗書詩:風流天子,徽宗的威力
第73話 寒食帖:命運悲涼的名品
第74話 清明上河圖:乾隆皇帝期望的清代版本
第75話 赤壁圖:喚醒三國的熱血
第76話 青花龍紋天球瓶:蒙古帝國的全球化商品
第77話 快雪時晴帖:乾隆皇帝稱為「神」的作品
第78話 碧玉屏風:致贈天皇的禮品
第79話 米色魚耳爐:謎樣的名窯、哥窯的裂紋
第80話 青瓷無紋水仙盆:汝窯的「雨過天青」
第81話 釋迦牟尼佛坐像:補足故宮缺口的日人
第82話 馬關條約:蔣介石帶走的外交檔案
第83話 元太祖半身像:橫綱膜拜的成吉思汗像
第84話 富春山居圖:兩岸泣別的名畫
第85話 百駿圖:紫禁城內的外國人畫家
第86話 嘉量:想當始皇帝的夢想
第87話 祭姪文稿:懷才不遇的仕途,書法家的名聲
第88話 毛公鼎: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第89話 谿山行旅圖:藏在畫中的隱居者思維
第90話 品茶圖:「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堅持
第91話 玉琮:人類仰望上天的欲望
第92話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一):工藝發展極致的清代
第93話 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二):神乎其技的真相
第94話 剔紅花卉長頸瓶:漆器之美
第95話 澄泥虎符硯:書法的後勤部隊
第96話 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臺灣的歷史形象
第97話 畫魚藻:展現「得水之魚」
第98話 畫班姬團扇:中國美女的畫法
第99話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羊的青銅器
第100話 伏羲坐像:道統的象徵
書名:故宮百話-百年博物館的政治力與品牌力從何而生?
英文書名:
作者:野島剛 (Nojima Tsuyoshi)
譯者:張惠君
ISBN:9786267430460
出版日期:2025.9.5
定價:680
尺寸(寬*長):17×23cm
頁數:424
CIP:069.83301
裝訂:平裝
印刷:全彩
適讀年齡:18歲以上
出版社:典藏藝術
類別:人文社科→社會議題→跨國文化觀察
書系:ESSAI—藝術人文散記
前言
二○二五年故宮博物院迎接成立一百周年,同時也是台北的故宮博物院落成六十年。在臺灣同時慶祝兩樁佳話,在中國則只有慶祝一百周年。這樣的事實本身,正是有力且準確地闡述現在和過去的兩岸關係。
故宮,可說是中國和臺灣近代史的「見證」。故宮誕生於中國,中日戰爭時在中國大陸各處流浪,因為國共內戰搬到了臺灣,成為中華民國正當性的「證據」。隨著臺灣民主化的進程,民進黨政權二○○○年執政後,摸索故宮的本土化,設立南院。二○○八年國民黨政權執政,將故宮作為兩岸交流的先鋒。二○一六年民進黨重新奪回政權之後,兩岸的故宮再度回到各走各的路。
今年,兩岸應該不可能一起慶祝一百周年,但假使二○二四年的大選是國民黨拿下政權,或許北京和臺灣會合辦兩岸故宮百年慶典吧。故宮向來和政治走在一起,政治為故宮帶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是其他博物館難以望其項背的。對於臺灣人來說,故宮文物如今在臺灣,應該認為這是極為幸運之事,也是無數巧合的結果。
二○一○年,我在臺灣擔任朝日新聞記者的任期屆滿,回到東京,開始著手寫《兩個故宮的離合》這本書。當時,我還是一個菜鳥作家,從未寫過任何一本有關臺灣的書。然而,我在臺灣目睹了二○○八年從民進黨到國民黨的政權交替及之後的變化,我堅信以故宮為主題來談兩岸交流是最適合不過的了。我提出故宮是兩岸關係和臺灣政治的指南針,以此觀點寫出《兩個故宮的離合》。幸運的是,這本書在日本、臺灣、中國都成為暢銷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部里程碑的作品,故宮這個主題滋養了我的作家生涯。我經常在各地發表演講、提出建言,我希望把故宮的重要性傳達給臺灣社會和日本社會,這也算是一種報恩的回饋。
二○一六年出版發行《故宮九十話》,這是二○一五年時,為了故宮誕生九十周年所做的九十篇與故宮有關的故事及訪談,這本書也在日本、臺灣和中國發行,擁有許多讀者。本書是以《故宮九十話》為基礎,重新修訂為《故宮百話》,當然也是為了紀念一百周年。故宮的故事多彩多姿,內容非常之多,一百篇也講不完。這次新增的內容具有嶄新的魅力,包括二○一六年以後的四位故宮院長訪談、回憶前總統陳水扁的故宮改革,大約有三萬五千字。對於作者來說,我感覺像是寫了一本新書。
關於本書的出版,首先要向發行的典藏藝術家庭公司,致上最深的謝意。而我從二○二一年到二○二四年擔任故宮的諮詢委員,這給我難得的機會更加了解故宮內部,學習很多,要向故宮歷任院長、副院長和相關人員表達感謝和敬意,我能感受到故宮人想把故宮打造為開放的文化殿堂並引以為傲。最後是本書的譯者張惠君,她是我二十多歲時就認識的好友,陸續翻譯了《兩個故宮的離合》、《故宮九十話》,人在美國百忙之中接下本書的翻譯工作,要特別謝謝她。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