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聲音之中,策展之上
——
不管再怎麼封閉,我們唯一無法關上的就是聽覺,然而你能想像除了音樂之外,聲音該怎麼表現得像一門「藝術」?同時,最近引起藝術界討論分析的中國聲音大展,提醒了我們聲音和文化的關係——試想在一個人群大聲嚷嚷的環境裡,他們會怎麼處理聲音藝術)——以及在「造音翻土」一展中被徹底整理的台灣聲音史,都證明著聲音的潛力還遠超出我們想像。
不僅介紹聲音藝術的未知之處,本期今藝術更搶先專訪到2014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尼可拉.布希歐,關於如何以不到一年的時間策展、邀請作品、處理不斷發生的變動!
◎ EDITOR 編輯手記
66 橫濱的創意城市策略|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8 典型在夙昔——追憶高居翰先生(四)|王嘉驥
70 稱讚的藝術|馮光遠
72 伊斯坦堡雙年展和都市更新IV|吳金桃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74 ARTFORUM|李怡詩
◎ NEWS 新聞
76 國際.中國.台灣
◎ FEATURE
90 聲音之中,策展之上——聲音藝術及其策展的座標與方位|郭昭蘭
92 聲音藝術(不)在中國:中國聲音藝術的深層策展理念|姚大鈞
96 用體制外觀念看台灣體制外音樂|黃大旺
100 現狀與糾葛:聲音藝術、聲音藝術策展與文化政治|楊嘉輝
◎ REVIEW 深度評論
104 角色扮演、實境秀,以及一場轉入影像文體的機制批判|王聖閎
107 從「廢墟」中出走——關於李綱作品《廢墟》的解讀|王璜生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10 烏有鄉之家:徐冰《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羅德.孟加姆
◎ ART TALK 藝術相談室
114 「我對2014台北雙年展下的賭注是,專注於藝術和作品!」:專訪尼可拉.布希歐|(採訪整理)余小蕙
118 島與陸——兩岸青年藝術的對話|(採訪整理)高子衿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22 第五屆橫濱三年展——華氏451之藝術:在世界的中心有忘卻之海|岩切澪
126 面對「忘卻之海」/面對日本「內在的亞洲」——專訪橫濱三年展藝術總監森村太昌|(採訪整理)岩切澪
128 亞洲創作者,相遇在橫濱——黃金町藝術市集2014、BankART Life IV、橫濱創意城市中心|高子衿
130 費歐娜.譚:從無安頓的意識|高子衿
132 秩序與想像——談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抵抗的物件」展|賴駿杰
136 生命體徵的洞——封塔那回顧展|王馨梨
138 撬動能量的槓桿點——蔡國強:九級浪|林怡秀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42 改革者之壤:馬來亞、末羅瑜、馬來西亞,還有所有其他|許芳慈
143 「馬來亞夢」以及歷史的漏斗|魏月萍
145 伴著檔案的班頓策展——專訪哈辛紀念展策展人黃海昌|(採訪整理)許芳慈
148 刻舟求劍——巫島上的龐大焦慮|張敏華
150 從「河口灣」到「南特之旅」:一個以當代藝術來進行城市更新、發展觀光的成功實例|余小蕙
154 春之當代夜——亞洲當代藝術的身體性|吳樹安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56 攝影集,不需要「語言」的介入——町口覺的「M」感美學|羅苓寧
158 關乎慾望,不同於攝影的攝影集製作——專訪町口覺|(採訪整理)張玉音
160 《郊遊》:動靜之間的感性銀幕|孫松榮
164 供在地使用的星雲棋盤與工具箱——評《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黃海鳴
170 溫故以知新:膠卷電影的五四三|謝一麟
172 怎樣看見搖滾樂(二十五)|顏峻
◎ SNG 展覽直擊
174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00 象徵與表達:洪耀「彈線」系列作品解讀|孫振華
202 亞洲當代藝術展10月開跑|亞洲當代藝術有限公司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03 展覽月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