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
梅洛龐蒂是法國著名哲學家,在現象學運動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闡發了一種獨到的「身體哲學」。《眼與心》原為其生前發表過的一篇長文,最終以單行本形式聞名於世,這是梅洛龐蒂最著名的現象學藝術論。
顯示第 1 至 20 項結果,共 24 項
梅洛龐蒂是法國著名哲學家,在現象學運動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闡發了一種獨到的「身體哲學」。《眼與心》原為其生前發表過的一篇長文,最終以單行本形式聞名於世,這是梅洛龐蒂最著名的現象學藝術論。
打開藝術書寫世界!管窺與丈量藝評的跨際語言、生產文化與其傳播社會。
本書是作者以「元藝評」(Meta-art criticism) 的概念,視「藝評研究」為藝評的本體,叩問何謂藝評與其範疇,期能從藝評語言的生產過程及其生態,管窺與丈量藝評語境、美學生產,進而勾勒出藝術社會中的語言與文化機制。
本書書名挪引亞里斯多德的《詩學》(Poetics),乃是強調策展之實踐創造性,如同詩學作為一種「從無到有」的「生成」。書寫原則上建立在作者對於大量國際雙年展的觀察,其中也包括作者所協同策展的台北雙年展。因此書中除了有許多相關理論收集整理之外,還包括很多的策展案例摘要,無疑是一本台灣近年來討論策展的重要著作。
從波洛克談起,皮力展開了一場1950~1970年代藝術理論的梳理和研究,並由現代主義藝術的兩個傳統——形式主義和前衛精神——折射出在當代情境中對於媒介、觀念、社會意識、藝術體制等方面問題的思考。
本書收錄了身兼藝評家、策展人和教育工作者的皮力自1995到2016年間的25篇評論文章。皮力以諸多當代藝術作品案例與藝術/文化圈現象為討論切入點,希冀在藝術創作及評論實踐與這些課題的相互辯證與對話之下,可以讓讀者對於當代藝術創作與評論有一清晰而整體的理解。
一本圖像小說,濃縮一個真實人生!它們很棒,不讀可惜!
作者郭書瑄化身說書人,為台灣讀者介紹十本重量級的經典圖像小說。圖像小說跨越藝術與文學兩種領域,是圖文並茂的真實演示,是圖繪與文字同臺匯演的雙重閱讀經驗。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並非是一本充滿解答的書,而是讓這些不同的問題做為起點中的起點,提供讀者體察藝術與生活、城市、表演、新媒體技術及人類健康間多重關係的觀點,啟發更多靈感,並藉此找到獨立的創造性觀點。
藝術評論不僅是藝術作品的陳述文字,具有影響性的視覺文化評論,也是藝術史的扭轉點。作為藝術理念、思維和工具演練,本書旨在介紹具影響藝術史、藝術生態的近代重要評論書寫之影響力、進而討論近代及當代藝術評論的思潮和困境,並分析藝術評論與社會文化脈絡的關係和作用力。
藝術,不再只是一幅畫或一件雕塑,而是一種觀念的釋放,是對哲學、政治、人性、物質文明等發展,給予回應的種種形式和態度。乘著飛翔工學中看不見的懸空力量,穿梭於觀念、藝術、歷史之中,以尋找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間有跡可尋的思想美學蹤跡。
首次針對難以名狀的亞洲藝術概念之範疇與形成,旁及各區域與跨領域文化間探討的中文著作。
本書多書寫於風城芝加哥、香港沙田火炭、高雄林泉街,故以「風火林泉」一種活動中的自然狀態,作為書寫時空與看待亞洲藝術的意象,比喻亞洲當代藝術不可名狀的時空穿梭與人文流動之情境。
歐洲/美洲/亞洲等超過100個藝術展覽案例,全面了解當代藝術生產線的生成與脈絡!
這是一本有關當代藝術生產的生態動畫書,也是藝術社會學與人類社會學的移動式視覺對話。
中國當代藝術圈最為推崇之經典書寫!
藝術史上第一本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經典文集,全面記錄2000年起中國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潮發展歷程!
※ 本書獲2011年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CCAA)
從探源到擴張,從東方美學思維到全球化科技藝術介入,關於水墨的九個叩問──
全書貫穿古今,從美學史角度細膩分析東西方藝術史與美學,提出中國山水畫發展之獨特見解,並且重新思考「水墨」在當代的意義。
面對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生態紊亂正在加劇,並且嚴重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生存。許多藝術創作者意識到「綠色」回應的緊迫性,因而投入(社會)參與、創立生態本質的表達新規範。
本書針對二二八紀念美展提出三個問題。
是不是如1990年代中期以後經常被提出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已經過去的「事件」,台灣人要往前看,繼續走下去?「女性」和「女性身體」如何以及為什麼被納入這個敘述,以致再度被遺忘?二二八這樣的歷史事件的力量,會對文化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美學實踐如何對見證和轉化的過程提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