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360

1人藝術無限公司──我是藝術家,我自己賣作品!個人創意事業營生指南

你不必得挨餓才能成為一位藝術家!
數位時代改寫了創作生態,主動出擊,讓粉絲軍團找到你。

16 件庫存

你不必得挨餓才能成為一位藝術家!
數位時代改寫了創作生態,主動出擊,讓粉絲軍團找到你。

這樣真的會餓死嗎?
不想進公司上班,想搞創作維生?
才發現自己有創作天分,好想做作品?
很想把兼職創作升級為全職事業?

誰說創作就一定得勒緊褲帶?但若只是端著作品,眼巴巴等著慧眼獨具的經紀人看上你,那褲帶勒多緊都沒用。許多創作者都曾在「想要以創作謀生」和「相信它可能實現」兩種心態之間緊張拉扯:心理素質夠不夠堅強、作品怎麼被看見、怎麼找到買家……一個人好像無法既創作又賣作品。

但網際網路時代的潛力與可能性,卻已經改寫了創作者的發展路徑。本書作者以其特殊的經歷──不是所謂的「天生藝術家」,投入創作的起步很晚,也沒受過太多正式的訓練,卻可以全職創作者的身份賺取優渥的收入──提供讀者越過傳統守門人(經紀人)、直接面對買家的各種建議與做法:

◆ 如何拍好作品的照片、在網路平台上做最佳展示?
◆ 如何忠於自己、寫出動人部落格,讓人們知道你在做什麼?
◆ 如何挑選適合的平台販售作品?
◆ 如何完美的包裝好作品、送到買家手上?
◆ 如何與出版社談授權?如何向藝廊毛遂自薦?
◆ 如何策劃個展?如何撰寫創作自述?
◆ 如何找經紀人,或不找經紀人?

作者整備了必要工具,讓你以自己的標準來定義成功;你不必再等著被物色、被挑選,只為了某些特定喜好。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數位藝廊,培養一大批瘋狂粉絲,每個人都是你服務的對象……最後,你通常都不必找他們,而是他們來找你!

 


 

【給未來藝術家的一段話】

在成為一個藝術家前,想想「藝術家」對你而言是什麼?我喜歡以「身份」而非「職業」去看待我正在做的事情。身份的建立過程包含了內與外兩個面向:向內是你怎麼發現自己的本質,向外是與他者互動中,確立前者。因此當今藝術創作,如何讓自己和作品保有靈活的對話情境是重要的。藝術家是個身份,你必須走向自己,也同時走向人群。——牛俊強,當代藝術家

生在台灣的藝術家們,很不幸的這裡沒有像樣的官方美術館/學院/媒體/評論/策展/研究/畫廊/藝術市場……,但沒關係,我們有著充滿創造力的心靈,可以藉著新的觀念和技術,捲起衣袖重新塑造藝術世界,而這本書會是發展職業藝術生涯頗實用的參考資料。——吳季璁,藝術家

藝術家是一個職業身份,也許你不想主動去街頭拉客,但你得在當有人走過來詢問你的名字時,能夠立刻拿出自己的名片,並且隨時準備好一個可長可短的自我介紹。機會常常就是這樣來的。——莊志維,新媒體藝術家

藝術的無用在於它的精神性,藝術的有用在於它的影響性!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在找尋這時代的藝術精神,也同時在找尋這時代的藝術生存之道。——郭奕臣,藝術家

 


 

【各界推薦】

如果你想靠藝術維生,最好盡可能從這本書中偷走每一個點子。——奧斯汀.克隆,《點子都是偷來的》作者

麗莎.康頓努力想拆穿這項過時而具有毒害性的說法:「賺錢營利和藝術創作是完全相悖、無法並存的成果,要做到這件事就毫無例外地得對另一件事妥協讓步。」這也是重挫創作者自我意識的主要原因。從心理建設到實務執行,康頓為初出茅廬的藝術家們裝備了各種必要工具,讓他們以自己的標準來定義成功,然後根據個人的主張來締造成功。——瑪麗亞.波波瓦,數位媒體(Brain Pickings)創辦人和編輯

《一人藝術無限公司》是一份啟示。長久以來,終於有一項資源能夠幫助創意人清楚表明自己的美學價值,成功建立自己的事業品牌,同時管理自己的藝術家收入。麗莎.康頓以高明的洞察力,揭示了想開創、發展和維持一項堅實穩固、策略靈活和獲利可期的藝術事業所需要付出的一切努力。無論你是剛踏入這個領域、正在草創事業,或是想讓習以為常的職涯更臻發展成熟,你都會從這本由當前最成功的藝術家之一所撰寫的全新作品中,得到無窮的啟發與激勵。——黛比.米曼,「純銀」品牌顧問公司負責人、美國視覺藝術學院品牌研究碩士學程主任

 


相關文章|藝術家的社群媒體自我行銷法!

相關文章|就學期間、離開學校後…?藝術家給學生的人生指引


 

➤ 追蹤典藏藝術出版FacebookInstagram
➤ 尋找更多閱讀靈感 Artco Books Inspiration

重量430 g
尺寸21 × 14.8 × 1.5 cm

瀏覽此商品的人,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