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第 21 至 40 項結果,共 192 項
-
Filters
王童七日談:導演與影評人的對談手記
跟著兩位電影界資深前輩的牽引,循著七天七齣戲七個故事構築出一個壯闊無盡的視角,滿足在某部電影中發現熟悉場景或氛圍的你我,以及所有的電影愛好者。
不沉默的字:藝評書寫與其生產語境
打開藝術書寫世界!管窺與丈量藝評的跨際語言、生產文化與其傳播社會。
本書是作者以「元藝評」(Meta-art criticism) 的概念,視「藝評研究」為藝評的本體,叩問何謂藝評與其範疇,期能從藝評語言的生產過程及其生態,管窺與丈量藝評語境、美學生產,進而勾勒出藝術社會中的語言與文化機制。
我的後現代:史作檉的八十歲後哲學筆記
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神話。
本文中有著人、自然與文明、神話之間的思考、連繫與互為影響之究真,在「形式遞增,存在遞減」的旨要深耕議論以外,也有靈感隨來隨記的短篇與詩。
貝耶勒傳奇:巴塞爾藝博會創辦人的藝術世界
恩斯特.貝耶勒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經紀人之一,本書娓娓道來令人動容的藝術魂……高潮迭起的收藏傳奇故事,訴說著藝術家與藝品、藏家背後令人稱奇與宛如電影情節的收藏傳奇。在輕鬆訪談間,淡淡引出貝耶勒獨到的品味,與如何在市場與藝術之間取得優雅的平衡。
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本書書名挪引亞里斯多德的《詩學》(Poetics),乃是強調策展之實踐創造性,如同詩學作為一種「從無到有」的「生成」。書寫原則上建立在作者對於大量國際雙年展的觀察,其中也包括作者所協同策展的台北雙年展。因此書中除了有許多相關理論收集整理之外,還包括很多的策展案例摘要,無疑是一本台灣近年來討論策展的重要著作。
保存生活:漢寶德談鄉土與藝術
從日常到創作,漢寶德漫談鄉土與藝術。
本書共分四大卷,從「鄉土藝術家」、「鄉土藝術」、「鄉土建築」,到「老街」,各卷又有名詞義釋與時事探討的詳正論述,諸如鄉土與民間,本土與外來,手工藝與古董等等,倆倆參照又類比影響的相似卻又不一樣,通通都在漢寶德根深淺出的說明比喻裡,談出另一種或更多的可能。
插畫家的初心:永不放棄夢想!插畫家 kowei 15年接案實例全紀錄!
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甘願為它克服困難,同時提醒自己:莫忘初心。
還記得熱愛畫畫的心情嗎?
VOGUE、日本觀光局、義美、台北捷運、SOGO合作插畫家 kowei
15年接案歷程分享,獻給所有在藝術這條道路上勇敢、堅持、努力前行的你……
從行動到觀念:晚期現代主義藝術理論的轉型
從波洛克談起,皮力展開了一場1950~1970年代藝術理論的梳理和研究,並由現代主義藝術的兩個傳統——形式主義和前衛精神——折射出在當代情境中對於媒介、觀念、社會意識、藝術體制等方面問題的思考。
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臺灣方興未艾的文化治理新主張!
行政法人是什麼?為何這種組織制度可以從16世紀英國發展至今,飄洋過海成為目前臺灣博物館及美術館領域中最具話題性的未來選項之一?而它秉持的「臂距原則」又是如何讓文化藝術組織的專業治理與政府分權、課責之間,維持一種令人又愛又恨的平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