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百話 新書上架 紀念故宮一百周年
野島剛 力作
立即閱讀 1 3
廢墟啟蒙 新書上架 姚瑞中 再現
《廢墟啟蒙》
開啟台灣廢墟攝影風潮
立即閱讀 2 3
荒島求生 新書上架 《荒島求生,你需要準備什麼?》
帳篷?地圖?食物?
或是…一本書?
立即閱讀 3 3
discount
補強戰力看展去

新開站.搶先藝博

9/28-10/31,全館書籍79折 / 滿800折50!
另有新會員優惠禮100元可領!

PEOPLE'S CHOICE

《典藏‧古美術》第396期_09月號

NT$180

臺灣藏書文化

臺灣藏書文化|張大千的私房畫與私房話|故宮「碁人弈事」中的女性身影|香港&紐約拍賣預告
🔻臺灣藏書文化

◆傅月庵與藏書文化現場
◆「台北古書拍賣會」的發展及書刊舉隅、點評
◆國家圖書館中的私人藏書與手稿
◆袁芳榮談古籍、劉興華談西文古籍、賴奇廷談臺灣文獻、蕭仁豪談詩集

🔻更多亮點

◆由史博館《大千狂塗》(一)看張大千的私房畫與私房話

◆尋找文物中的「碁女子」──故宮「碁人弈事」特展中的女性身影

◆多樣中的統一和跨域的流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天方奇毯─伊斯蘭與世界文明的交織」特展

◆毫端識得金剛體──漫談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之金剛經塔

◆朝鮮前期的藝術變革──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粉青沙器選介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6期_09月號

NT$180

EDITORIAL
20 反覆對話的勇氣|嚴瀟瀟
22 使命不清或已失去使命?——亟待再定位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三)|王嘉驥

COLUMN
24 怠惰職務的文化官員為何如此逍遙呢?|蕭文杰
26 從「天梯」到「宇宙迷宮」|洪三雄
28 時代之聲|姚謙
30 借軀還魂.陰陽共創|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2 島嶼,以及文藝的交織——臺灣時代的古藤雅童|蕭亦翔

ART TALK
34 美術館面對現代性的「新思維」——李玉玲談中亞聯大雙美術館的公共想像與實踐|嚴瀟瀟
38 在「邊界」上行走:弗朗西斯.埃利斯的詩意政治學——從卓納畫廊香港群展「界(線)」談起|朱貽安

SPECIAL REPORT
42 嗅到「未知」的潛力,藝博會不再是畫廊國際化優先選項?——伊日藝術計劃於印尼雅加達全新佈局|陳思宇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故宮百話-百年博物館的政治力與品牌力從何而生?

NT$680

114.9.5上市,8月底入庫後隨即出貨!

理解故宮就是理解文化,理解兩岸關係,理解臺灣政治

◤ 1925年故宮於紫禁城誕生
◤ 1949年文物運抵臺灣
◤ 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

從中國北京到南京、四川,最後到了臺灣,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故宮,曾有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的美譽,作為文物守護者、臺灣近代史的見證、超強文化IP,它如何在當代與民眾對話?什麼原因造成故宮品牌的弱化?它的展覽如何開創新局?

紀念故宮一百周年力作,《故宮九十話》全新增訂版
百篇文物故事、時事議題及人物訪談梳理事件始末、闡釋不同觀點,引發更多辯證與思考!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5期_08月號

NT$180

EDITORIAL
16 當災難來臨時,我們搶救什麼?|朱貽安

COLUMN
18 從藝術行政到評論 一位年輕原住民的觀點|耿一偉
20 當「藝術」碰上「政客」|洪三雄
22 不合時宜的迷戀|姚謙
24 從纏足繡鞋看女性平權的可貴|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26 風起畫會夜、夢繫臺展途 翁水元的東京習畫時光|歐蕙瑄

SPECIAL REPORT
30 獲林茲電子藝術「人工生命與智慧」大獎:
專訪顧廣毅《酷兒解剖學圖譜》,從邊緣反思醫學權威|陳思宇

COVER STORY
34 穿越哈瓦那的色彩與記憶
亞歷杭德羅.皮涅羅.貝洛的藝術回聲|朱貽安

FEATURE
40 藝術防災包 災害風險下,臺灣藝術產業的防災調查|陳思宇
42 戰爭期間文化資產防護機制之規範格局 國際實踐與臺灣現狀之比較|徐佳緯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古美術》第395期_08月號

NT$180

地獄幽冥

地獄幽冥|香港藝術館「香江藏珍」|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朝鮮前期美術大展|根津美術館「唐繪」收藏
🔻地獄幽冥

◆從十王審判到遊地獄的東亞圖像文化
◆佛教中的地獄故事與圖像
◆臺灣人死後的靈魂之行
◆地藏菩薩、十王審判體系與〈地獄草紙〉

🔻更多亮點

◆尋色讀石見真章──鴻禧美術館「尋色:印石藝術的美感與品味」

◆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香港藝術館「香江藏珍」

◆三色三域──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朝鮮前期美術大展」

◆如冰似玉的魅色──尋覓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東亞青瓷「CELADON」的千年光輝

◆根津美術館的「唐繪」收藏──「唐繪─中國繪畫與日本中世水墨畫」特展

◆伊斯蘭世界的陶瓷與中西互動觀察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in 北師美術館

《出界》 11/6新書分享會

焦點作者

高千惠

繼《當代藝術生產線》後,高千惠老師全新力作《出界》!

注目話題

王童

提起電影,王童說:
「一切隨緣吧!能拍就拍,不能拍,我就畫畫去。有結果,是好事,沒有結果,就享受過程吧!」

2019年獲得金馬獎終生成就獎的王童導演,1942年出生,進入中影從基層磨練,負責服裝及美術設計,擔任過李嘉、李行、胡金銓、白景瑞等導演的美術設計。1976年首度以「楓葉情」獲得第13屆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1981年轉任導演的處女作「假如我是真的」便獲得第18屆金馬獎最佳影片。之後「稻草人」及「無言的山丘」更同時囊括金馬獎最佳影片及導演獎。

《王童七日談》是2010年出版,王童獲國家文藝獎後,由藍祖蔚撰寫之專書。書中跟著兩位電影界資深前輩的牽引,王童導演七部電影裡的七個故事:看海的日子、策馬入林、稻草人、香蕉天堂、無言的山丘、紅柿子、苦戀,循著七天、七齣戲、七個故事,構築出一個壯闊無盡的視角,適足以滿足偶爾總會在某部電影中發現熟悉場景或氛圍的你我,以及所有的電影愛好者。

Our Newest Arrivals

《典藏‧古美術》第396期_09月號

NT$180

臺灣藏書文化

臺灣藏書文化|張大千的私房畫與私房話|故宮「碁人弈事」中的女性身影|香港&紐約拍賣預告
🔻臺灣藏書文化

◆傅月庵與藏書文化現場
◆「台北古書拍賣會」的發展及書刊舉隅、點評
◆國家圖書館中的私人藏書與手稿
◆袁芳榮談古籍、劉興華談西文古籍、賴奇廷談臺灣文獻、蕭仁豪談詩集

🔻更多亮點

◆由史博館《大千狂塗》(一)看張大千的私房畫與私房話

◆尋找文物中的「碁女子」──故宮「碁人弈事」特展中的女性身影

◆多樣中的統一和跨域的流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天方奇毯─伊斯蘭與世界文明的交織」特展

◆毫端識得金剛體──漫談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之金剛經塔

◆朝鮮前期的藝術變革──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粉青沙器選介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6期_09月號

NT$180

EDITORIAL
20 反覆對話的勇氣|嚴瀟瀟
22 使命不清或已失去使命?——亟待再定位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三)|王嘉驥

COLUMN
24 怠惰職務的文化官員為何如此逍遙呢?|蕭文杰
26 從「天梯」到「宇宙迷宮」|洪三雄
28 時代之聲|姚謙
30 借軀還魂.陰陽共創|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2 島嶼,以及文藝的交織——臺灣時代的古藤雅童|蕭亦翔

ART TALK
34 美術館面對現代性的「新思維」——李玉玲談中亞聯大雙美術館的公共想像與實踐|嚴瀟瀟
38 在「邊界」上行走:弗朗西斯.埃利斯的詩意政治學——從卓納畫廊香港群展「界(線)」談起|朱貽安

SPECIAL REPORT
42 嗅到「未知」的潛力,藝博會不再是畫廊國際化優先選項?——伊日藝術計劃於印尼雅加達全新佈局|陳思宇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故宮百話-百年博物館的政治力與品牌力從何而生?

NT$680

114.9.5上市,8月底入庫後隨即出貨!

理解故宮就是理解文化,理解兩岸關係,理解臺灣政治

◤ 1925年故宮於紫禁城誕生
◤ 1949年文物運抵臺灣
◤ 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

從中國北京到南京、四川,最後到了臺灣,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故宮,曾有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的美譽,作為文物守護者、臺灣近代史的見證、超強文化IP,它如何在當代與民眾對話?什麼原因造成故宮品牌的弱化?它的展覽如何開創新局?

紀念故宮一百周年力作,《故宮九十話》全新增訂版
百篇文物故事、時事議題及人物訪談梳理事件始末、闡釋不同觀點,引發更多辯證與思考!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5期_08月號

NT$180

EDITORIAL
16 當災難來臨時,我們搶救什麼?|朱貽安

COLUMN
18 從藝術行政到評論 一位年輕原住民的觀點|耿一偉
20 當「藝術」碰上「政客」|洪三雄
22 不合時宜的迷戀|姚謙
24 從纏足繡鞋看女性平權的可貴|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26 風起畫會夜、夢繫臺展途 翁水元的東京習畫時光|歐蕙瑄

SPECIAL REPORT
30 獲林茲電子藝術「人工生命與智慧」大獎:
專訪顧廣毅《酷兒解剖學圖譜》,從邊緣反思醫學權威|陳思宇

COVER STORY
34 穿越哈瓦那的色彩與記憶
亞歷杭德羅.皮涅羅.貝洛的藝術回聲|朱貽安

FEATURE
40 藝術防災包 災害風險下,臺灣藝術產業的防災調查|陳思宇
42 戰爭期間文化資產防護機制之規範格局 國際實踐與臺灣現狀之比較|徐佳緯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典藏‧古美術》第395期_08月號

NT$180

地獄幽冥

地獄幽冥|香港藝術館「香江藏珍」|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朝鮮前期美術大展|根津美術館「唐繪」收藏
🔻地獄幽冥

◆從十王審判到遊地獄的東亞圖像文化
◆佛教中的地獄故事與圖像
◆臺灣人死後的靈魂之行
◆地藏菩薩、十王審判體系與〈地獄草紙〉

🔻更多亮點

◆尋色讀石見真章──鴻禧美術館「尋色:印石藝術的美感與品味」

◆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香港藝術館「香江藏珍」

◆三色三域──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朝鮮前期美術大展」

◆如冰似玉的魅色──尋覓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東亞青瓷「CELADON」的千年光輝

◆根津美術館的「唐繪」收藏──「唐繪─中國繪畫與日本中世水墨畫」特展

◆伊斯蘭世界的陶瓷與中西互動觀察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UPCOMING EVENTS

The Bookshop 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