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180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55期_04月號
EDITORIAL 32 藝術與戰爭
COLUMN
34 安迪.沃荷與未來主體的誕生
36 當姿態比結果重要時
38 隱身群山的文物館
40 如何選擇藝術品標的?(上)
42 「臺南建築三年展」作為起點
MISSING PIECES
44 在南國留下蹤跡的詩畫人瑞——高木昌壽
ARTIST
46 前衛之後,當代之前
身為藝術史反曲點的約翰.巴爾德薩里”
51 與西方觀念藝術史同行
專訪施布特.瑪格畫廊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與菲羅門尼.瑪格
SPECIAL REPORT
54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理由
58 台新藝術獎2021年度觀察報告
COVER STORY
64 非關前衛關乎美 喬治.莫蘭迪的藝術實踐
68 唯一的永恆 專訪藝術史學者勞拉.馬蒂奧利.羅斯
70 面對喬治·莫蘭迪,他們如是說
內容試閱https://issuu.com/artouch/docs/2022_4_jpg_
10 件庫存
本期主題:冷戰的興起與前衛的誕生——戰後前衛1945—1955
——
藝術市場的調查與長久發展,無論它是以收藏史、藝術鑑賞史或起源史等形式出現,一直植根於藝術史的研究。也因此,在我們討論什麼是前衛時,或許我們有必要再一次回頭仔細審視「前衛」是什麼。依循著這樣的思維,我們預計將以三期的專題,分別以1945至1955、1955至1965,以及1965至1975三個時間階段,就時代背景、視覺藝術、電影藝術、舞蹈劇場等面向,探索這30年的摸索與嘗試,如何奠定、改變我們今日的藝術概念。循著軸心國與同盟國分別發展、裂解的前衛,除了意識形態的本質差異,彼此的回應、衝突,乃至於日後概念的遲延又是什麼?2000年以來對戰後前衛的新近研究,又如何改變我們過往對戰後前衛的既定認識?此次「戰後前衛1945-1955」專題,則試圖以「序幕」的邏輯,呈現戰後幾個重要藝術類項的前衛輪廓。(企劃/朱貽安)
今藝術&投資 355期(2022年4月號)
120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2 藝術與戰爭∣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34 安迪.沃荷與未來主體的誕生∣耿一偉
36 當姿態比結果重要時∣姚謙
38 隱身群山的文物館∣洪三雄
40 如何選擇藝術品標的?(上)∣張銀鏘
42 「臺南建築三年展」作為起點∣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44 在南國留下蹤跡的詩畫人瑞——高木昌壽∣陳坤毅
◎ ARTIST 藝術家
46 前衛之後,當代之前 身為藝術史反曲點的約翰.巴爾德薩里∣朱貽安
51 與西方觀念藝術史同行 專訪施布特.瑪格畫廊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與菲羅門尼.瑪格∣嚴瀟瀟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54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理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58 台新藝術獎2021年度觀察報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64 非關前衛關乎美 喬治.莫蘭迪的藝術實踐∣朱貽安
68 唯一的永恆 專訪藝術史學者勞拉.馬蒂奧利.羅斯∣朱貽安
70 面對喬治.莫蘭迪,他們如是說∣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72 冷戰的興起與前衛的誕生——戰後前衛1945—1955∣朱貽安
74 斷垣殘壁間的藝術 1945-1955∣沈伯丞
78 戰後前衛崛起前傳:前衛兩百年間的美麗宣言與故事∣陳懷恩
82 天秤的兩端:抵抗?收編?電影藝術在戰後的前衛時刻∣蘇哲賢
86 身體的靈光與殘酷——二戰後的身體意識∣吳孟軒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90 域外 談第九屆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的實驗性格∣林芷筠
92 以照護社群歷史檔案建構的聲響劇場∣詹育杰
96 克勞德.莫內:偉大的睡蓮之旅∣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98 窺見戰後東亞藝術共時的現代性 采泥藝術「抽象的曙光」∣嚴瀟瀟
102 首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 繪畫反映的時代意義∣許雲喬
104 森林的秘密 2022臺南新藝獎∣施友傑
106 失序時代徵候群及其多重張力 和美術館「ON | OFF 2021:回到未來」中的中國當代藝術風景∣嚴瀟瀟
110 漸無所住,而生氤氳 蔣友梅個展「無始無終」∣嚴瀟瀟
112 之間 賴九岑「走光的紙月亮」∣朱貽安
113 無邊界的測探 「今日遠方:楊立」∣嚴瀟瀟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14 ART SOLO 2022 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重磅回歸∣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4.1
ISBN:471929410002504
裝訂:平裝
頁數:120
藝術與戰爭
Arts Against War
文|嚴瀟瀟
至本刊截稿之日,烏俄戰爭爆發正好一個月。一個月內世界風雲突變,急轉直下之態勢以及尚未到來的長遠影響,都不亞於過去兩年內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連環衝擊。當數位化與媒介發展、意識形態迭代將全球化推向一個新時期的此時,無論是戰爭本身還是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場自二戰結束以來發生在歐亞大陸上最嚴重的戰爭,是如何刷新我們對戰爭與全球化的新認知。
就藝術而言,或許也正以比上個世紀戰爭時期更快的速度捲入其中。我們不斷聽聞相關的新聞:泰德美術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紛紛與各自的俄羅斯富豪贊助人切割;蘇富比、佳士得與邦瀚斯取消了原定於六月在倫敦舉行的俄羅斯藝術品專拍;俄羅斯和烏克蘭國家館皆退出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全球範圍內的NFT藝術家或組織都紛紛創作公益作品以支援烏克蘭,而烏克蘭DAO也在包括俄羅斯藝術團體Pussy Riot成員之一、SuperRare策展人等人的發起下成立;俄羅斯國內的藝術家及藝文工作者反戰,甚至去國離鄉而成為另一種難民;甚至並不直接與俄羅斯相關,原本即將於北京UCCA舉辦的馬蒂斯大展,也因法國北方省馬蒂斯博物館拒絕出借作品到與俄羅斯關係相對密切的中國而喊停。與此同時,台灣攝影藝術家張乾琦也登陸戰火之中的烏克蘭,甚至深入基輔,直接透過社群媒體發出第一手影像,令人感佩。
有關藝術是否關乎政治的爭論,其答案在現代社會不言而喻。不只是當代的藝術家出於對社會的關切、從個體自身到其作品以各種形式連結政治(甚至很多現代史上的偉大藝術作品或藝術行動與政治有關),藝文體系也早已緊密依託現代社會而存在。尤其是當我們已清楚了解到新的數位時代隨著新的技術與意識正在到來,藝文界採取行動的形式就更加多元,普通人也不再只是束手無策的被動者,只要有心,總能找到施力點之所在。而在這其中,藝術依舊根基於審美而存在,而這審美的意涵,則指向更為崇高的真與美。
內容試閱https://issuu.com/artouch/docs/2022_4_jpg_
今藝術&投資 355期(2022年4月號)
120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2 藝術與戰爭∣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34 安迪.沃荷與未來主體的誕生∣耿一偉
36 當姿態比結果重要時∣姚謙
38 隱身群山的文物館∣洪三雄
40 如何選擇藝術品標的?(上)∣張銀鏘
42 「臺南建築三年展」作為起點∣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44 在南國留下蹤跡的詩畫人瑞——高木昌壽∣陳坤毅
◎ ARTIST 藝術家
46 前衛之後,當代之前 身為藝術史反曲點的約翰.巴爾德薩里∣朱貽安
51 與西方觀念藝術史同行 專訪施布特.瑪格畫廊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與菲羅門尼.瑪格∣嚴瀟瀟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54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理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58 台新藝術獎2021年度觀察報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64 非關前衛關乎美 喬治.莫蘭迪的藝術實踐∣朱貽安
68 唯一的永恆 專訪藝術史學者勞拉.馬蒂奧利.羅斯∣朱貽安
70 面對喬治.莫蘭迪,他們如是說∣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72 冷戰的興起與前衛的誕生——戰後前衛1945—1955∣朱貽安
74 斷垣殘壁間的藝術 1945-1955∣沈伯丞
78 戰後前衛崛起前傳:前衛兩百年間的美麗宣言與故事∣陳懷恩
82 天秤的兩端:抵抗?收編?電影藝術在戰後的前衛時刻∣蘇哲賢
86 身體的靈光與殘酷——二戰後的身體意識∣吳孟軒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90 域外 談第九屆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的實驗性格∣林芷筠
92 以照護社群歷史檔案建構的聲響劇場∣詹育杰
96 克勞德.莫內:偉大的睡蓮之旅∣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98 窺見戰後東亞藝術共時的現代性 采泥藝術「抽象的曙光」∣嚴瀟瀟
102 首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 繪畫反映的時代意義∣許雲喬
104 森林的秘密 2022臺南新藝獎∣施友傑
106 失序時代徵候群及其多重張力 和美術館「ON | OFF 2021:回到未來」中的中國當代藝術風景∣嚴瀟瀟
110 漸無所住,而生氤氳 蔣友梅個展「無始無終」∣嚴瀟瀟
112 之間 賴九岑「走光的紙月亮」∣朱貽安
113 無邊界的測探 「今日遠方:楊立」∣嚴瀟瀟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14 ART SOLO 2022 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重磅回歸∣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4.1
ISBN:471929410002504
裝訂:平裝
頁數:120
藝術與戰爭
Arts Against War
文|嚴瀟瀟
至本刊截稿之日,烏俄戰爭爆發正好一個月。一個月內世界風雲突變,急轉直下之態勢以及尚未到來的長遠影響,都不亞於過去兩年內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連環衝擊。當數位化與媒介發展、意識形態迭代將全球化推向一個新時期的此時,無論是戰爭本身還是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場自二戰結束以來發生在歐亞大陸上最嚴重的戰爭,是如何刷新我們對戰爭與全球化的新認知。
就藝術而言,或許也正以比上個世紀戰爭時期更快的速度捲入其中。我們不斷聽聞相關的新聞:泰德美術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紛紛與各自的俄羅斯富豪贊助人切割;蘇富比、佳士得與邦瀚斯取消了原定於六月在倫敦舉行的俄羅斯藝術品專拍;俄羅斯和烏克蘭國家館皆退出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全球範圍內的NFT藝術家或組織都紛紛創作公益作品以支援烏克蘭,而烏克蘭DAO也在包括俄羅斯藝術團體Pussy Riot成員之一、SuperRare策展人等人的發起下成立;俄羅斯國內的藝術家及藝文工作者反戰,甚至去國離鄉而成為另一種難民;甚至並不直接與俄羅斯相關,原本即將於北京UCCA舉辦的馬蒂斯大展,也因法國北方省馬蒂斯博物館拒絕出借作品到與俄羅斯關係相對密切的中國而喊停。與此同時,台灣攝影藝術家張乾琦也登陸戰火之中的烏克蘭,甚至深入基輔,直接透過社群媒體發出第一手影像,令人感佩。
有關藝術是否關乎政治的爭論,其答案在現代社會不言而喻。不只是當代的藝術家出於對社會的關切、從個體自身到其作品以各種形式連結政治(甚至很多現代史上的偉大藝術作品或藝術行動與政治有關),藝文體系也早已緊密依託現代社會而存在。尤其是當我們已清楚了解到新的數位時代隨著新的技術與意識正在到來,藝文界採取行動的形式就更加多元,普通人也不再只是束手無策的被動者,只要有心,總能找到施力點之所在。而在這其中,藝術依舊根基於審美而存在,而這審美的意涵,則指向更為崇高的真與美。
內容試閱https://issuu.com/artouch/docs/2022_4_jpg_
今藝術&投資 355期(2022年4月號)
120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2 藝術與戰爭∣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34 安迪.沃荷與未來主體的誕生∣耿一偉
36 當姿態比結果重要時∣姚謙
38 隱身群山的文物館∣洪三雄
40 如何選擇藝術品標的?(上)∣張銀鏘
42 「臺南建築三年展」作為起點∣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44 在南國留下蹤跡的詩畫人瑞——高木昌壽∣陳坤毅
◎ ARTIST 藝術家
46 前衛之後,當代之前 身為藝術史反曲點的約翰.巴爾德薩里∣朱貽安
51 與西方觀念藝術史同行 專訪施布特.瑪格畫廊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與菲羅門尼.瑪格∣嚴瀟瀟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54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理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58 台新藝術獎2021年度觀察報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64 非關前衛關乎美 喬治.莫蘭迪的藝術實踐∣朱貽安
68 唯一的永恆 專訪藝術史學者勞拉.馬蒂奧利.羅斯∣朱貽安
70 面對喬治.莫蘭迪,他們如是說∣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72 冷戰的興起與前衛的誕生——戰後前衛1945—1955∣朱貽安
74 斷垣殘壁間的藝術 1945-1955∣沈伯丞
78 戰後前衛崛起前傳:前衛兩百年間的美麗宣言與故事∣陳懷恩
82 天秤的兩端:抵抗?收編?電影藝術在戰後的前衛時刻∣蘇哲賢
86 身體的靈光與殘酷——二戰後的身體意識∣吳孟軒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90 域外 談第九屆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的實驗性格∣林芷筠
92 以照護社群歷史檔案建構的聲響劇場∣詹育杰
96 克勞德.莫內:偉大的睡蓮之旅∣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98 窺見戰後東亞藝術共時的現代性 采泥藝術「抽象的曙光」∣嚴瀟瀟
102 首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 繪畫反映的時代意義∣許雲喬
104 森林的秘密 2022臺南新藝獎∣施友傑
106 失序時代徵候群及其多重張力 和美術館「ON | OFF 2021:回到未來」中的中國當代藝術風景∣嚴瀟瀟
110 漸無所住,而生氤氳 蔣友梅個展「無始無終」∣嚴瀟瀟
112 之間 賴九岑「走光的紙月亮」∣朱貽安
113 無邊界的測探 「今日遠方:楊立」∣嚴瀟瀟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14 ART SOLO 2022 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重磅回歸∣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4.1
ISBN:471929410002504
裝訂:平裝
頁數:120
藝術與戰爭
Arts Against War
文|嚴瀟瀟
至本刊截稿之日,烏俄戰爭爆發正好一個月。一個月內世界風雲突變,急轉直下之態勢以及尚未到來的長遠影響,都不亞於過去兩年內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連環衝擊。當數位化與媒介發展、意識形態迭代將全球化推向一個新時期的此時,無論是戰爭本身還是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場自二戰結束以來發生在歐亞大陸上最嚴重的戰爭,是如何刷新我們對戰爭與全球化的新認知。
就藝術而言,或許也正以比上個世紀戰爭時期更快的速度捲入其中。我們不斷聽聞相關的新聞:泰德美術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紛紛與各自的俄羅斯富豪贊助人切割;蘇富比、佳士得與邦瀚斯取消了原定於六月在倫敦舉行的俄羅斯藝術品專拍;俄羅斯和烏克蘭國家館皆退出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全球範圍內的NFT藝術家或組織都紛紛創作公益作品以支援烏克蘭,而烏克蘭DAO也在包括俄羅斯藝術團體Pussy Riot成員之一、SuperRare策展人等人的發起下成立;俄羅斯國內的藝術家及藝文工作者反戰,甚至去國離鄉而成為另一種難民;甚至並不直接與俄羅斯相關,原本即將於北京UCCA舉辦的馬蒂斯大展,也因法國北方省馬蒂斯博物館拒絕出借作品到與俄羅斯關係相對密切的中國而喊停。與此同時,台灣攝影藝術家張乾琦也登陸戰火之中的烏克蘭,甚至深入基輔,直接透過社群媒體發出第一手影像,令人感佩。
有關藝術是否關乎政治的爭論,其答案在現代社會不言而喻。不只是當代的藝術家出於對社會的關切、從個體自身到其作品以各種形式連結政治(甚至很多現代史上的偉大藝術作品或藝術行動與政治有關),藝文體系也早已緊密依託現代社會而存在。尤其是當我們已清楚了解到新的數位時代隨著新的技術與意識正在到來,藝文界採取行動的形式就更加多元,普通人也不再只是束手無策的被動者,只要有心,總能找到施力點之所在。而在這其中,藝術依舊根基於審美而存在,而這審美的意涵,則指向更為崇高的真與美。
內容試閱https://issuu.com/artouch/docs/2022_4_jpg_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