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180 NT$162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9期_12月號

EDITORIAL
24 作為一種「開放系統」的藝術|嚴瀟瀟

COLUMN
26 藝術行政就是漫畫責任編輯|耿一偉
28 為「臺語文化創意園區」按讚!|洪三雄
30 因為常玉 我的收藏與閱讀|姚謙
32 烙印百年悲喜榮光 故宮在臺,徹底落地生根|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4 田島正友 芳蘭之丘的藝術火苗|王德合

ARTIST
36 凝望遠方最終抵達的是內心 關美館展出日本當代雕塑巨匠 「舟越桂」」|陳思宇
38 歲月.巴黎 陳景容的孤寂不朽與藝術遷徙|陳賦

COVER STORY
46 宮島達男的數字之海:光、時空與眾生之共創|嚴瀟瀟

FEATURE
48 破格出版:穿梭內容星叢,當代出版的精神接力|陳思宇
50 在紙上重構消逝的時空檔案:專訪《藍圖輯》主編李佳霖、藝術家謝  佑承|陳思宇
54 當影像成為被閱讀的事,一座公共圖書室、攝影與出版
Lightbox創辦人曹良賓與攝影師蔡定邦的一場訪談|章郡榕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2025典藏藝術季 11.30前《古美術》、《今藝術&投資》9折

10 件庫存

本期主題:當代出版的精神接力
——
身為一名時常泡在各種內容裡的雜誌社編輯,在今年初看了日本動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對裡面知識的傳遞精神非常著迷。《地》的故事背景是15世紀的歐洲,當時普遍的宇宙觀是天動說,甚至成為了宗教的教義,質疑的人會被視為異端處以死刑。求知的行為成為一場極致的賭博,與此同時卻有一小群人開始發現「地動說」,不過天文的觀測並非人類生命尺度所能比擬,一代一代的人憑著對知識的信仰,跨越時空接力,直到印刷術與活字印刷的出現,透過「出版」才促成了知識革新與社會改革。

時至今日,出版的形式早已非常多元,不過我好奇,在眾多技術與社會環境都相對支援的現在,當代出版的多元樣貌如何現身,知識是否找到了新形態的傳遞模式。本專題便是以此為出發,對現階段的出版樣態進行考察,並期待凝聚出當代出版的精神意義。(企畫/陳思宇)

 

重量 400 g
尺寸 28 × 21 × 1 cm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瀏覽此商品的人,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