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55期_04月號

NT$180

EDITORIAL 32 藝術與戰爭
COLUMN
34 安迪.沃荷與未來主體的誕生
36 當姿態比結果重要時
38 隱身群山的文物館
40 如何選擇藝術品標的?(上)
42 「臺南建築三年展」作為起點

MISSING PIECES
44 在南國留下蹤跡的詩畫人瑞——高木昌壽
ARTIST
46 前衛之後,當代之前
身為藝術史反曲點的約翰.巴爾德薩里”
51 與西方觀念藝術史同行
專訪施布特.瑪格畫廊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與菲羅門尼.瑪格
SPECIAL REPORT
54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理由
58 台新藝術獎2021年度觀察報告
COVER STORY
64 非關前衛關乎美 喬治.莫蘭迪的藝術實踐
68 唯一的永恆 專訪藝術史學者勞拉.馬蒂奧利.羅斯
70 面對喬治·莫蘭迪,他們如是說

內容試閱https://issuu.com/artouch/docs/2022_4_jpg_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54期_03月號

NT$180

COVER STORY:
掘光而行 洪瑞麟

FEATURE:從雲端回望歷史

封面標:弎畫廊 / 電影界的區塊鏈風潮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 以學院教育發展建構的美國原住民繪畫藝術史

書脊標:
希爾瑪.阿夫.克林特 / 現代驅魔師 /約瑟夫.阿爾伯斯

內容試閱https://issuu.com/artouch/docs/2022_3_jpg_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1期_04月號

NT$180

EDITORIAL
20 為動物立像|朱貽安

COLUMN
22 一種實踐關係性的練習|耿一偉
24 時間的詩|姚謙
26 Taiwan Action——藝文生命力的展現|洪三雄
28 美育生根在兒童——從信誼國際兒童動畫奬說起|簡秀枝

ART TALK
30 「我們是貧窮的,也永遠選擇最低的預算——這是我們的倫理和策略立場」專訪梵蒂岡教廷文化教育部部長門東薩樞機|余小蕙

SPECIAL REPORT
34 第23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理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38 台新藝術獎2024年度觀察報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44 賴純純——在流動中感知一切,深邃又澄澈的創作洄游路徑|楊椀茹

COVER STORY
48 昂然盛開,在變動中持續生長——「奇異仙境・美麗花朵」在大阪萬國博覽會綻放希望|楊椀茹

FEATURE
50 藝術中的自然史II|朱貽安
52 我來,我見,我想像:藝術家的動物想像與詮釋|沈伯丞
56 以海豚之名|陳懷恩
60 動物的瞳仁裡,只映照人類的凝視|李京樺
62 復育、野放及人類想像——專訪張晏慈談其執導之《永生動物園》|李京樺
64 迎向「觀看」失靈的年代——劉玗混雜感知與重釋自然的創作實踐|陳思宇
66 植物、氣候與帝國——從《展望諸羅城》談起 II|洪廣冀
72 板橋林家花園的百年風貌:解讀郭雪湖《薰苑》色稿中的植物景觀|朱佑霖

OBSERVATION
76 擬造的世界,時空的幽靈——托馬斯.德曼的啟示|嚴瀟瀟
80 對現實世界的新拓展?骷髏、機械手臂與自動剪輯——專訪藝術家皮耶.雨格|李京樺
84 2025臺南新藝獎——「隱身之海.增生之城」的當代藝術探索|朱貽安
86 2024年全球藝術市場狀況分析|Artprice.com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0期_03月號

NT$180

EDITORIAL
22 她們的藝術長跑|嚴瀟瀟

COLUMN
24 造假有罪——美國奧蘭多美術館的巴斯奇亞偽作展後續|王嘉驥
26 紀念為善的庶民比紀念威權強人重要——替俊成天橋說幾句話|蕭文杰
28 文化「不要飯」,政客「不要臉」|洪三雄
30 那個文藝時代|姚謙
32 「江賢二藝術園區」三月開幕,花東藝術新勝地|簡秀枝

ARTIST
34 流動的畫布——艾瑪.麥金泰爾的時間、色彩與繪畫鍊金術|朱貽安
38 超越愛——羅伯特.印第安納藝術中的人文意蕴|李彤、李語桐

SPECIAL REPORT
44 2025佳士得香港上海雙城春拍精粹——首度與「香港藝術三月」並行舉行,深化亞洲市場布局|編輯部整理
48 光之所向——南條史生談江賢二的藝術精神家園|朱貽安

COVER STORY-1
50 路易絲.布爾喬亞——一個離鄉女孩的修復行動:為精神生活賦形|嚴瀟瀟
54 伊斯頓基金會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談「軟景」——布爾喬亞作品中的精神景觀與情感張力|嚴瀟瀟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89期_02月號

NT$180

EDITORIAL
16 火之親族|嚴瀟瀟

COLUMN
18 我是一個擺渡人|耿一偉
20 收藏只是一場相遇|姚謙
22 藝術市場的困惑|洪三雄
24 看從政者的「純正初心」,品廣慈社宅滿溢「家的溫暖」|簡秀枝

ART TALK
26 美術館有責任反映當代社會的思辨,並對其既定觀念提出挑戰──專訪盧森堡現代美術館館長貝逖娜.史坦布呂格|余小蕙

SPECIAL REPORT
32 傾聽地方、回應時代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館長賴香伶專訪|嚴瀟瀟

COVER STORY
36 艾瑪.韋伯斯特──在數位時代重構自然|嚴瀟瀟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88期_01月號

NT$180
EDITORIAL
18 韌性社會中的美學維度|嚴瀟瀟
COLUMN
20 去年,我成了被告!|王嘉驥
22 捨棄文資會審議全程公開透明,開聽證會有何用?|蕭文杰
24 文學、藝術何價?|洪三雄
26 新店晚霞|姚謙
28 尋找.肯定.頌揚臺灣之美,黃土水在太平國小OPM的永恆叮嚀|簡秀枝
ARTIST
30 以絢彩指印構築的理想之境──出來彌生的隨興與執著|楊椀茹
ART TALK
34 「觀眾是我們美術館運營的首要考量」專訪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館長齊亞拉.芭利希|余小蕙
38 「藝術家當為探索者,而非重複者」貝納.維內及其在理性與詩意間的獨闢蹊徑──嚴瀟瀟
SPECIAL REPORT
42 為了看作品而登上的列車──第九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得主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李京樺
44 點亮當代藝術的永續新未來「2024臺灣銀行藝術祭」頒獎典禮側記|朱佑霖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87期_12月號

NT$180
┃主題系列文章┃
EDITORIAL
26 陰性力量的未來,還在到來的路上|嚴瀟瀟
COLUMN
28 「藝術詐欺」,政府無法可管?(下)|洪三雄
30 我想做一棵大樹|耿一偉
32 凝視觀音山|姚謙
34 捐畫.答謝.託孤,海外傳佳音:郭雪湖《殘荷》醞釀捐南美館|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6 田邊俊夫:「家」的拼圖 |黃子恩
ARTIST
38 阿里.巴尼薩德爾:當代繪畫的煉金術士|何佩蓮
42 劉小東:遶境的藝術家|嚴瀟瀟
ART TALK
44 月光下的詩意與迷宮:斯科特.卡恩的內在風景|朱貽安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86期_11月號

NT$180
┃主題系列文章┃
EDITORIAL
30 藝術週遐想|嚴瀟瀟
COLUMN
32 推介衣淑凡新著《常玉:生平與油畫全集》| 王嘉驥
34 文化資產需要動態與多元價值觀|蕭文杰
36 「藝術詐欺」,政府無法可管?(中)|洪三雄
38 我收藏了北地的光|姚謙
40杏壇傳佳話:謝宏亮慷慨捐美術館、謝佩霓水道渠成接館長|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42 《斜道》上的落日餘暉──蔭山泰敏的人生一瞬 |蕭亦翔
ARTIST
46 遠.憶:呂克.圖伊曼斯筆下的遠距詩意 |朱貽安
SPECIAL REPORT
50 菸廠華麗重生,新世代典藏庫房落成|洪威喆
COVER STORY
54 凝神有光,剎那成就永恆──專訪陳智權談「永恆花園」鈦金藝術與珠寶創作個展|朱佑霖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85期_10月號

NT$180
┃主題系列文章┃
EDITORIAL
22 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嚴瀟瀟
COLUMN
24 藝術與生活的重複循環|耿一偉
26 晚年的閱讀|姚謙
28 「藝術詐欺」,政府無法可管?(上) |洪三雄
30 臺灣人推常玉進入藝術史|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2 致力寫生:東洋畫家野間口墨華|陳瑋婷
ARTIST
34 林恩.查德威克:戰後英國雕塑巨匠的動感與結構探索” Lynn Chadwick Movement and Structure in the Works of a Post-War British Pioneer| 編輯部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84期_09月號

NT$180
┃主題系列文章┃
COLUMN
36 造假有罪——以美國奧蘭多美術館的巴斯奇亞偽作展為例|王嘉驥
38 由文化資產角度探討文物再製的問題|蕭文杰
40 臺灣文化傳教士――林衡哲醫師(下)| 洪三雄
42 旅行課|姚謙
44 疊床架屋!?|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46 從南洋歸來之後:水谷宗弘與其筆下的帛琉風景|劉錡豫
ARTIST
48 伊麗莎白.佩頓的繪畫,不朽創造力的流變之歌|嚴瀟瀟
SPECIAL REPORT
52 為了藝術而拜拜,不如跟藝術說掰掰—看藝術宮的「藝術王船慶典」|陳晞
COVER STORY
54 2024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精萃 亞太總部啟用首拍,續寫新篇章|佳士得香港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83期_08月號

NT$180
┃主題系列文章┃
EDITORIAL
18 AI時代,創造力如何進化?| 嚴瀟瀟
COLUMN
20 溶解我的靈魂| 耿一偉
22 《我是:席琳狄翁》觀影記 | 姚謙
24 臺灣文化傳教士――林衡哲醫師(上)| 洪三雄
26 日本藝術產業再起從Art Osaka 2024說起| 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28 港都美術的一抹文人墨彩—許春山 | 陳坤毅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81期_06月號

NT$180
┃主題系列文章┃
EDITORIAL 編輯手記
032 策展這個世界|嚴瀟瀟
034 對生活失去熱誠,但對藝術還有興趣|耿一偉
036 威尼斯後的想象|姚謙
038 四方醫院因《文資法》而倖存|洪三雄
040 企業回饋?1,200元門票合理嗎?|簡秀枝
042 畫筆的盡頭是海洋的顏色─戰歿畫學生菅良夫|蕭亦翔
044 富邦美術館開幕,生色都會容顏、擴大國際連結|簡秀枝
050 紐約春季藝術週|柯念璞
054 台灣畫廊史里程碑——耿畫廊前進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主展區|耿畫廊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