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開站.搶先藝博
9/28-10/31,全館書籍79折 / 滿800折50!
另有新會員優惠禮100元可領!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4期_07月號
NT$180EDITORIAL
16 以觀展為思想體操|嚴瀟瀟
COLUMN
18 使命不清或已失去使命?亟待再定位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二)|王嘉驥
20 撤銷古蹟的「花蓮王」有沒有違法?|蕭文杰
22 i在臺南.藝起回家|洪三雄
24 不要有偏見|姚謙
26 重磅遠客來了,埃利亞松的「好奇旅程」|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28 為藝術鞠躬盡瘁的艋舺青年 林華嵩與《淡水之濱》|吳謹為
SPECIAL REPORT
32 三年醞釀,全臺首座「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現身臺北市太平國小|嚴瀟瀟
34 書畫新辯與品牌連線:異雲書屋與思文閣的策展實驗|嚴瀟瀟
COVER STORY
36 「崇高」的迴響 透納與當代藝術的對話新視角|朱貽安
FEATURE
40 我重生了,回到藝術大學畢業的那一年 這一世我要____|李京樺
《典藏‧古美術》第394期_07月號
NT$180植物誌
植物誌|故宮南院江戶浮世之美|九州國立博物館「九州國寶」|巴黎.北京拍賣成績單
🔻植物誌
◆中國書畫中「四君子」概念的形成
◆清代宮廷花卉畫裡的政治與園藝學
◆那些與插花、花器有關的二三事
◆繪筆下的科學,臺灣植物科學繪圖發展史
◆從北到南的綠意行旅
🔻更多亮點
◆從〈江戶名所圖屏風〉到〈臺灣八景〉──故宮南院「江戶浮世之美」特展
◆不安於形──故宮「身體展演:從歷史圖像看身體之謎」特展
◆法國羅浮宮首展中國祕藏「中國情緣」」──專訪「中國情緣―提耶爾先生的收藏」策展人尚─巴蒂斯特.克萊
◆九州國立博物館開館20週年紀念特展「九州國寶─九博珍寶」
◆與神佛相聚一刻──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繪畫入門:簡明易懂的神佛、人物解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3期_06月號
NT$180EDITORIAL
24 設計未來|嚴瀟瀟
COLUMN
26 打開聲音藝術的身體經驗|耿一偉
28 關於創作在AI的時代|姚謙
30 凱撒與繆思|洪三雄
32 「Turner 250」在臺灣——以生命創作,影響當代深遠|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4 從臺展舞臺揮別臺灣的加藤不可止|陳坤毅
SPECIAL REPORT
36 從「心」出發,以「藝」育「新」——明維基金會的療癒之路與「明維藝新獎」|朱貽安
38 一座佇立百年的建築,如何重新成為人們熟悉的鄰里?——「築跡永恆:新竹市役所的百年光影」|章郡榕
COVER STORY-1
40 在校園中種下一座美術館——太平國小博物館與文化永續的藝術教育實驗|嚴瀟瀟
43 不在終點歡呼,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陪跑——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25週年持續耕耘藝術教育之路|李京樺
《典藏‧古美術》第393期_06月號
NT$180食在有味
食在有味|韓國湖林博物館特輯|大和文華館「風起」特別企劃展|香港亞洲藝術週春拍成績單
🔻食在有味
◆故宮南院「呷飽未─故宮書畫裡的飲食」特展重點選介
◆故宮南院「呷飽未」策展人吳誦芬的私房推薦
◆清宮飲食中的政治
◆食譜與食單裡的飲食文化與政治風景
🔻更多亮點
◆低調樸實的文物守護者──尹章燮與湖林博物館
◆湖林名寶──韓國湖林博物館館藏精品特展
◆日本詩書畫中的風流雅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詩書畫三絕」特展
◆東亞藝術中的氣象表現──大和文華館「風起」特別企劃展
◆曜變天目再發現──靜嘉堂文庫美術館「黑色奇蹟.曜變天目的秘密」
◆讓皇帝難忘的美味──略談印度蒙兀兒王朝的芒果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2期_05月號
NT$180EDITORIAL
22 當AI走入人文藝術的深水區|嚴瀟瀟
COLUMN
24 使命不清或已失去使命?——亟待再定位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一)|王嘉驥
26 李遠擔任文化部長,是文資保存大進步還是倒退嚕?|蕭文杰
28 物緣、佛緣、人緣|洪三雄
30 重回藝術現場|姚謙
32 為台北當代藝博會加油打氣|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4 在臺中俱樂部內揮毫的畫家——森牧齋|王俞丰
ARTIST
38 無題縱藝更踰越:「與馬悠閒地散步」三宅信太郎個展|陳賦
ART TALK
40 強調合作與聯盟,在柏林市中心打造一座兼具多樣性、包容性和永續性的美術館——專訪柏林漢堡火車站美術館館長法爾拉特|余小蕙
SPECIAL REPORT
46 混雜現實、韌性與變局中的香港藝術之春|嚴瀟瀟
50 地方不再是文化符號,美術館作為世界網絡的節點:專訪新美館「基進城市」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陳思宇
COVER STORY
54 夜行者的半透明詩篇——李黑地的藝術|嚴瀟瀟
FEATURE
60 演算法的靈光:在AI浪潮中重探藝術的邊界|朱貽安
62 人工的智慧、人工的美學與會思考的感覺機器|沈伯丞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古美術》第392期_05月號
NT$180520戀物語
520戀物語|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宋元明清銅器藝術」|大和文華館「矢代幸雄與大和文華館」|香港春拍四月成績單
🔻520戀物語
◆中國畫上的曖昧呢喃
◆清代后妃的宮廷生活與情感糾葛
◆日治時期來臺日本畫家們的愛別離苦
◆《紅樓夢》中的女紅與情思
◆跟《聊齋》狐狸精學人間清醒
🔻更多亮點
◆晚期銅器的嶄新視角——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鎔古鑄新─宋元明清銅器藝術」特展
◆湖巖美術館真景山水巨匠「謙齋鄭敾」展——2026年澗松美術館鄭敾誕生350週年紀念特展前哨站
◆熱愛藝術的喜悅之眼——大和文華館「矢代幸雄與大和文華館」特別展
◆永保國華——全鎣弼與澗松美術館
◆夏夜晚風,吹拂著畫中何人?細觀唐寅〈陶榖贈詞圖〉
◆砍斲斧劈皴:李唐〈萬壑松風圖〉
◆詰問「閨怨」與「育嬰」的意義——馮幼衡《娟娟獨立寒塘路─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女性》
我認識這個藝術家:84個改變藝術史的靈感網絡故事
新書預購,4/15上市,入庫隨即出貨!
從藝術家的關聯中發現無限可能,
揭開創作背後最動人的故事!
本書以肖像插畫形式呈現,作者蘇西.霍奇以其精湛的筆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84位藝術家之間鮮為人知的關聯。視覺藝術家莎拉.帕普沃斯色彩繽紛的插畫,為每個故事賦予生命,讓讀者彷彿進入這些藝術家獨特的世界。無
《出界》 11/6新書分享會
近期文章

繼《當代藝術生產線》後,高千惠老師全新力作《出界》!
提起電影,王童說:
「一切隨緣吧!能拍就拍,不能拍,我就畫畫去。有結果,是好事,沒有結果,就享受過程吧!」
2019年獲得金馬獎終生成就獎的王童導演,1942年出生,進入中影從基層磨練,負責服裝及美術設計,擔任過李嘉、李行、胡金銓、白景瑞等導演的美術設計。1976年首度以「楓葉情」獲得第13屆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1981年轉任導演的處女作「假如我是真的」便獲得第18屆金馬獎最佳影片。之後「稻草人」及「無言的山丘」更同時囊括金馬獎最佳影片及導演獎。
《王童七日談》是2010年出版,王童獲國家文藝獎後,由藍祖蔚撰寫之專書。書中跟著兩位電影界資深前輩的牽引,王童導演七部電影裡的七個故事:看海的日子、策馬入林、稻草人、香蕉天堂、無言的山丘、紅柿子、苦戀,循著七天、七齣戲、七個故事,構築出一個壯闊無盡的視角,適足以滿足偶爾總會在某部電影中發現熟悉場景或氛圍的你我,以及所有的電影愛好者。
Our Newest Arrivals
- All
- 202401_值得珍藏的好書
- 202401_新年,跟著繪本走
- 202401_新年書展
- 202401_新書推薦
- 202401_這藝本,值得讀
- 202403_公視台灣國際兒童影展X小典藏主題書展
- 202403_勇敢做自己
- 202403_很高興認識你
- 202403_快樂讀
- 202403_我的英雄之旅
- 202403_推開任意門
- 202403_放鬆讀
- 202403_春天閱讀日
- 202403_生命問答題
- 202403_翻轉腦細胞
- 202403_親情三溫暖
- 202403_認真讀
- 202404_出門玩
- 202404_在家玩
- 202404_親子書展
- 202406_一瞬之光,藝術悅讀
- 202406_夏季童書展
- 202406_夏季童書展69折
- 202406_新書推薦+79折起
- 202406_畢業書展
- 202407_Art Reading
- 202407_仲夏夜讀繪本
- 202407_抗爭—高千惠系列書展
- 202407_藝術×創作×祕聞的文化史
- 2024078_仲夏藝術季
- 202408_Relax Reading
- 202408_仲夏日讀繪本
- 202408_小典藏‧上學去
- 202408_心情急轉彎
- 202408_快樂玩藝術
- 202408_我的新朋友
- 202408_提升自信心
- 202408_策展之外的書—策展之道新書衍伸書展
- 202408_策展之道新書展
- 202408_策展之道新書展—「策展過程永遠始於對話」
- 202409_ArtcoBooks開學囉!
- 202409_藝術基本功
- 202409_藝術展演—創作與實踐
- 202409_藝術策展理念—藝術規劃與實作
- 202409_藝術追擊
- 202410_「美力」培養皿
- 202410_10月藝番賞
- 202410_典‧藏 藝術
- 202410_典藏藝術季開鑼part1
- 202410_千變萬化的造型
- 202410_小典藏愛畫畫part1
- 202410_就是愛畫畫
- 202410_推開藝術的大門
- 202410_插畫家的傳記
- 202410_策展概念
- 202410_藝術家的觀點
- 202410_藝術的原力
- 202410_走進美術館
- 202411_也是藝術史
- 202411_典藏藝術季開鑼part2
- 202411_博物館的野望
- 202411_城市空間想像
- 202411_小典藏愛畫畫part2
- 202411_批判的重量
- 202411_線條的旅行
- 202411_聽「美力」讀「美力」
- 202411_藝術人Plus手札
- 202411_藝術家的故事
- 202411_藝術家的繪本
- 202411_藝術家的遊戲時間
- 202411_逛一逛博物館
- 202412_動物狂想
- 202412_小朋友一起玩
- 202412_年終禮物書選
- 202412_年終藝術好書與圖畫繪本推薦
- 202412_快樂玩藝術
- 202412_我長大了
- 202412_找到你的藝術家靈魂
- 202412_插畫與繪本的世界
- 202412_生活有藝術
- 202412_純日系觀點
- 202412_縱覽台灣美術
- 202412_輕鬆學藝術
- 202412_閱讀好好玩
- 202501_「蛇」進典藏藝術網,給你藝本好風景
- 202501_你來我家玩,我去你家玩!
- 202501_你借給我的那本故事書,我看過了好多次……
- 202501_你有勇氣追逐繁星嗎?
- 202501_來聊聊吧!手繪日記、繪本與圖像小說
- 202501_從台灣美術看見台灣近代史
- 202501_我正展開雙臂,歡迎情緒入住!
- 202501_是他們建構了現在的藝術史
- 202501_轉個念,也是不錯的結局!
- 202501_這些動漫其實是哲學書
- 202501_過年挑藝(本)套慢慢看
- 202501_電影之外,你還看到了甚麼?
- 202501獨家預購
- 202503_春天藝選!我推的藝術書_Part1
- 202503_與自己和解
- 202503_藝術創作之外
- 202503_電影|動畫 這些作品之外
- 202503_鼓起相信自己的勇氣
- 202504_兒童禮物書選—最推的繪本
- 202504_分享喜悅—你快樂我快樂大家都快樂
- 202504_大朋友禮物書選—閒暇時最值得翻閱的書
- 202504_我思故我在—對於城市,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在哪裡?
- 202504_春天藝選!我推的藝術書_Part2
- 202504_獻給追逐(新書)的讀者,一定要看的好書
- 202504_策展能幫我們做什麼?
- 202505_2025新書‧典藏—仲夏天讀書天
- 202505_凝視他們—看見那個未曾經歷的時代—屬於台灣的藝術家們
- 202505_剪刀、鐵線,在童話裡—看見大師們的創作
- 202505_史作檉探詢里爾克詩境之哲學美學暨相關書展
- 202505_型塑藝術史—你該認識的藝術家們
- 202505_直擊藝術創作現場—我認識這個藝術家主題選書
- 202505_閱讀—認識當代華人藝術家的創作
- ARCHI﹢—城市與建築設計
- ART MARKET—藝術投資與市場洞察
- ASPECT
- ÄSTHETIK'S—藝術美學欣賞
- CRITIQUE—當代藝術思潮
- ESSAI—藝術人文散記
- MANU﹢S—手作與生活
- MUSÈE—博物館經營與當代策展學
- SEE—當代藝術現象
- TREASURE—東西藝術鑑賞
- Uncategorized
- 中西哲學美學
- 享.讀系列
- 今藝術&投資
- 今藝術&投資-雜誌訂閱
- 代理書籍
- 作品集—作品與展覽選集
- 典藏人物—藝術名家風範
- 典藏出版2021
- 典藏叢書
- 古美術
- 古美術-雜誌訂閱
- 多元文化
- 小小藝術家
- 徐冰書系
- 成長有愛
- 拍賣投資市場
- 插畫家系列
- 文創設計產業學
- 文化創意產業—藝術文化經濟學
- 東方美術鑑賞
- 東西美學藝術學對話
- 異想世界
- 當代藝術策展
- 童書繪本
- 繪本森林
- 美學 史作檉書系—哲學思維與美學況味
- 美感教育
- 美食&活動
- 藝.小說
- 藝思有法—法律保障創意與生意
- 藝術創作與展覽
- 藝術家—陳澄波系列
- 藝術札記—藝術學思文集
- 藝術札記小說
- 藝術欣賞
- 藝術總論評論
- 西洋美學藝術學經典名著箋註
- 雜誌訂閱
- 雜誌零售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4期_07月號
NT$180EDITORIAL
16 以觀展為思想體操|嚴瀟瀟
COLUMN
18 使命不清或已失去使命?亟待再定位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二)|王嘉驥
20 撤銷古蹟的「花蓮王」有沒有違法?|蕭文杰
22 i在臺南.藝起回家|洪三雄
24 不要有偏見|姚謙
26 重磅遠客來了,埃利亞松的「好奇旅程」|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28 為藝術鞠躬盡瘁的艋舺青年 林華嵩與《淡水之濱》|吳謹為
SPECIAL REPORT
32 三年醞釀,全臺首座「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現身臺北市太平國小|嚴瀟瀟
34 書畫新辯與品牌連線:異雲書屋與思文閣的策展實驗|嚴瀟瀟
COVER STORY
36 「崇高」的迴響 透納與當代藝術的對話新視角|朱貽安
FEATURE
40 我重生了,回到藝術大學畢業的那一年 這一世我要____|李京樺
《典藏‧古美術》第394期_07月號
NT$180植物誌
植物誌|故宮南院江戶浮世之美|九州國立博物館「九州國寶」|巴黎.北京拍賣成績單
🔻植物誌
◆中國書畫中「四君子」概念的形成
◆清代宮廷花卉畫裡的政治與園藝學
◆那些與插花、花器有關的二三事
◆繪筆下的科學,臺灣植物科學繪圖發展史
◆從北到南的綠意行旅
🔻更多亮點
◆從〈江戶名所圖屏風〉到〈臺灣八景〉──故宮南院「江戶浮世之美」特展
◆不安於形──故宮「身體展演:從歷史圖像看身體之謎」特展
◆法國羅浮宮首展中國祕藏「中國情緣」」──專訪「中國情緣―提耶爾先生的收藏」策展人尚─巴蒂斯特.克萊
◆九州國立博物館開館20週年紀念特展「九州國寶─九博珍寶」
◆與神佛相聚一刻──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繪畫入門:簡明易懂的神佛、人物解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3期_06月號
NT$180EDITORIAL
24 設計未來|嚴瀟瀟
COLUMN
26 打開聲音藝術的身體經驗|耿一偉
28 關於創作在AI的時代|姚謙
30 凱撒與繆思|洪三雄
32 「Turner 250」在臺灣——以生命創作,影響當代深遠|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4 從臺展舞臺揮別臺灣的加藤不可止|陳坤毅
SPECIAL REPORT
36 從「心」出發,以「藝」育「新」——明維基金會的療癒之路與「明維藝新獎」|朱貽安
38 一座佇立百年的建築,如何重新成為人們熟悉的鄰里?——「築跡永恆:新竹市役所的百年光影」|章郡榕
COVER STORY-1
40 在校園中種下一座美術館——太平國小博物館與文化永續的藝術教育實驗|嚴瀟瀟
43 不在終點歡呼,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陪跑——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25週年持續耕耘藝術教育之路|李京樺
《典藏‧古美術》第393期_06月號
NT$180食在有味
食在有味|韓國湖林博物館特輯|大和文華館「風起」特別企劃展|香港亞洲藝術週春拍成績單
🔻食在有味
◆故宮南院「呷飽未─故宮書畫裡的飲食」特展重點選介
◆故宮南院「呷飽未」策展人吳誦芬的私房推薦
◆清宮飲食中的政治
◆食譜與食單裡的飲食文化與政治風景
🔻更多亮點
◆低調樸實的文物守護者──尹章燮與湖林博物館
◆湖林名寶──韓國湖林博物館館藏精品特展
◆日本詩書畫中的風流雅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詩書畫三絕」特展
◆東亞藝術中的氣象表現──大和文華館「風起」特別企劃展
◆曜變天目再發現──靜嘉堂文庫美術館「黑色奇蹟.曜變天目的秘密」
◆讓皇帝難忘的美味──略談印度蒙兀兒王朝的芒果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2期_05月號
NT$180EDITORIAL
22 當AI走入人文藝術的深水區|嚴瀟瀟
COLUMN
24 使命不清或已失去使命?——亟待再定位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一)|王嘉驥
26 李遠擔任文化部長,是文資保存大進步還是倒退嚕?|蕭文杰
28 物緣、佛緣、人緣|洪三雄
30 重回藝術現場|姚謙
32 為台北當代藝博會加油打氣|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4 在臺中俱樂部內揮毫的畫家——森牧齋|王俞丰
ARTIST
38 無題縱藝更踰越:「與馬悠閒地散步」三宅信太郎個展|陳賦
ART TALK
40 強調合作與聯盟,在柏林市中心打造一座兼具多樣性、包容性和永續性的美術館——專訪柏林漢堡火車站美術館館長法爾拉特|余小蕙
SPECIAL REPORT
46 混雜現實、韌性與變局中的香港藝術之春|嚴瀟瀟
50 地方不再是文化符號,美術館作為世界網絡的節點:專訪新美館「基進城市」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陳思宇
COVER STORY
54 夜行者的半透明詩篇——李黑地的藝術|嚴瀟瀟
FEATURE
60 演算法的靈光:在AI浪潮中重探藝術的邊界|朱貽安
62 人工的智慧、人工的美學與會思考的感覺機器|沈伯丞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古美術》第392期_05月號
NT$180520戀物語
520戀物語|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宋元明清銅器藝術」|大和文華館「矢代幸雄與大和文華館」|香港春拍四月成績單
🔻520戀物語
◆中國畫上的曖昧呢喃
◆清代后妃的宮廷生活與情感糾葛
◆日治時期來臺日本畫家們的愛別離苦
◆《紅樓夢》中的女紅與情思
◆跟《聊齋》狐狸精學人間清醒
🔻更多亮點
◆晚期銅器的嶄新視角——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鎔古鑄新─宋元明清銅器藝術」特展
◆湖巖美術館真景山水巨匠「謙齋鄭敾」展——2026年澗松美術館鄭敾誕生350週年紀念特展前哨站
◆熱愛藝術的喜悅之眼——大和文華館「矢代幸雄與大和文華館」特別展
◆永保國華——全鎣弼與澗松美術館
◆夏夜晚風,吹拂著畫中何人?細觀唐寅〈陶榖贈詞圖〉
◆砍斲斧劈皴:李唐〈萬壑松風圖〉
◆詰問「閨怨」與「育嬰」的意義——馮幼衡《娟娟獨立寒塘路─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女性》
我認識這個藝術家:84個改變藝術史的靈感網絡故事
新書預購,4/15上市,入庫隨即出貨!
從藝術家的關聯中發現無限可能,
揭開創作背後最動人的故事!
本書以肖像插畫形式呈現,作者蘇西.霍奇以其精湛的筆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84位藝術家之間鮮為人知的關聯。視覺藝術家莎拉.帕普沃斯色彩繽紛的插畫,為每個故事賦予生命,讓讀者彷彿進入這些藝術家獨特的世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