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第344期_05月號
范寬.再發現
我自覺有一種新奇的預感,將對這幅巨製有新發現或新收穫,於是便手持放大鏡,在石隙樹縫崖邊著意找尋,心想,萬一給我在什麼地方找到范中立的題款,那不是可以決千古之大疑了嗎?……忽然眼前一亮,我瞥見右下角那一隊馱馬行旅的後頭,正在闊葉樹蔭的夾隙中,彷彿有兩個字樣在閃爍一下。我定了定神,攏近用放大鏡一看,「范寬」二字赫然呈現!我沒有敢就聲張,但審視再三證明無訛後,一片無比的喜樂悠然湧上心頭,我不知道世間更有何樂,遙想裴文中氏發現周口店原人頭骨時其喜樂當亦同樣飽和。--李霖燦1958年〈范寬谿山行旅圖:故宮讀畫劄記之一〉(《大陸雜誌》17卷10期)
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臺灣方興未艾的文化治理新主張!
行政法人是什麼?為何這種組織制度可以從16世紀英國發展至今,飄洋過海成為目前臺灣博物館及美術館領域中最具話題性的未來選項之一?而它秉持的「臂距原則」又是如何讓文化藝術組織的專業治理與政府分權、課責之間,維持一種令人又愛又恨的平衡關係?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會是什麼樣子?
建築師謝英俊主張,建築是一個集體的創作,建築師和居民是「互為主體」的關係,建築師應該知所「為」和「無為」,讓居民參與並且發揮他們的所長。在「為」與「無為」間,思索現代民居的可能性。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
本書以英、法、日三國為對象,邀集張瑜倩、陳彥伶、邱君妮三位學者分別爬梳它們在世界趨勢的變化和國家政策的變革中,博物館/美術館法人制度的演進與變遷,與營運管理上的績效與利弊得失。並以英、法、日三國制度設計的獨到之處,提示出臺灣在相關制度的設計上尤須關注與思考的各種面向。
《典藏‧古美術》第346期_07月號
天佑甘霖|清宮馬具文化|大和文華館「旅行的美術」展|倫敦.巴黎.香港.北京2021春拍結果
天佑甘霖:書畫典籍話祈雨
◆雨神同行,歷代雨師圖像在哪裡?
◆蛟龍見而雲雨至,唐宋時期的龍畫與畫龍祈雨儀式
◆祈請眾神,清代乾隆皇帝祈雨二三事
◆甘雨速速來!臺灣道教的《祈雨科》
◆一甲子前臺灣抗旱實錄,大清宗室溥儒祈雨文
◆祈雨動物大集合,抗旱靈獸vs.祭祀犧牲
◆下一站!跟著畫師去旅行─大和文華館「旅行的美術」展
◆那些年,朕在馬背上的時光─清宮皇帝御用馬具與騎馬畫像
◆行政法人博物館在臺灣,《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當文物走出展櫃─古書畫複製如何適應社會發展
◆倫敦.巴黎.香港.北京2021春拍結果
內容試閱: https://youtu.be/2HSzor_IP7c
PHANTASMAGORIA(《幻城》英文版)
The story is about a prince traveling in the space eight hundred years from now, and his memory of growing up and living on earth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