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美術
本期主題: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
——
我們生存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嗎?在影視推波下,多重宇宙成為近年火熱的概念。我們能夠觀察到的空間和時間,並不是唯一的真實;在光年之外,可能還存在著無數宇宙。巧的是,佛教早有三千大千世界之說,一佛所教化的宇宙,多如恆河沙數,又如十方微塵。如果佛教世界有無限的宇宙,那我們觀看佛教藝術的方式也應千變萬化,從虔誠恭敬到活潑逗趣,從性別視角到地域文化,從實物修護到數位雲端,穿梭於佛教藝術的無量世界。
小計 : NT$1,080
NT$180
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
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基督宗教特輯|法國成吉思汗特展|京博雪舟特展|香港.臺北春拍
🔻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
◆森羅萬象:佛教藝術展覽的無限可能
◆凝視佛教中的女性──韓國湖巖美術館「清淨如蓮:出淤泥而不染」特展
◆穿越千年暹羅尋佛蹤──中台世界博物館「佛.國:館藏泰國造像特展」
◆住世渡有情,佛教藝術的續命綿延──從中台世界博物館「住世:修護主題展」進入佛教宇宙
◆時代先行者, 喜馬拉雅藝術在雲端──專訪紐約魯賓博物館館長Jorrit Britschgi
🔻更多亮點
◆我與王方宇先生的交往
◆傳教士眼中的日本和亞洲──東洋文庫博物館「基督宗教交流史」企畫展
◆天主教視覺藝術的變容:中國式聖母像的人形與人性
◆法國南特歷史博物館「成吉思汗:蒙古人如何改變世界
◆武士風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江戶時代刀裝具展
◆日本畫聖的誕生──京都國立博物館「雪舟傳說」特展
10 件庫存
古美術
本期主題: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
——
我們生存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嗎?在影視推波下,多重宇宙成為近年火熱的概念。我們能夠觀察到的空間和時間,並不是唯一的真實;在光年之外,可能還存在著無數宇宙。巧的是,佛教早有三千大千世界之說,一佛所教化的宇宙,多如恆河沙數,又如十方微塵。如果佛教世界有無限的宇宙,那我們觀看佛教藝術的方式也應千變萬化,從虔誠恭敬到活潑逗趣,從性別視角到地域文化,從實物修護到數位雲端,穿梭於佛教藝術的無量世界。
典藏古美術編輯群
《典藏.古美術》379期(2024年4月號)目錄
136P
關鍵字:佛教美術, 湖巖美術館, 中台世界博物館, 文物修護, 魯賓博物館, 王方宇, 聖母像, 刀裝具, 中國陶瓷, 漆器
目錄
◎Editorial 編輯手記
8 千光萬色,五枚寶珠顯影示現|藍玉琦
◎Note 藝文
14 藝訊板塊|編輯部
◎Special Report 專題
18 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編輯部
20 森羅萬象:佛教藝術展覽的無限可能|巫佩蓉
26 凝視佛教中的女性──韓國湖巖美術館「清淨如蓮:出淤泥而不染」特展|李勝慧
34 穿越千年暹羅尋佛蹤──中台世界博物館「佛.國:館藏泰國造像特展」|藍玉琦
40 住世渡有情,佛教藝術的續命綿延──從中台世界博物館「住世:修護主題展」進入佛教宇宙|林玥彤、林余宣
44 時代先行者,喜馬拉雅藝術在雲端──專訪紐約魯賓博物館館長Jorrit Britschgi|江采蘋
◎Seasonal Story 季節故事
50 白娘子遊湖借傘|江采蘋
◎Portrait 人物
52 我與王方宇先生的交往|馬成名
◎Highlight 特輯
56 傳教士眼中的日本和亞洲──東洋文庫博物館「基督宗教交流史」企畫展|東洋文庫博物館
62 天主教視覺藝術的變容──中國式聖母像的人形與人性|陳慧宏
◎Exhibition 展覽
70 法國南特歷史博物館「成吉思汗:蒙古人如何改變世界」特展|吉利特
78 武士風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江戶時代刀裝具展|葉舜瑜
84 日本畫聖的誕生──京都國立博物館「雪舟傳說」特展|福士雄也
90 永青文庫「中國陶瓷的色彩──2000年的華彩」特展|雷皓天
◎Connoisseurship 鑑賞
96 一個(不該)被遺忘的晚明文人──孫克弘的畫藝及其生活|唐寧
104 漆器款識探究──北京故宮藏漆器款識的形態與工藝|王凱飆
◎Keywords for Database 雲端關鍵字
112 真實筆觸下的浮世繪──肉筆畫/Nikuhitsu|王怡文
◎Brushwork 畫品
116 起伏頓挫:溥心畬論用筆|何炎泉
◎Reading 開卷
120 宋代詩畫中時間的圖像表達──包華石《包華石中國藝術史文集:風格與話語》|包華石
◎Events態
124 TEFAF Maastricht 2024 歐洲古董與藝術博覽會現場直擊|葉舜瑜
◎Auction 拍賣
128 張大千青綠山水鉅製〈喬木芳暉〉,祕藏逾七十年首度面世──香港蘇富比2024春拍近現代書畫精采紛呈|編輯部
131 圓藝術首拍大捷 半數專場白手套、重點拍品皆高價成交──2024秋季拍賣徵集中|圓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Calendar 展訊
132 本月展訊|編輯部
書名:《典藏‧古美術》第379期_04月號
作者:典藏古美術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01
EAN:4719294100018
期數:379
裝訂:平裝
頁數:136
《典藏.古美術》379期(2024年4月號)編輯手記
千光萬色,五枚寶珠顯影示現
華嚴十玄門有「因陀羅網境界門」之說,指帝釋天宮殿以寶珠為網,每一寶珠內皆是千光萬色,重重交映,歷歷區分,無盡復無盡。日僧凝然《通路記》釋云:「忉利天王帝釋宮殿,張網覆上,懸網飾殿。彼網皆以寶珠作之,每目懸珠,光明赫赫,照燭明朗。珠玉無量,出算數表。網珠玲玲,各現珠影。一珠之中,現諸珠影。珠珠皆爾,互相影現。」
本期專題「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即嘗試以五篇專文懸為珠網,互相影現。第一枚寶珠由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巫佩蓉執起,首先映出她與兩生之間一場饒富禪機的對話。
生問:「佛教藝術除了佛像,到底還有什麼呢?」
師云:「有奇幻的山水啊、想像的怪獸啊、奇特的服飾與裝扮、呼天搶地的哭泣、寧靜神
祕的微笑等等。」
「好的,老師,聽起來很有趣,那我們都會修課喔!」
巫教授所云既是佛教藝術所涵蓋範疇,亦不妨視之佛教託事以顯法的諸般表現吧。
隨此珠所映佛教藝術展覽的無限可能,再映向第二枚寶珠所映現的韓國湖巖美術館「清淨如蓮:出淤泥而不染」特展。此珠顯影佛教藝術中的女性形象,既有青春婀娜者被視為世俗慾望的不淨色身,亦有融合母親形象的慈悲女相觀音,值得一提的是此展展件借自全球各大博物館,展品等級之高為本期專題之冠。
第三枚寶珠映現臺灣中台世界博物館展場內一座拜墊,上頭已壓出了眾多信徒雙膝虔誠跪拜的痕跡─此般觀展姿態雖是藝術圈所不熟悉,卻毋寧是廣天下佛教信眾觀看佛教藝術展時的真實樣貌;此珠隨即映出第四枚寶珠,中台館方對於文物修復的思索:倘若萬事皆歸壞,何勞煩補綴?答案是「為願護發心,住世渡有情」─此又回映第一枚寶珠的巫教授,她曾在課堂評論敦煌46窟修復拙劣,學生卻反應:「想修復佛像的人說不定也是很虔誠的,老師的批評讓我很困惑。」
倘若諸般佛教藝術皆可視為佛法映現的寄託,那麼第五枚寶珠魯賓博物館當更具當代後設性的啟示。籌備本次專題期間,忽然傳出該館將關閉實體場域,改以借展或線上展的虛擬方式進行的消息。作為全球最知名的私人佛教藝術場館,魯賓博物館此舉引來不少歎惋。館長Jorrit Britschgi在接受本次專訪時提到:「能夠來到博物館參觀的人畢竟有限,所以投入數位轉型能讓我們觸及更多世界各地的觀眾。⋯⋯單純將藝術品複製到數位領域並沒有這種效果,不過藉由這些物品來講述更宏大的故事,卻是有幫助的。」魯賓博物館將如何用珍貴藝術佛教展品在雲端說更多故事?專訪中有更詳細的解答。
重量 | 500 g |
---|---|
尺寸 | 28 × 21 × 1 cm |
典藏古美術編輯群
《典藏.古美術》379期(2024年4月號)目錄
136P
關鍵字:佛教美術, 湖巖美術館, 中台世界博物館, 文物修護, 魯賓博物館, 王方宇, 聖母像, 刀裝具, 中國陶瓷, 漆器
目錄
◎Editorial 編輯手記
8 千光萬色,五枚寶珠顯影示現|藍玉琦
◎Note 藝文
14 藝訊板塊|編輯部
◎Special Report 專題
18 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編輯部
20 森羅萬象:佛教藝術展覽的無限可能|巫佩蓉
26 凝視佛教中的女性──韓國湖巖美術館「清淨如蓮:出淤泥而不染」特展|李勝慧
34 穿越千年暹羅尋佛蹤──中台世界博物館「佛.國:館藏泰國造像特展」|藍玉琦
40 住世渡有情,佛教藝術的續命綿延──從中台世界博物館「住世:修護主題展」進入佛教宇宙|林玥彤、林余宣
44 時代先行者,喜馬拉雅藝術在雲端──專訪紐約魯賓博物館館長Jorrit Britschgi|江采蘋
◎Seasonal Story 季節故事
50 白娘子遊湖借傘|江采蘋
◎Portrait 人物
52 我與王方宇先生的交往|馬成名
◎Highlight 特輯
56 傳教士眼中的日本和亞洲──東洋文庫博物館「基督宗教交流史」企畫展|東洋文庫博物館
62 天主教視覺藝術的變容──中國式聖母像的人形與人性|陳慧宏
◎Exhibition 展覽
70 法國南特歷史博物館「成吉思汗:蒙古人如何改變世界」特展|吉利特
78 武士風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江戶時代刀裝具展|葉舜瑜
84 日本畫聖的誕生──京都國立博物館「雪舟傳說」特展|福士雄也
90 永青文庫「中國陶瓷的色彩──2000年的華彩」特展|雷皓天
◎Connoisseurship 鑑賞
96 一個(不該)被遺忘的晚明文人──孫克弘的畫藝及其生活|唐寧
104 漆器款識探究──北京故宮藏漆器款識的形態與工藝|王凱飆
◎Keywords for Database 雲端關鍵字
112 真實筆觸下的浮世繪──肉筆畫/Nikuhitsu|王怡文
◎Brushwork 畫品
116 起伏頓挫:溥心畬論用筆|何炎泉
◎Reading 開卷
120 宋代詩畫中時間的圖像表達──包華石《包華石中國藝術史文集:風格與話語》|包華石
◎Events態
124 TEFAF Maastricht 2024 歐洲古董與藝術博覽會現場直擊|葉舜瑜
◎Auction 拍賣
128 張大千青綠山水鉅製〈喬木芳暉〉,祕藏逾七十年首度面世──香港蘇富比2024春拍近現代書畫精采紛呈|編輯部
131 圓藝術首拍大捷 半數專場白手套、重點拍品皆高價成交──2024秋季拍賣徵集中|圓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Calendar 展訊
132 本月展訊|編輯部
書名:《典藏‧古美術》第379期_04月號
作者:典藏古美術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01
EAN:4719294100018
期數:379
裝訂:平裝
頁數:136
《典藏.古美術》379期(2024年4月號)編輯手記
千光萬色,五枚寶珠顯影示現
華嚴十玄門有「因陀羅網境界門」之說,指帝釋天宮殿以寶珠為網,每一寶珠內皆是千光萬色,重重交映,歷歷區分,無盡復無盡。日僧凝然《通路記》釋云:「忉利天王帝釋宮殿,張網覆上,懸網飾殿。彼網皆以寶珠作之,每目懸珠,光明赫赫,照燭明朗。珠玉無量,出算數表。網珠玲玲,各現珠影。一珠之中,現諸珠影。珠珠皆爾,互相影現。」
本期專題「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即嘗試以五篇專文懸為珠網,互相影現。第一枚寶珠由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巫佩蓉執起,首先映出她與兩生之間一場饒富禪機的對話。
生問:「佛教藝術除了佛像,到底還有什麼呢?」
師云:「有奇幻的山水啊、想像的怪獸啊、奇特的服飾與裝扮、呼天搶地的哭泣、寧靜神
祕的微笑等等。」
「好的,老師,聽起來很有趣,那我們都會修課喔!」
巫教授所云既是佛教藝術所涵蓋範疇,亦不妨視之佛教託事以顯法的諸般表現吧。
隨此珠所映佛教藝術展覽的無限可能,再映向第二枚寶珠所映現的韓國湖巖美術館「清淨如蓮:出淤泥而不染」特展。此珠顯影佛教藝術中的女性形象,既有青春婀娜者被視為世俗慾望的不淨色身,亦有融合母親形象的慈悲女相觀音,值得一提的是此展展件借自全球各大博物館,展品等級之高為本期專題之冠。
第三枚寶珠映現臺灣中台世界博物館展場內一座拜墊,上頭已壓出了眾多信徒雙膝虔誠跪拜的痕跡─此般觀展姿態雖是藝術圈所不熟悉,卻毋寧是廣天下佛教信眾觀看佛教藝術展時的真實樣貌;此珠隨即映出第四枚寶珠,中台館方對於文物修復的思索:倘若萬事皆歸壞,何勞煩補綴?答案是「為願護發心,住世渡有情」─此又回映第一枚寶珠的巫教授,她曾在課堂評論敦煌46窟修復拙劣,學生卻反應:「想修復佛像的人說不定也是很虔誠的,老師的批評讓我很困惑。」
倘若諸般佛教藝術皆可視為佛法映現的寄託,那麼第五枚寶珠魯賓博物館當更具當代後設性的啟示。籌備本次專題期間,忽然傳出該館將關閉實體場域,改以借展或線上展的虛擬方式進行的消息。作為全球最知名的私人佛教藝術場館,魯賓博物館此舉引來不少歎惋。館長Jorrit Britschgi在接受本次專訪時提到:「能夠來到博物館參觀的人畢竟有限,所以投入數位轉型能讓我們觸及更多世界各地的觀眾。⋯⋯單純將藝術品複製到數位領域並沒有這種效果,不過藉由這些物品來講述更宏大的故事,卻是有幫助的。」魯賓博物館將如何用珍貴藝術佛教展品在雲端說更多故事?專訪中有更詳細的解答。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典藏古美術編輯群
《典藏.古美術》379期(2024年4月號)目錄
136P
關鍵字:佛教美術, 湖巖美術館, 中台世界博物館, 文物修護, 魯賓博物館, 王方宇, 聖母像, 刀裝具, 中國陶瓷, 漆器
目錄
◎Editorial 編輯手記
8 千光萬色,五枚寶珠顯影示現|藍玉琦
◎Note 藝文
14 藝訊板塊|編輯部
◎Special Report 專題
18 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編輯部
20 森羅萬象:佛教藝術展覽的無限可能|巫佩蓉
26 凝視佛教中的女性──韓國湖巖美術館「清淨如蓮:出淤泥而不染」特展|李勝慧
34 穿越千年暹羅尋佛蹤──中台世界博物館「佛.國:館藏泰國造像特展」|藍玉琦
40 住世渡有情,佛教藝術的續命綿延──從中台世界博物館「住世:修護主題展」進入佛教宇宙|林玥彤、林余宣
44 時代先行者,喜馬拉雅藝術在雲端──專訪紐約魯賓博物館館長Jorrit Britschgi|江采蘋
◎Seasonal Story 季節故事
50 白娘子遊湖借傘|江采蘋
◎Portrait 人物
52 我與王方宇先生的交往|馬成名
◎Highlight 特輯
56 傳教士眼中的日本和亞洲──東洋文庫博物館「基督宗教交流史」企畫展|東洋文庫博物館
62 天主教視覺藝術的變容──中國式聖母像的人形與人性|陳慧宏
◎Exhibition 展覽
70 法國南特歷史博物館「成吉思汗:蒙古人如何改變世界」特展|吉利特
78 武士風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江戶時代刀裝具展|葉舜瑜
84 日本畫聖的誕生──京都國立博物館「雪舟傳說」特展|福士雄也
90 永青文庫「中國陶瓷的色彩──2000年的華彩」特展|雷皓天
◎Connoisseurship 鑑賞
96 一個(不該)被遺忘的晚明文人──孫克弘的畫藝及其生活|唐寧
104 漆器款識探究──北京故宮藏漆器款識的形態與工藝|王凱飆
◎Keywords for Database 雲端關鍵字
112 真實筆觸下的浮世繪──肉筆畫/Nikuhitsu|王怡文
◎Brushwork 畫品
116 起伏頓挫:溥心畬論用筆|何炎泉
◎Reading 開卷
120 宋代詩畫中時間的圖像表達──包華石《包華石中國藝術史文集:風格與話語》|包華石
◎Events態
124 TEFAF Maastricht 2024 歐洲古董與藝術博覽會現場直擊|葉舜瑜
◎Auction 拍賣
128 張大千青綠山水鉅製〈喬木芳暉〉,祕藏逾七十年首度面世──香港蘇富比2024春拍近現代書畫精采紛呈|編輯部
131 圓藝術首拍大捷 半數專場白手套、重點拍品皆高價成交──2024秋季拍賣徵集中|圓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Calendar 展訊
132 本月展訊|編輯部
書名:《典藏‧古美術》第379期_04月號
作者:典藏古美術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01
EAN:4719294100018
期數:379
裝訂:平裝
頁數:136
《典藏.古美術》379期(2024年4月號)編輯手記
千光萬色,五枚寶珠顯影示現
華嚴十玄門有「因陀羅網境界門」之說,指帝釋天宮殿以寶珠為網,每一寶珠內皆是千光萬色,重重交映,歷歷區分,無盡復無盡。日僧凝然《通路記》釋云:「忉利天王帝釋宮殿,張網覆上,懸網飾殿。彼網皆以寶珠作之,每目懸珠,光明赫赫,照燭明朗。珠玉無量,出算數表。網珠玲玲,各現珠影。一珠之中,現諸珠影。珠珠皆爾,互相影現。」
本期專題「佛教藝術的多重宇宙」即嘗試以五篇專文懸為珠網,互相影現。第一枚寶珠由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巫佩蓉執起,首先映出她與兩生之間一場饒富禪機的對話。
生問:「佛教藝術除了佛像,到底還有什麼呢?」
師云:「有奇幻的山水啊、想像的怪獸啊、奇特的服飾與裝扮、呼天搶地的哭泣、寧靜神
祕的微笑等等。」
「好的,老師,聽起來很有趣,那我們都會修課喔!」
巫教授所云既是佛教藝術所涵蓋範疇,亦不妨視之佛教託事以顯法的諸般表現吧。
隨此珠所映佛教藝術展覽的無限可能,再映向第二枚寶珠所映現的韓國湖巖美術館「清淨如蓮:出淤泥而不染」特展。此珠顯影佛教藝術中的女性形象,既有青春婀娜者被視為世俗慾望的不淨色身,亦有融合母親形象的慈悲女相觀音,值得一提的是此展展件借自全球各大博物館,展品等級之高為本期專題之冠。
第三枚寶珠映現臺灣中台世界博物館展場內一座拜墊,上頭已壓出了眾多信徒雙膝虔誠跪拜的痕跡─此般觀展姿態雖是藝術圈所不熟悉,卻毋寧是廣天下佛教信眾觀看佛教藝術展時的真實樣貌;此珠隨即映出第四枚寶珠,中台館方對於文物修復的思索:倘若萬事皆歸壞,何勞煩補綴?答案是「為願護發心,住世渡有情」─此又回映第一枚寶珠的巫教授,她曾在課堂評論敦煌46窟修復拙劣,學生卻反應:「想修復佛像的人說不定也是很虔誠的,老師的批評讓我很困惑。」
倘若諸般佛教藝術皆可視為佛法映現的寄託,那麼第五枚寶珠魯賓博物館當更具當代後設性的啟示。籌備本次專題期間,忽然傳出該館將關閉實體場域,改以借展或線上展的虛擬方式進行的消息。作為全球最知名的私人佛教藝術場館,魯賓博物館此舉引來不少歎惋。館長Jorrit Britschgi在接受本次專訪時提到:「能夠來到博物館參觀的人畢竟有限,所以投入數位轉型能讓我們觸及更多世界各地的觀眾。⋯⋯單純將藝術品複製到數位領域並沒有這種效果,不過藉由這些物品來講述更宏大的故事,卻是有幫助的。」魯賓博物館將如何用珍貴藝術佛教展品在雲端說更多故事?專訪中有更詳細的解答。
從五官、表情解讀日本最著名佛像及其時代人心與美意識…
本書從人類的眉、眼、鼻、耳、口的大小、形狀、配置,以及臉部肌肉牽動產生的表情,觀察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佛像,捕捉臉部的特徵,探究佛像形姿的時代變遷。
建築大師暨博物館公眾美學的先驅──漢寶德,亦是文物資深玩家,他不以珍奇貴重為尚,不汲營於市場價值,而要以獨特的漢氏觀點,探尋古玉、青銅器、碑柱、陶瓷等華夏文物的淵源與品賞趣味,生動再現骨董文物橫亙古今、令眾生癡迷的種種情貌與故事。
本書是華文世界第一本針對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的完整紀錄,對於關西重量級藏家的收藏人生、博物館、美術館的中國書畫典藏皆有精彩詳實的介紹。難得一見的大師作品都將在本書一一揭開其神祕面紗。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