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NT$480建築與環境影響著人類行為,也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模式。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應該被打造成什麼樣子?
韓國建築師俞炫準,細究古今、詳探東西方空間與時間,綜觀「建築」、「城市」與「生活」的獨特視角與深刻洞察。
顯示第 81 至 100 項結果,共 191 項
建築與環境影響著人類行為,也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模式。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應該被打造成什麼樣子?
韓國建築師俞炫準,細究古今、詳探東西方空間與時間,綜觀「建築」、「城市」與「生活」的獨特視角與深刻洞察。
從模仿、表現、形式、現代性、抽象和再現……探究繪畫的脈絡與發展!
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我們所見的景物?我們能不能相信畫裡的東西?現代藝術是怎麼一回事?過去兩百年來,改變繪畫本質的因素是什麼?古代的繪畫,又是如何一步步達到今天的狀態?
歐洲/美洲/亞洲等超過100個藝術展覽案例,全面了解當代藝術生產線的生成與脈絡!
這是一本有關當代藝術生產的生態動畫書,也是藝術社會學與人類社會學的移動式視覺對話。
趙無極連年制霸、蘇軾《木石圖》躍居古書畫龍頭、乾隆御製琺瑯彩碗竄升億元關……,回顧2018年拍賣,熱潮雖較往年稍降,整體表現依然亮眼,「拍賣大典」一舉囊括重點拍品,幫助藏家輕鬆掌握下一波趨勢脈絡。
揭開21世紀藝術市場繁榮背後的黑暗面
藝術市場正上演著一齣權謀宮鬥的心計戲碼,資本家、藝術家、藝術經紀人、畫廊、拍賣公司、藏家……暗自角力又聯手為藝術市場帶來爆炸性的蓬勃發展,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檯面下種種暗黑交易一一曝光。
台灣談美第一人 漢寶德
暢論書寫之樂,剖析當今書法之繁花百態、侷限與因應對策,書法藝術深度反思專文首度集結!
書道的創新是否等同於拋棄傳統技法?
書法該如何融入民眾的生活,而非滿街刻板又缺乏美感的臨摹?
只要不是自己,便能無所不能。
竹中直人:「我認為演戲還是別太出色比較好,畢竟人生總是充滿著未知。」
舞台劇與綜藝喜劇出身,橫跨電視劇、電影,又身兼演員、導演、音樂人角色的竹中直人,觀眾眼中的「他」是多變且具搞怪氣質。經歷了膠卷和數位拍攝,即使獲獎無數,仍說著「一輩子都不想被說成資深演員」。
國內第一本關於禪與西方五○年代藝術研究之論述。當西方碰上東方,當現代藝術碰上禪……何謂禪與禪的藝術?禪無可言喻,只能心領,它訴諸一種生活態度與「空」的美學。當西方五○年代抽象藝術碰上禪時,是怎樣地直接或間接的產生創作上的化學效應呢?
劇本要好看、故事要動人,不能光靠靈感和想像!
你更需要寫,一下筆就能寫,一寫就能賣的關鍵寫作技巧!
本書作者以身為劇本諮詢顧問超過20年的經驗,告訴你43個連好萊塢編劇都買單的說故事關鍵技巧,從劇情架構、情節鋪陳、角色塑造、對白設定……一步步讓你丟掉爛劇本,最終成為電影公司搶拍,觀眾搶看的搶手貨。
打開藝術書寫世界!管窺與丈量藝評的跨際語言、生產文化與其傳播社會。
本書是作者以「元藝評」(Meta-art criticism) 的概念,視「藝評研究」為藝評的本體,叩問何謂藝評與其範疇,期能從藝評語言的生產過程及其生態,管窺與丈量藝評語境、美學生產,進而勾勒出藝術社會中的語言與文化機制。
本書集結了「春之當代夜」系列講座2015-2016年的發表成果,共收錄侯王淑昭、龔彥、黑田雷兒、徐文瑞等24位專家學者的講座內容與專文。
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神話。
本文中有著人、自然與文明、神話之間的思考、連繫與互為影響之究真,在「形式遞增,存在遞減」的旨要深耕議論以外,也有靈感隨來隨記的短篇與詩。
本書書名挪引亞里斯多德的《詩學》(Poetics),乃是強調策展之實踐創造性,如同詩學作為一種「從無到有」的「生成」。書寫原則上建立在作者對於大量國際雙年展的觀察,其中也包括作者所協同策展的台北雙年展。因此書中除了有許多相關理論收集整理之外,還包括很多的策展案例摘要,無疑是一本台灣近年來討論策展的重要著作。
聚焦現當代藝術市場新浪潮!
2017年現當代經典拍品實錄、華人亞洲區排行完整呈現!
【華人】趙無極《29.01.64》2億港幣刷新個人拍賣紀錄
【日本】草間彌生持續引領國際風潮
【韓國】金煥基制霸韓國拍場
【其他】印度、東南亞新生代穩定聚焦
綜觀市場消長,掌握投資風向!藏家必備的最佳拍賣市場指南!
洞悉中國書畫藝術市場新趨勢!
2017年書畫高價精品全方位呈現!
全球最高價!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9億人民幣創中國藝術品歷年新高
【古代】南宋《六龍圖》4350萬美元紐約天價落槌!
【近現代】黃賓虹《黃山湯口》3.45億人民幣春拍奪冠!
【當代】崔如琢《指墨山水十二條屏》2.4億人民幣,連三年蟬聯榜首!
綜觀市場消長,掌握投資風向!藏家必備的最佳拍賣市場指南!
本書收錄了身兼藝評家、策展人和教育工作者的皮力自1995到2016年間的25篇評論文章。皮力以諸多當代藝術作品案例與藝術/文化圈現象為討論切入點,希冀在藝術創作及評論實踐與這些課題的相互辯證與對話之下,可以讓讀者對於當代藝術創作與評論有一清晰而整體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