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第 61 至 80 項結果,共 202 項
-
Filters
藝術,原來要這樣看!10個口訣,秒懂藝術大師內心戲
NT$450Look Again!再看一次,看透古典神作的天才密碼!
每幅古典名作,都是進入另一個時代的窗口。
本書不是要帶你穿越時空去想像觀看者最初是如何畫出這幅畫,而是要鼓勵讀者用現代人的能力和現代人的參照資料「再看一次」(look again)。
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NT$350臺灣方興未艾的文化治理新主張!
行政法人是什麼?為何這種組織制度可以從16世紀英國發展至今,飄洋過海成為目前臺灣博物館及美術館領域中最具話題性的未來選項之一?而它秉持的「臂距原則」又是如何讓文化藝術組織的專業治理與政府分權、課責之間,維持一種令人又愛又恨的平衡關係?
手作的日常:播種人的手繪日記
NT$480自給自足、回歸自然。 手作的日常,是創作也是生活!播撒種子、編織生活、吃野菜、掛蚊帳…… 手作人一家分享與自然共生的16年……
重要的不是活過幾十年,而是像春天的野草那樣,活在每一天!
當文創遇上法律:智慧財產的運用
NT$300文創產業當紅,IP商機全球正熱,想勝券在握?先搞懂「智慧財產」四大專法!
本書將以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營業秘密這四種不同的智慧財產法律出發,配合文創產業的需求及案例,協助讀者了解智慧財產權的基本概念與初步的應用。
藝術7鑰:從現代到當代,解密20位大師的經典之作!
NT$480解密馬諦斯、畢卡索、安迪.沃荷、草間彌生、徐冰等20位大師的20件代表作,根據相同的「七把鑰匙/七個關鍵」(seven keys)來解釋作品的創作根源及其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交流。
方聞的中國藝術史九講
NT$480方聞以不同的主題,講同一個故事──中國藝術史的故事。「故事」講述的主線就是:一個時代的藝術何以展現一個時代的文化史?這樣的疑問也就是方聞最終要解答的——藝術即歷史。
大收藏家:謝爾蓋.舒金和他失落傑作的故事
NT$480謝爾蓋.舒金是成功的實業家,也是改變俄國現代藝術觀的收藏家。他是馬諦斯和畢卡索最早的贊助者、也是廿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他的收藏最後被收歸國有,成為普希金博物館和冬宮博物館的重要館藏。
歲月意象:漢寶德續談文物
NT$380歷盡歲月千帆,輾轉人世悲歡,文物收藏的興味,取決於金額多寡、學養深淺、心性涵量,何者為重?假貨不可恕,卻是提振藝術投資的相當誘因?關於骨董世界裡的癡與癖、欺與自欺,應有態度及箇中妙趣,收藏界的探險家漢寶德來為你說分明。
金玉藝采:漢寶德談文物
NT$380建築大師暨博物館公眾美學的先驅──漢寶德,亦是文物資深玩家,他不以珍奇貴重為尚,不汲營於市場價值,而要以獨特的漢氏觀點,探尋古玉、青銅器、碑柱、陶瓷等華夏文物的淵源與品賞趣味,生動再現骨董文物橫亙古今、令眾生癡迷的種種情貌與故事。
城市如何運作?從人文學看待城市的15種觀點
NT$480翻開城市的15張臉
看見空間裡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人文與科學,解析道路的法則、為何現代都市不如古老城市美麗、從道路設計與建築樣式架構都市裡的權力,以及現代都市的模樣與正在失去的事物。
出界—水墨空間的人間詩學:意識、物質、身體、文化、政治想像的時空旅誌
NT$480從探源到擴張,從東方美學思維到全球化科技藝術介入,關於水墨的九個叩問──
全書貫穿古今,從美學史角度細膩分析東西方藝術史與美學,提出中國山水畫發展之獨特見解,並且重新思考「水墨」在當代的意義。
藝術市場上的攝影:從交易到收藏的操作與演變
NT$580打破「這個我也能拍」的迷思,進入攝影藝術市場必備專書!
照片真的有價值嗎? 為什麼一張照片可以創下超過10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都開始建立攝影典藏? 攝影如何在藝術市場成為一股重要的勢力?它又是如何運作及發展?
表現出時代的「Something」:陳澄波繪畫考
NT$480時代與繪畫的糾結!
陳澄波畫作背後因時代而被遺忘的故事,本書將提供一把重啟之鑰!在反覆提問與正反辯證之後,指出畫家作品與時代切不斷的「羈絆」,亦即,畫作是時代之鏡,也必然反映時代。
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關於他的手繪與建築的所思所想
NT$580本書以卡拉特拉瓦恆常的靈感來源「人體、自然、光線與材料、藝術與建築」四大章來做構思之陳述,分別以蘇黎世斯塔德荷芬火車站、杜拜河港塔、紐約聖尼古拉斯希臘東正教教堂、卡塔爾沙爾克跨海大橋為作品分析。首次曝光卡拉特拉瓦的多幅手繪草圖與雕塑等創作,以及他的生活創作點滴與日常藝術信仰,一字一句有如樹葉間落下的光影,如音符或小詩篇般地娓娓道來。
貝耶勒傳奇:巴塞爾藝博會創辦人的藝術世界
NT$340恩斯特.貝耶勒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經紀人之一,本書娓娓道來令人動容的藝術魂……高潮迭起的收藏傳奇故事,訴說著藝術家與藝品、藏家背後令人稱奇與宛如電影情節的收藏傳奇。在輕鬆訪談間,淡淡引出貝耶勒獨到的品味,與如何在市場與藝術之間取得優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