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思慕的影像 
—— 
台語電影歷時60年,本期特別與國家電影中心合作,邀集相關作者於紙上共談台語電影的時代背景及脈絡、佚失的影像歷史,與數位修復時代如何讓老電影再次躍上銀幕。並於9月底與「台北城市散步」共同策劃現地導覽,帶領讀者重返影片拍攝現場,再次回味老影人如何在城市中創造出瑰麗的時代影像。此外,時下「精靈寶可夢」(Pokémon Go)手遊的流行熱潮,亦為博物館等文化機構帶來怎樣的影響?而他們又會如何因應?請看本期精彩報導!


典藏今藝術編輯群
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50 奧運教給我們的事|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52 追隱六叔王拓 兼述我的文藝啟蒙|王嘉驥 
54 烹調的藝術|馮光遠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56 《multitudes》:數位主體性與勞動不穩定化|詹育杰 
◎ NEWS 焦點新聞 
  58 國際.中國.台灣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72 玩家·董趣·文人情 黃志超的色線人生|蕭瓊瑞 
  76 濁火寓言 淺談黃志超的創作生命|吳樹安 
  80 鑲嵌於筆觸的鄉情 鍾奕華的繪畫轉生|黃鈴珺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84人們為了錢做些什麼? 2016 歐州宣言展以「合作」做為方法|呂佩怡 
  88愛知三年展 2016 的彩虹商隊:誰在旅行,往何處去?|楊天帥 
  92凝視的集合體 談「看穿:每張照片都是—個謎」|陳文瑤 
  96形式擇放,失準的度量 「口」展中的反抗精神|高子衿 
◎ FEATURE 專題企畫 
  98 思慕的影像 台語電影 60 年| (企畫)林怡秀、游千慧 
  100 戒嚴與冷戰,密室與南洋 重探台語片的政治敘事|陳平浩 
  104 —代膽大輕狂電影的迴光返照 回顧台語片 60 週年|游千慧 
  108 舊情再綿綿 台語電影的數位修復與時代回音|蘇蔚女青 
  111 電影數位修復流程|國家電影中心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12 台北雙年展:不斷趨前的未來|林怡秀 
  115 2016 台北雙年展參展藝術家搶先預覽|高子衿、林怡秀、張玉音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20 知識感覺解套草案 評述「失調的和諧:關於亞洲想像的批判性反思」|許芳慈 
124 持續存在:薛保瑕的拍象世界|楊佳玲 
128 —座島嶼的可能性 2016 台灣美術雙年展|林怡秀 
130 非典型記憶的膠囊 談郭昭蘭的策展「健忘症與馬勒維奇的藥房」|陳泰松 
134 在場的隱形人 《灰色狂歡節》裡的疏離與堅持|張夕遠 
136 致數位時代下的你 坦榮瓜塔納利的展覽敘事|李欣潔 
140 文化部如何規畫台灣影視產業的未來?從「票房系統透明化」出發|陳韋臻 
144 從博物館丟出的寶可夢球,到底想抓住誰?|謝景岳 
◎ SNG 展覽直擊 
  146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72 檔案的見證的現實主義 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傾向|王林 
  174 版畫之外 被忽略的另—個廖修平|蕭瓊瑞 
  176 寰宇攬勝·四時遊心 李重重現代彩墨的時空感性|白適銘 
  178 就像那朵野生之花 林桂華的色彩視域|吳樹安 
  180 再見,台灣藝術家博覽會! 視盟「台灣當代—年展」 2016 首屆登場|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182 台灣新秀,璞玉發光 璞玉發光藝術行銷美學|林株楠 
◎ CALENDAR 展覽快訊 
  183 展覽月報|編輯部
作者:典藏今藝術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9.1
ISBN:
裝訂:
頁數:
 《典藏‧古美術》第322期_7月號
《典藏‧古美術》第322期_7月號                              策展簡史
策展簡史                              《典藏‧古美術》第315期_12月號
《典藏‧古美術》第315期_12月號                              《典藏‧古美術》第313期_10月號
《典藏‧古美術》第313期_10月號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15期_12月號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15期_1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