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眼睛:林惺嶽藝術評論及學術文集
NT$68044篇文章,40萬字巨著──
林惺嶽畢生經典,集70載大成,從心所欲,完整呈現。
本書集結林惺嶽1965年至2008年代表性的藝術評論與學術論文,是一探其人思想、價值觀、學術研究及藝術觀點的重要作品。
顯示第 81 至 100 項結果,共 199 項
44篇文章,40萬字巨著──
林惺嶽畢生經典,集70載大成,從心所欲,完整呈現。
本書集結林惺嶽1965年至2008年代表性的藝術評論與學術論文,是一探其人思想、價值觀、學術研究及藝術觀點的重要作品。
從中世紀、文藝復興到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50個顛覆傳統的建築設計,影響過去也將改變未來!
這些天馬行空又極具開創性的作品,終因種種原由如政治、資金缺乏、原物料短缺或是太過前衛、建造困難等等因素,只停留在計劃、製圖或模型階段,然而時至今日卻依然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它們被留存下來,見證了曾經可能的美好與輝煌,甚至影響了後代人們對世界的想像。
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會是什麼樣子?
建築師謝英俊主張,建築是一個集體的創作,建築師和居民是「互為主體」的關係,建築師應該知所「為」和「無為」,讓居民參與並且發揮他們的所長。在「為」與「無為」間,思索現代民居的可能性。
本書集結了「春之當代夜」系列講座2015-2016年的發表成果,共收錄侯王淑昭、龔彥、黑田雷兒、徐文瑞等24位專家學者的講座內容與專文。
從波洛克談起,皮力展開了一場1950~1970年代藝術理論的梳理和研究,並由現代主義藝術的兩個傳統——形式主義和前衛精神——折射出在當代情境中對於媒介、觀念、社會意識、藝術體制等方面問題的思考。
建築與環境影響著人類行為,也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模式。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應該被打造成什麼樣子?
韓國建築師俞炫準,細究古今、詳探東西方空間與時間,綜觀「建築」、「城市」與「生活」的獨特視角與深刻洞察。
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神話。
本文中有著人、自然與文明、神話之間的思考、連繫與互為影響之究真,在「形式遞增,存在遞減」的旨要深耕議論以外,也有靈感隨來隨記的短篇與詩。
新書預購,4/15上市,入庫隨即出貨!
從藝術家的關聯中發現無限可能,
揭開創作背後最動人的故事!
本書以肖像插畫形式呈現,作者蘇西.霍奇以其精湛的筆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84位藝術家之間鮮為人知的關聯。視覺藝術家莎拉.帕普沃斯色彩繽紛的插畫,為每個故事賦予生命,讓讀者彷彿進入這些藝術家獨特的世界。無
自給自足、回歸自然。 手作的日常,是創作也是生活!播撒種子、編織生活、吃野菜、掛蚊帳…… 手作人一家分享與自然共生的16年……
重要的不是活過幾十年,而是像春天的野草那樣,活在每一天!
創作靈魂就是藝術家的名片!拿起這本書,準備好起身探索你獨特的創作風格!正因為你獨一無二,所以要學會欣賞你自己的故事和經歷——你的創作就是只有你才能施展的魔法!
抗爭,是所有生命體的必要生存途徑!
本書以神話、神學、人類社會學、文學作品、前衛藝術、流行文化、性別理論、酷兒美學為內容與詮釋角度,試圖進行性別藝術與酷異美學雙軸線的本源探討。
電影是公司職員都該看的最佳教科書!
我們不可以用「自由」當成逃走時的藉口啊!
角色,由你決定!
樣子,是自己的!
看電影,學靠譜的職場求生心法。
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甘願為它克服困難,同時提醒自己:莫忘初心。
還記得熱愛畫畫的心情嗎?
VOGUE、日本觀光局、義美、台北捷運、SOGO合作插畫家 kowei
15年接案歷程分享,獻給所有在藝術這條道路上勇敢、堅持、努力前行的你……
114.9.5上市,8月底入庫後隨即出貨!
理解故宮就是理解文化,理解兩岸關係,理解臺灣政治
◤ 1925年故宮於紫禁城誕生
◤ 1949年文物運抵臺灣
◤ 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
從中國北京到南京、四川,最後到了臺灣,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故宮,曾有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的美譽,作為文物守護者、臺灣近代史的見證、超強文化IP,它如何在當代與民眾對話?什麼原因造成故宮品牌的弱化?它的展覽如何開創新局?
✦紀念故宮一百周年力作,《故宮九十話》全新增訂版
✦百篇文物故事、時事議題及人物訪談梳理事件始末、闡釋不同觀點,引發更多辯證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