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780 NT$585
我認識這個藝術家:84個改變藝術史的靈感網絡故事
新書預購,4/15上市,入庫隨即出貨!
從藝術家的關聯中發現無限可能,
揭開創作背後最動人的故事!
本書以肖像插畫形式呈現,作者蘇西.霍奇以其精湛的筆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84位藝術家之間鮮為人知的關聯。視覺藝術家莎拉.帕普沃斯色彩繽紛的插畫,為每個故事賦予生命,讓讀者彷彿進入這些藝術家獨特的世界。無
大朋友&小朋友的禮物書選_3/31-5/4,選書79折2本75折|滿600再折20(須含選書)_訂單含預購書需待書齊後一併寄送。
20 件庫存
哪位藝術家啟發了羅丹創作出不朽名作《吻》?
哪位藝術家將柯爾達的雕塑作品命名為「動態雕塑」,
改變了我們對雕塑的理解?
模糊了時尚與藝術的界限,為路易威登設計作品的藝術家又是誰?
從藝術家的關聯中發現無限可能,
揭開創作背後最動人的故事!
本書以肖像插畫形式呈現,作者蘇西.霍奇以其精湛的筆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84位藝術家之間鮮為人知的關聯。從友誼、愛情到創意碰撞,從偶然相遇到長期合作,跨越時間和空間,構成了一張由影響與互動交織而成的網絡,並探索這些關聯如何成為各種風格、技法與創意的源泉,塑造了藝術史的豐富面貌。
視覺藝術家莎拉.帕普沃斯色彩繽紛的插畫,為每個故事賦予生命,讓讀者彷彿進入這些藝術家獨特的世界。無論是家喻戶曉的大師如巴布羅.畢卡索、芙烈達.卡蘿,還是默默無聞卻同樣影響深遠的創作者,每一則故事都挑戰著你對藝術創作的認知。這些動人的故事強調了偉大藝術並非孤立誕生,而是在彼此的靈感火花中,共同創造出不朽的經典。
作者|
蘇西.霍奇
蘇西.霍奇寫了超過一百本關於藝術、藝術史和藝術技巧的書籍,包括《藝術探索:經典藝術贗品》(Art Quest: Classic Art Counterfeit)、《何以成就偉大的設計》(What Makes Great Design)、《現代藝術大亂鬥》(Modern Art Mayhem)、《五歲的孩子為什麼做不到》(Why Your Five Year Old Could Not Have Done That)、《細看藝術》(Art in Detail)、《細說現代藝術》(Modern Art in Detail)、《憤怒的大日子》(How Art Can Change Your Life)。除此之外,她也舉辦講座、座談和工作坊,在電視、廣播及紀錄片中經常可見其身影。她曾兩度獲《獨立報》(the Independent)評為最佳藝術作家。
譯者|
田立心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英國倫敦大學皇家赫洛威學院媒體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入口網站編輯、兼任大學講師等職,譯作涉及商管、諮商、教育、社會人類學領域。深信翻譯之路宛如修行,每次終會抵達彼岸。
前言
克勞德.莫內 1840-1926
安雅.加拉喬 1963-
約翰.辛格.薩金特 1856-1925
愛德華.馬奈 1832-1883
愛德加.竇加 1834-1917
瑪麗.史蒂文森.卡薩特 1844-1926
露西.培根 1857-1932
保拉.莫德索恩-貝克爾 1876-1907
凱綏.柯勒惠支 1867-1945
塔瑪拉.德.藍碧嘉 1898-1980
瓦爾瓦拉.斯捷潘諾娃 1894-1958
法蘭西斯.培根 1909-1992
喬治.格羅茲 1893-1959
漢娜.侯赫 1889-1978
皮特.蒙德里安 1872-1944
布莉姬特.萊利 1931-
班.尼科爾森 1894-1982
芭芭拉.赫普沃斯 1903-1975
巴布羅.畢卡索 1881-1973
亞美迪奧.莫迪里亞尼 1884-1920
迪亞哥.里維拉 1886-1957
芙烈達.卡蘿 1907-1954
喬治亞.歐姬芙 1887-1986
村上隆 1962-
草間彌生 1929-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1946-
科妮莉亞.帕克 1956-
奧古斯特.羅丹 1840-1917
卡蜜兒.克勞黛爾 1864-1943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1876-1957
費爾南.雷捷 1881-1955
索妮亞.德洛涅-特克 1885-1979
保羅.克利 1879-1940
安妮.亞伯斯 1899-1994
茱麗.米若圖 1970-
瓦西里.康丁斯基 1866-1944
希爾瑪.阿芙.克林特 1862-1944
艾格尼絲.馬丁 1912-2004
瑪格麗特.麥克唐納 1864-1933
蘇菲.陶柏-阿爾普 1889-1943
馬歇爾.杜象 1887-1968
亞歷山大.柯爾達 1898-1976
胡安.米羅 1893-1983
路易絲.布爾喬亞 1911-2010
翠西.艾敏 1963-
馬克斯.恩斯特 1891-1976
阿爾貝托.賈克梅第 1901-1966
保羅.塞尚 1839-1906
洛伊絲.麥洛.瓊斯 1905-1998
阿姆麗塔.謝爾-吉爾 1913-1941
保羅.高更 1848-1903
文森.梵谷 1853-1890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1864-1901
蘇珊.瓦拉東 1865-1938
莫里斯.郁特里羅 1883-1955
亨利.馬諦斯 1869-1954
皮耶.波納爾 1867-1947
古斯塔夫.克林姆 1862-1918
埃貢.席勒 1890-1918
愛德華.孟克 1863-1944
賈斯珀.瓊斯 1930-
安迪.沃荷 1928-1987
尚-米榭.巴斯奇亞 1960-1988
珍妮.侯哲爾 1950-
愛麗絲.尼爾 1900-1984
李.克拉斯納 1908-1984
傑克森.波洛克 1912-1956
漢斯.霍夫曼 1880-1966
海倫.佛蘭肯瑟勒 1928-2011
羅伯特.馬哲威爾 1915-1991
伊夫.唐吉 1900-1955
李奧諾拉.卡林頓 1917-2011
法蘭茲.馬克 1880-1916
亞歷山德拉.艾克斯特 1882-1949
卡茲米爾.馬列維奇 1879-1935
米哈伊爾.拉里奧諾夫 1881-1964
娜塔莉亞.岡查洛娃 1881-1962
茱蒂.芝加哥 1939-
梅瑞德.歐本漢 1913-1985
瑪琳.杜馬斯 1953-
卡拉.沃克 1969-
寶拉.雷戈 1935-2022
莫娜.哈透姆 1952-
伊娃.海瑟 1936-1970
書名:我認識這個藝術家:84個改變藝術史的靈感網絡故事
原文書名:I Know an Artist: The inspir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world's greatest artists
作者:蘇西.霍奇 Susie Hodge
繪者:莎拉.帕普沃斯 Sarah Papworth
譯者:田立心
ISBN:9786267430385
出版日期:2025.4.15
定價:780
尺寸(寬*長):19×24.6cm
頁數:192
CIP:909.9
裝訂:精裝
印刷:彩色
適讀年齡:18歲以上
出版社:典藏藝術
類別:藝術設計->藝術總論->藝術史
書系:SEE—當代藝術觀點
前言
藝術家從來不是憑空創作。每件藝術作品都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件與境遇累積的結果,無論以何種方式,大多緣自於與其他人的關聯或連結。他們可能互相認識,也可能是陌生人。不管關係為何,本書所有的藝術家都至少和另一位藝術家有所連結。
我們一生中,與他人有著無數的聯繫和連結,它們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或行動方式、所做的事情、為什麼會這麼做以及在哪裡做。有些時候,看起來可能無關緊要的連結,最終卻是舉足輕重;也有些時候,它們在當下似乎很重要,但實際上的影響卻幾乎難以察覺。有許多連結以預期之外的方式影響我們,這種事在藝術家的生活中再明顯不過,他們經常藉由作品將事件以視覺方式表現出來。藝術與藝術史最令人著迷之處,就是發現這些連結和關聯,了解它們如何、為何以及在何處發生、如何出現、如何成為藝術作品甚至發展成一項藝術運動。例如:一次偶然的相遇可能改變藝術家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他使用某種材料或是把特定的主題融入他/她的作品中;一個學生的創作方式或崇拜的對象,可能受到某個老師的影響。然後還有其他形式的關聯:一則評論或一封鼓舞的信;或許是過了幾十年竟再度獲得同一座獎項;成為某個社團的成員;一起參展;受到同一個贊助人的委託;或是與同一個人的不倫戀。各種可能性包羅萬象。
雖然本書講的是關聯,但並未按時間序列來講述哪個人有影響力、哪個人受了什麼影響之類的故事。事實上,本書完全不按年代編排,講的也不只是影響力。相反地,時間在書頁之間向前、向後或橫向地流動,藝術家彼此之間以各式各樣的方式產生連結。您會在書中讀到藝術家們引人入勝的故事──其中有些人很有名,有些人的名氣可能不那麼響亮。您會深刻感受到許多藝術作品裡的人性面、創作者的個性,也會了解藝術家與某個人或某群人之間的關聯──或隱約、或密切,最終如何造就偉大的作品。例如書中會提到,哪個藝術家為羅丹帶來靈感而創作了《吻》(The Kiss)、又是哪位藝術家用繩子把這件作品纏繞起來;那些在蒙馬特奮鬥的藝術家們,以及可能是抽象畫的開創者。(提示:不是康丁斯基。)
書裡的許多故事,都是有關藝術家的支援網絡、影響力和靈感。其中有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如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和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也有名聲不那麼響亮的藝術家。書裡有很多藝術家思考自己的文化和社會,但不僅止於此,他們也思考自己所生存的時代、甚至經過數十年後他們對藝術風格和方法會有什麼影響。全書共提到84名藝術家,他們的年代從19世紀末到今日,彼此之間的關聯和各自的創作都很多樣。
莎拉.帕普沃斯的原創插畫充滿活力,讓藝術家和他們的故事栩栩如生,將他們連結在一起,創造屬於他們的獨特世界。在藝術界有千千萬萬的連結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本書談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它們在過去幾個世紀裡為藝術的面貌帶來了各種挑戰與改變。我希望這些故事可以讓你帶著一種全新的視角與樂趣去觀看這些作品。藝術會讓你得到回報:你了解得越仔細,能看到的就越多。讀完這本書再去欣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希望你能得到更多。
作者|
蘇西.霍奇
蘇西.霍奇寫了超過一百本關於藝術、藝術史和藝術技巧的書籍,包括《藝術探索:經典藝術贗品》(Art Quest: Classic Art Counterfeit)、《何以成就偉大的設計》(What Makes Great Design)、《現代藝術大亂鬥》(Modern Art Mayhem)、《五歲的孩子為什麼做不到》(Why Your Five Year Old Could Not Have Done That)、《細看藝術》(Art in Detail)、《細說現代藝術》(Modern Art in Detail)、《憤怒的大日子》(How Art Can Change Your Life)。除此之外,她也舉辦講座、座談和工作坊,在電視、廣播及紀錄片中經常可見其身影。她曾兩度獲《獨立報》(the Independent)評為最佳藝術作家。
譯者|
田立心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英國倫敦大學皇家赫洛威學院媒體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入口網站編輯、兼任大學講師等職,譯作涉及商管、諮商、教育、社會人類學領域。深信翻譯之路宛如修行,每次終會抵達彼岸。
前言
克勞德.莫內 1840-1926
安雅.加拉喬 1963-
約翰.辛格.薩金特 1856-1925
愛德華.馬奈 1832-1883
愛德加.竇加 1834-1917
瑪麗.史蒂文森.卡薩特 1844-1926
露西.培根 1857-1932
保拉.莫德索恩-貝克爾 1876-1907
凱綏.柯勒惠支 1867-1945
塔瑪拉.德.藍碧嘉 1898-1980
瓦爾瓦拉.斯捷潘諾娃 1894-1958
法蘭西斯.培根 1909-1992
喬治.格羅茲 1893-1959
漢娜.侯赫 1889-1978
皮特.蒙德里安 1872-1944
布莉姬特.萊利 1931-
班.尼科爾森 1894-1982
芭芭拉.赫普沃斯 1903-1975
巴布羅.畢卡索 1881-1973
亞美迪奧.莫迪里亞尼 1884-1920
迪亞哥.里維拉 1886-1957
芙烈達.卡蘿 1907-1954
喬治亞.歐姬芙 1887-1986
村上隆 1962-
草間彌生 1929-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1946-
科妮莉亞.帕克 1956-
奧古斯特.羅丹 1840-1917
卡蜜兒.克勞黛爾 1864-1943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1876-1957
費爾南.雷捷 1881-1955
索妮亞.德洛涅-特克 1885-1979
保羅.克利 1879-1940
安妮.亞伯斯 1899-1994
茱麗.米若圖 1970-
瓦西里.康丁斯基 1866-1944
希爾瑪.阿芙.克林特 1862-1944
艾格尼絲.馬丁 1912-2004
瑪格麗特.麥克唐納 1864-1933
蘇菲.陶柏-阿爾普 1889-1943
馬歇爾.杜象 1887-1968
亞歷山大.柯爾達 1898-1976
胡安.米羅 1893-1983
路易絲.布爾喬亞 1911-2010
翠西.艾敏 1963-
馬克斯.恩斯特 1891-1976
阿爾貝托.賈克梅第 1901-1966
保羅.塞尚 1839-1906
洛伊絲.麥洛.瓊斯 1905-1998
阿姆麗塔.謝爾-吉爾 1913-1941
保羅.高更 1848-1903
文森.梵谷 1853-1890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1864-1901
蘇珊.瓦拉東 1865-1938
莫里斯.郁特里羅 1883-1955
亨利.馬諦斯 1869-1954
皮耶.波納爾 1867-1947
古斯塔夫.克林姆 1862-1918
埃貢.席勒 1890-1918
愛德華.孟克 1863-1944
賈斯珀.瓊斯 1930-
安迪.沃荷 1928-1987
尚-米榭.巴斯奇亞 1960-1988
珍妮.侯哲爾 1950-
愛麗絲.尼爾 1900-1984
李.克拉斯納 1908-1984
傑克森.波洛克 1912-1956
漢斯.霍夫曼 1880-1966
海倫.佛蘭肯瑟勒 1928-2011
羅伯特.馬哲威爾 1915-1991
伊夫.唐吉 1900-1955
李奧諾拉.卡林頓 1917-2011
法蘭茲.馬克 1880-1916
亞歷山德拉.艾克斯特 1882-1949
卡茲米爾.馬列維奇 1879-1935
米哈伊爾.拉里奧諾夫 1881-1964
娜塔莉亞.岡查洛娃 1881-1962
茱蒂.芝加哥 1939-
梅瑞德.歐本漢 1913-1985
瑪琳.杜馬斯 1953-
卡拉.沃克 1969-
寶拉.雷戈 1935-2022
莫娜.哈透姆 1952-
伊娃.海瑟 1936-1970
書名:我認識這個藝術家:84個改變藝術史的靈感網絡故事
原文書名:I Know an Artist: The inspir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world's greatest artists
作者:蘇西.霍奇 Susie Hodge
繪者:莎拉.帕普沃斯 Sarah Papworth
譯者:田立心
ISBN:9786267430385
出版日期:2025.4.15
定價:780
尺寸(寬*長):19×24.6cm
頁數:192
CIP:909.9
裝訂:精裝
印刷:彩色
適讀年齡:18歲以上
出版社:典藏藝術
類別:藝術設計->藝術總論->藝術史
書系:SEE—當代藝術觀點
前言
藝術家從來不是憑空創作。每件藝術作品都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件與境遇累積的結果,無論以何種方式,大多緣自於與其他人的關聯或連結。他們可能互相認識,也可能是陌生人。不管關係為何,本書所有的藝術家都至少和另一位藝術家有所連結。
我們一生中,與他人有著無數的聯繫和連結,它們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或行動方式、所做的事情、為什麼會這麼做以及在哪裡做。有些時候,看起來可能無關緊要的連結,最終卻是舉足輕重;也有些時候,它們在當下似乎很重要,但實際上的影響卻幾乎難以察覺。有許多連結以預期之外的方式影響我們,這種事在藝術家的生活中再明顯不過,他們經常藉由作品將事件以視覺方式表現出來。藝術與藝術史最令人著迷之處,就是發現這些連結和關聯,了解它們如何、為何以及在何處發生、如何出現、如何成為藝術作品甚至發展成一項藝術運動。例如:一次偶然的相遇可能改變藝術家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他使用某種材料或是把特定的主題融入他/她的作品中;一個學生的創作方式或崇拜的對象,可能受到某個老師的影響。然後還有其他形式的關聯:一則評論或一封鼓舞的信;或許是過了幾十年竟再度獲得同一座獎項;成為某個社團的成員;一起參展;受到同一個贊助人的委託;或是與同一個人的不倫戀。各種可能性包羅萬象。
雖然本書講的是關聯,但並未按時間序列來講述哪個人有影響力、哪個人受了什麼影響之類的故事。事實上,本書完全不按年代編排,講的也不只是影響力。相反地,時間在書頁之間向前、向後或橫向地流動,藝術家彼此之間以各式各樣的方式產生連結。您會在書中讀到藝術家們引人入勝的故事──其中有些人很有名,有些人的名氣可能不那麼響亮。您會深刻感受到許多藝術作品裡的人性面、創作者的個性,也會了解藝術家與某個人或某群人之間的關聯──或隱約、或密切,最終如何造就偉大的作品。例如書中會提到,哪個藝術家為羅丹帶來靈感而創作了《吻》(The Kiss)、又是哪位藝術家用繩子把這件作品纏繞起來;那些在蒙馬特奮鬥的藝術家們,以及可能是抽象畫的開創者。(提示:不是康丁斯基。)
書裡的許多故事,都是有關藝術家的支援網絡、影響力和靈感。其中有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如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和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也有名聲不那麼響亮的藝術家。書裡有很多藝術家思考自己的文化和社會,但不僅止於此,他們也思考自己所生存的時代、甚至經過數十年後他們對藝術風格和方法會有什麼影響。全書共提到84名藝術家,他們的年代從19世紀末到今日,彼此之間的關聯和各自的創作都很多樣。
莎拉.帕普沃斯的原創插畫充滿活力,讓藝術家和他們的故事栩栩如生,將他們連結在一起,創造屬於他們的獨特世界。在藝術界有千千萬萬的連結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本書談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它們在過去幾個世紀裡為藝術的面貌帶來了各種挑戰與改變。我希望這些故事可以讓你帶著一種全新的視角與樂趣去觀看這些作品。藝術會讓你得到回報:你了解得越仔細,能看到的就越多。讀完這本書再去欣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希望你能得到更多。
作者|
蘇西.霍奇
蘇西.霍奇寫了超過一百本關於藝術、藝術史和藝術技巧的書籍,包括《藝術探索:經典藝術贗品》(Art Quest: Classic Art Counterfeit)、《何以成就偉大的設計》(What Makes Great Design)、《現代藝術大亂鬥》(Modern Art Mayhem)、《五歲的孩子為什麼做不到》(Why Your Five Year Old Could Not Have Done That)、《細看藝術》(Art in Detail)、《細說現代藝術》(Modern Art in Detail)、《憤怒的大日子》(How Art Can Change Your Life)。除此之外,她也舉辦講座、座談和工作坊,在電視、廣播及紀錄片中經常可見其身影。她曾兩度獲《獨立報》(the Independent)評為最佳藝術作家。
譯者|
田立心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英國倫敦大學皇家赫洛威學院媒體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入口網站編輯、兼任大學講師等職,譯作涉及商管、諮商、教育、社會人類學領域。深信翻譯之路宛如修行,每次終會抵達彼岸。
前言
克勞德.莫內 1840-1926
安雅.加拉喬 1963-
約翰.辛格.薩金特 1856-1925
愛德華.馬奈 1832-1883
愛德加.竇加 1834-1917
瑪麗.史蒂文森.卡薩特 1844-1926
露西.培根 1857-1932
保拉.莫德索恩-貝克爾 1876-1907
凱綏.柯勒惠支 1867-1945
塔瑪拉.德.藍碧嘉 1898-1980
瓦爾瓦拉.斯捷潘諾娃 1894-1958
法蘭西斯.培根 1909-1992
喬治.格羅茲 1893-1959
漢娜.侯赫 1889-1978
皮特.蒙德里安 1872-1944
布莉姬特.萊利 1931-
班.尼科爾森 1894-1982
芭芭拉.赫普沃斯 1903-1975
巴布羅.畢卡索 1881-1973
亞美迪奧.莫迪里亞尼 1884-1920
迪亞哥.里維拉 1886-1957
芙烈達.卡蘿 1907-1954
喬治亞.歐姬芙 1887-1986
村上隆 1962-
草間彌生 1929-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1946-
科妮莉亞.帕克 1956-
奧古斯特.羅丹 1840-1917
卡蜜兒.克勞黛爾 1864-1943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1876-1957
費爾南.雷捷 1881-1955
索妮亞.德洛涅-特克 1885-1979
保羅.克利 1879-1940
安妮.亞伯斯 1899-1994
茱麗.米若圖 1970-
瓦西里.康丁斯基 1866-1944
希爾瑪.阿芙.克林特 1862-1944
艾格尼絲.馬丁 1912-2004
瑪格麗特.麥克唐納 1864-1933
蘇菲.陶柏-阿爾普 1889-1943
馬歇爾.杜象 1887-1968
亞歷山大.柯爾達 1898-1976
胡安.米羅 1893-1983
路易絲.布爾喬亞 1911-2010
翠西.艾敏 1963-
馬克斯.恩斯特 1891-1976
阿爾貝托.賈克梅第 1901-1966
保羅.塞尚 1839-1906
洛伊絲.麥洛.瓊斯 1905-1998
阿姆麗塔.謝爾-吉爾 1913-1941
保羅.高更 1848-1903
文森.梵谷 1853-1890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1864-1901
蘇珊.瓦拉東 1865-1938
莫里斯.郁特里羅 1883-1955
亨利.馬諦斯 1869-1954
皮耶.波納爾 1867-1947
古斯塔夫.克林姆 1862-1918
埃貢.席勒 1890-1918
愛德華.孟克 1863-1944
賈斯珀.瓊斯 1930-
安迪.沃荷 1928-1987
尚-米榭.巴斯奇亞 1960-1988
珍妮.侯哲爾 1950-
愛麗絲.尼爾 1900-1984
李.克拉斯納 1908-1984
傑克森.波洛克 1912-1956
漢斯.霍夫曼 1880-1966
海倫.佛蘭肯瑟勒 1928-2011
羅伯特.馬哲威爾 1915-1991
伊夫.唐吉 1900-1955
李奧諾拉.卡林頓 1917-2011
法蘭茲.馬克 1880-1916
亞歷山德拉.艾克斯特 1882-1949
卡茲米爾.馬列維奇 1879-1935
米哈伊爾.拉里奧諾夫 1881-1964
娜塔莉亞.岡查洛娃 1881-1962
茱蒂.芝加哥 1939-
梅瑞德.歐本漢 1913-1985
瑪琳.杜馬斯 1953-
卡拉.沃克 1969-
寶拉.雷戈 1935-2022
莫娜.哈透姆 1952-
伊娃.海瑟 1936-1970
書名:我認識這個藝術家:84個改變藝術史的靈感網絡故事
原文書名:I Know an Artist: The inspir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world's greatest artists
作者:蘇西.霍奇 Susie Hodge
繪者:莎拉.帕普沃斯 Sarah Papworth
譯者:田立心
ISBN:9786267430385
出版日期:2025.4.15
定價:780
尺寸(寬*長):19×24.6cm
頁數:192
CIP:909.9
裝訂:精裝
印刷:彩色
適讀年齡:18歲以上
出版社:典藏藝術
類別:藝術設計->藝術總論->藝術史
書系:SEE—當代藝術觀點
前言
藝術家從來不是憑空創作。每件藝術作品都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件與境遇累積的結果,無論以何種方式,大多緣自於與其他人的關聯或連結。他們可能互相認識,也可能是陌生人。不管關係為何,本書所有的藝術家都至少和另一位藝術家有所連結。
我們一生中,與他人有著無數的聯繫和連結,它們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或行動方式、所做的事情、為什麼會這麼做以及在哪裡做。有些時候,看起來可能無關緊要的連結,最終卻是舉足輕重;也有些時候,它們在當下似乎很重要,但實際上的影響卻幾乎難以察覺。有許多連結以預期之外的方式影響我們,這種事在藝術家的生活中再明顯不過,他們經常藉由作品將事件以視覺方式表現出來。藝術與藝術史最令人著迷之處,就是發現這些連結和關聯,了解它們如何、為何以及在何處發生、如何出現、如何成為藝術作品甚至發展成一項藝術運動。例如:一次偶然的相遇可能改變藝術家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他使用某種材料或是把特定的主題融入他/她的作品中;一個學生的創作方式或崇拜的對象,可能受到某個老師的影響。然後還有其他形式的關聯:一則評論或一封鼓舞的信;或許是過了幾十年竟再度獲得同一座獎項;成為某個社團的成員;一起參展;受到同一個贊助人的委託;或是與同一個人的不倫戀。各種可能性包羅萬象。
雖然本書講的是關聯,但並未按時間序列來講述哪個人有影響力、哪個人受了什麼影響之類的故事。事實上,本書完全不按年代編排,講的也不只是影響力。相反地,時間在書頁之間向前、向後或橫向地流動,藝術家彼此之間以各式各樣的方式產生連結。您會在書中讀到藝術家們引人入勝的故事──其中有些人很有名,有些人的名氣可能不那麼響亮。您會深刻感受到許多藝術作品裡的人性面、創作者的個性,也會了解藝術家與某個人或某群人之間的關聯──或隱約、或密切,最終如何造就偉大的作品。例如書中會提到,哪個藝術家為羅丹帶來靈感而創作了《吻》(The Kiss)、又是哪位藝術家用繩子把這件作品纏繞起來;那些在蒙馬特奮鬥的藝術家們,以及可能是抽象畫的開創者。(提示:不是康丁斯基。)
書裡的許多故事,都是有關藝術家的支援網絡、影響力和靈感。其中有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如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和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也有名聲不那麼響亮的藝術家。書裡有很多藝術家思考自己的文化和社會,但不僅止於此,他們也思考自己所生存的時代、甚至經過數十年後他們對藝術風格和方法會有什麼影響。全書共提到84名藝術家,他們的年代從19世紀末到今日,彼此之間的關聯和各自的創作都很多樣。
莎拉.帕普沃斯的原創插畫充滿活力,讓藝術家和他們的故事栩栩如生,將他們連結在一起,創造屬於他們的獨特世界。在藝術界有千千萬萬的連結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本書談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它們在過去幾個世紀裡為藝術的面貌帶來了各種挑戰與改變。我希望這些故事可以讓你帶著一種全新的視角與樂趣去觀看這些作品。藝術會讓你得到回報:你了解得越仔細,能看到的就越多。讀完這本書再去欣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希望你能得到更多。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