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620
中國書畫.日本收藏:關西百年收藏記事
本書是華文世界第一本針對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的完整紀錄,對於關西重量級藏家的收藏人生、博物館、美術館的中國書畫典藏皆有精彩詳實的介紹。難得一見的大師作品都將在本書一一揭開其神祕面紗。
7 件庫存
歷經百年動盪的文化至寶,
如何重回美術殿堂的永恆居所?
日本關西家族的鑑藏記錄!
1911年可謂歷史上最具關鍵性的一年,這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瓦解,中國陷入政治分裂之中。在這動盪時代,大批的書畫珍品因為戰亂隨之散佚,更有皇室公親、高官大臣趁著逃難之際,紛紛將手中的藏品銷往市場上拋售,並意圖運往海外。
日本京都學派學者內藤湖南,以保護東洋文物為使命,極力呼籲關西的政治、財經界人士群起蒐集中國書畫,於是上野理一、阿部房次郎、黑川幸七……等關西家族紛紛響應,在他的號召下,這些因戰亂而輾轉流離異鄉的中國書畫,逐漸匯聚在這半徑不足一百公里的關西地區。之後,山本悌二郎、住友寬一、橋本末吉等著名收藏家的收藏投入了關西中國書畫收藏。歷經百年,這些寶貴的書畫名品或捐贈或寄藏,於關西各大美術館重新找到了一個永久性的寄身之所。
本書是華文世界第一本針對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的完整紀錄,對於關西重量級藏家的收藏人生、博物館、美術館的中國書畫典藏皆有精彩詳實的介紹。難得一見的大師作品都將在本書一一揭開其神祕面紗。書中每一篇文章皆由各館所研究員執筆撰寫,內容紮實極具深度並輔以珍貴圖片對照,讀來令人讚嘆與驚豔。行過百年,關西已成為傲視全世界的中國書畫寶庫之一,對於喜好研究與欣賞中國書畫的讀者來說,本書絕對是最珍貴且極重要的參考文本。
【本書特色】
1. 領略中國書畫之美與精髓,不可錯過的必讀之作。
2. 華文世界第一本介紹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的完整記錄。
3. 關西美術館鎮館之寶、重要館藏精采蒐羅。
4. 近百幅書畫大師筆墨至寶大公開。
5. 藝術系所研究、收藏家、藝術投資者、中國書畫愛好者的參考書籍及教材。
【聯合推薦】
王耀庭(前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
白適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傅 申(國際知名中國書畫鑑定專家)
➤ 追蹤典藏藝術出版Facebook和Instagram
➤ 尋找更多閱讀靈感 Artco Books Inspiration
作者|曾布川寬、西上實等人
譯者|蘇玲怡、黃立芸、陳建志
編者|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研究會
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研究會,是以日本關西一帶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學藝員、大學研究人員、及收藏家為成員,於2010年展開活動,目的在針對關西中國書畫收藏形成的歷史和作品的歷史意義進行調查研究。參加館是大阪市立美術館、大和文華館、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泉屋博古館、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澄懷堂美術館、藤井齊成會有鄰館、觀峰館、協力館是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其成果經活用後,於2011年出版了介紹各館收藏歷史的《中國書畫探訪》(東京:二玄社);同年1月至翌年2月間,又推出了「關西中國書畫收藏展」,以參加館為會場進行相關展示,期間並主辦「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的過去和未來」國際研討會。此外還發行了《關西九館所藏中國書畫錄》Ⅰ‧Ⅱ(2013、2015),介紹各館收藏作品及附屬資料。
前言
大正時代崛起的關西收藏家/曾布川寬
1 京都國立博物館│上野理一,1848-1919│須磨彌吉郎,1892-1970
賓老的軟毫和硬筆桿──筆墨精神:連接中國書法與繪畫的一個概念/西上實
他,澎湃的中西外交藝動──一位外交官眼中的中國近代繪畫:須磨彌吉郎論東西藝術/呉孟晉
2 大阪市立美術館│阿部房次郎,1868-1937│岡村蓉二郎,1910-1991
蘇東坡和燕文貴,在大阪!/弓野隆之
拓本收藏家──岡村蓉二郎三五事/弓野隆之
3 澄懷堂美術館│山本悌二郎,1870-1937
「非常宗炳」的山本悌二郎:澄懷堂中國書畫收藏歷程/伊藤みのり
4 黑川古文化研究所│黒川幸七,1871-1938
低調的大器,後浪的巔峰:關西富商──黑川家第二代黑川幸七精彩的收藏活動/竹浪遠
5 大和文華館│矢代幸雄,1890-1975
「美的殿堂」裡的中國繪畫-矢代幸雄與大和文華館的收藏/植松瑞希
6 泉屋博古館│住友寬一,1896-1956
無為庵,孤高獨行收藏癡:住友寬一的收藏──「住友收藏的中國繪畫」展」/實方葉子
7 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橋本末吉,1902‐1991
松濤美術館之橋本收藏:橋本家族與桑名鐵城收藏/味岡義人
8 觀峰館│原田觀峰,1911-1995
原田的精玉,發亮於石間:觀峰收藏之中國書畫──其收藏及特色/瀨川敬也
9 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林宗毅,1923-2006
林宗毅,好畫百軸的喜樂:定靜堂收藏與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河田昌之
圖片索引
館藏資訊
作者:曾布川寬、西上實等人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5.6.10
ISBN:9789866049880
裝訂:精裝
頁數:192
拓本收藏家──岡村蓉二郎三五事
文︱弓野隆之(大阪市立美術館主任學藝員) 圖︱大阪市立美術館 翻譯│陳建志
「我到店裡一看,原來那是我以為這輩子應該無法買到、幾乎快放棄的〈天發神讖碑〉。當下我噤聲了好一會兒,尤其是聽到開價一千五百元。但考慮到原碑早在嘉慶十年(1805)遭火吞噬、不復存在,存世拓本亦不過數件,無論如何都要將其買下,於是我將兵庫縣西宮那棟租給人的房子賣掉,籌措了一千三百元,再帶著那筆錢匆促奔往店家,經殺價後以一千二百元將該本購為己有。回家後,太太和兩位小孩正等著,他們嘆著氣說道:『賣房子的錢只值一百元啊?』當時我啞口無言。」──岡村蓉二郎
師古齋是岡村蓉二郎(1910-1981,號商石)的齋號。這一雅號乃齊白石為其命名,並於己卯(1939)年手書匾額贈之。除此之外,岡村的自用印中,也有兩方為齊白石所刻。
岡村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出生於大阪。從天王寺中學、大阪市立商科大學(今大阪市立大學)畢業後,於昭和十年(1935)進入關西信託銀行工作。之後便著力於拓本的蒐集,總收藏數高達四百五十件之多。
可惜的是,關於岡村的史料記載極為罕見,目前僅存他去世翌年(1982)所舉辦的《岡村商石回顧展》目錄中的一些自述片段。以下將節錄這些紀實,用以代替其生平介紹。
「我對拓本產生興趣,大概是從昭和十年(1935)左右開始。學生時期,我曾修過山根德太郎老師所開設的日本史和東洋史課程,並因此對古代中國的好奇心日益月滋。一開始我購買拓本的目的是做為習字的範本,如〈皇甫府君碑〉為楷書的範本,〈禮器碑〉為隸書的範本等,每本約十元至十五元,這對當時一個月薪水六十五元的我來說,算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也正因為如此,更激發了我潛心臨寫拓本的決心。
當時已有不少好的拓本流傳至日本,而且盡是古拓。只要翻閱目錄訂購想要的拓本,通常不用半年就可以入手。細細品味這些好本子是很有意思的事,不禁讓人想一件接一件地買下去。
而當我愈來愈瞭解中國書法史後,我的蒐藏自然也朝專家所傾向的、蒐羅不同時代之作品發展。每當賞閱二千多年前的漢碑等拓本時,從中散發出的金石氣味就彷彿直接親臨古人那般真實。
總而言之,我竭盡所能地蒐購與文字有關的古拓本,在購藏這些作品時,也會將相關參考書籍置身於左右,努力記下各碑拓的特徵。這些工具書包括了整理中國拓工口述碑版損壞狀況的《校碑隨筆》,按朝代、年代排序載明碑刻所在地的《寰宇訪碑錄》,以及論述書學源流和歷史、特別著重碑學的《六朝書道論》(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的日文譯本)等。根據從書中獲得的知識,我可以立即判斷眼前拓本的優劣,從而決定購買與否。
昭和十三年至十八年間,我因職務調整被調派到東京,當時那裡有晚翠軒、昭和公司等商家專門進口中國拓本,讓我的購買慾達到了欲罷不能、走火入魔的地步;光是住在東京的這五年間,我就買了約莫三百件拓本,整個蒐集拓本的工作也大抵在此時暫告一個段落。
當時有這樣一則故事──某間店家來電說道:『店裡進了您想要的拓本……』我到店裡一看,原來那是我以為這輩子應該無法買到、幾乎快放棄的〈天發神讖碑〉。當下我噤聲了好一會兒,尤其是聽到開價一千五百元。但考慮到原碑早在嘉慶十年(1805)遭火吞噬、不復存在,存世拓本亦不過數件,無論如何都要將其買下,於是我將兵庫縣西宮那棟租給人的房子賣掉,籌措了一千三百元,再帶著那筆錢匆促奔往店家,經殺價後以一千二百元將該本購為己有。回家後,太太和兩位小孩正等著,他們嘆著氣說道:『賣房子的錢只值一百元啊?』當時我啞口無言。」
蒐藏拓本成痴這段期間,岡村也漸漸學會拓製拓本的方法。他的研究成果都集結在綜藝舍於昭和五十一年(1976)出版的《中國拓法の研究》一書中。緊接著昭和五十八年(1983),大阪又舉辦了「岡村商石手拓本展」。此一回顧展的目錄寫道:「雖然一開始蒐集中國古代金石拓本,是為了讓自己的字更接近正統的中國書法。但入門之後,我對拓本的精劣、真贗及拓法的良莠等體會日益深刻,也就油然興起想要賞玩自製拓本的念頭。後來,我更思考是否能用自己的雙手拓出一件不亞於中國精拓的拓本,自此開啟了我對拓法的研究。」
岡村又說:「製作拓本至今,我認為要製作完成具有道地中國風味的拓本,應該是最困難的一件事。像是如何拓得烏黑又不傷及文字本身、如何降低拓製時的勞力消耗又兼顧正確性,且不損及紙張的表面等。其關鍵便在於墨的改良和刷毛的問題上。研究拓法至此,總算是交出些成績了。此外,若想製作出好的拓本,平時培養對於書法線條的賞鑑功夫必不可少。拓印,旨在表現心,更重要的是要讓線條活起來。因此,若沒有一雙判斷線條好壞的銳利眼睛,就無法拓出好的拓本。
沉酣於拓本四十餘年,最近我終於拓出讓自己滿意的拓本,而且四處拓取古寺的鐘銘。對我來說,製作和賞閱拓本是我活力的泉源,也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絕不是什麼小伎倆。不客氣地說,現在從事書道的人實在應該多接觸古色古香的古物。沉浸在遊於藝的世界裡多好啊,若只為了實用而習字,豈不太過貧乏無趣?」
岡村蓉二郎匯集而成的「師古齋收藏」,由大阪市立美術館於昭和四十九年(1974)全數買下,至今仍提供參觀者欣賞。
作者|曾布川寬、西上實等人
譯者|蘇玲怡、黃立芸、陳建志
編者|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研究會
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研究會,是以日本關西一帶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學藝員、大學研究人員、及收藏家為成員,於2010年展開活動,目的在針對關西中國書畫收藏形成的歷史和作品的歷史意義進行調查研究。參加館是大阪市立美術館、大和文華館、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泉屋博古館、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澄懷堂美術館、藤井齊成會有鄰館、觀峰館、協力館是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其成果經活用後,於2011年出版了介紹各館收藏歷史的《中國書畫探訪》(東京:二玄社);同年1月至翌年2月間,又推出了「關西中國書畫收藏展」,以參加館為會場進行相關展示,期間並主辦「關西中國書畫收藏的過去和未來」國際研討會。此外還發行了《關西九館所藏中國書畫錄》Ⅰ‧Ⅱ(2013、2015),介紹各館收藏作品及附屬資料。
前言
大正時代崛起的關西收藏家/曾布川寬
1 京都國立博物館│上野理一,1848-1919│須磨彌吉郎,1892-1970
賓老的軟毫和硬筆桿──筆墨精神:連接中國書法與繪畫的一個概念/西上實
他,澎湃的中西外交藝動──一位外交官眼中的中國近代繪畫:須磨彌吉郎論東西藝術/呉孟晉
2 大阪市立美術館│阿部房次郎,1868-1937│岡村蓉二郎,1910-1991
蘇東坡和燕文貴,在大阪!/弓野隆之
拓本收藏家──岡村蓉二郎三五事/弓野隆之
3 澄懷堂美術館│山本悌二郎,1870-1937
「非常宗炳」的山本悌二郎:澄懷堂中國書畫收藏歷程/伊藤みのり
4 黑川古文化研究所│黒川幸七,1871-1938
低調的大器,後浪的巔峰:關西富商──黑川家第二代黑川幸七精彩的收藏活動/竹浪遠
5 大和文華館│矢代幸雄,1890-1975
「美的殿堂」裡的中國繪畫-矢代幸雄與大和文華館的收藏/植松瑞希
6 泉屋博古館│住友寬一,1896-1956
無為庵,孤高獨行收藏癡:住友寬一的收藏──「住友收藏的中國繪畫」展」/實方葉子
7 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橋本末吉,1902‐1991
松濤美術館之橋本收藏:橋本家族與桑名鐵城收藏/味岡義人
8 觀峰館│原田觀峰,1911-1995
原田的精玉,發亮於石間:觀峰收藏之中國書畫──其收藏及特色/瀨川敬也
9 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林宗毅,1923-2006
林宗毅,好畫百軸的喜樂:定靜堂收藏與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河田昌之
圖片索引
館藏資訊
作者:曾布川寬、西上實等人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5.6.10
ISBN:9789866049880
裝訂:精裝
頁數:192
拓本收藏家──岡村蓉二郎三五事
文︱弓野隆之(大阪市立美術館主任學藝員) 圖︱大阪市立美術館 翻譯│陳建志
「我到店裡一看,原來那是我以為這輩子應該無法買到、幾乎快放棄的〈天發神讖碑〉。當下我噤聲了好一會兒,尤其是聽到開價一千五百元。但考慮到原碑早在嘉慶十年(1805)遭火吞噬、不復存在,存世拓本亦不過數件,無論如何都要將其買下,於是我將兵庫縣西宮那棟租給人的房子賣掉,籌措了一千三百元,再帶著那筆錢匆促奔往店家,經殺價後以一千二百元將該本購為己有。回家後,太太和兩位小孩正等著,他們嘆著氣說道:『賣房子的錢只值一百元啊?』當時我啞口無言。」──岡村蓉二郎
師古齋是岡村蓉二郎(1910-1981,號商石)的齋號。這一雅號乃齊白石為其命名,並於己卯(1939)年手書匾額贈之。除此之外,岡村的自用印中,也有兩方為齊白石所刻。
岡村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出生於大阪。從天王寺中學、大阪市立商科大學(今大阪市立大學)畢業後,於昭和十年(1935)進入關西信託銀行工作。之後便著力於拓本的蒐集,總收藏數高達四百五十件之多。
可惜的是,關於岡村的史料記載極為罕見,目前僅存他去世翌年(1982)所舉辦的《岡村商石回顧展》目錄中的一些自述片段。以下將節錄這些紀實,用以代替其生平介紹。
「我對拓本產生興趣,大概是從昭和十年(1935)左右開始。學生時期,我曾修過山根德太郎老師所開設的日本史和東洋史課程,並因此對古代中國的好奇心日益月滋。一開始我購買拓本的目的是做為習字的範本,如〈皇甫府君碑〉為楷書的範本,〈禮器碑〉為隸書的範本等,每本約十元至十五元,這對當時一個月薪水六十五元的我來說,算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也正因為如此,更激發了我潛心臨寫拓本的決心。
當時已有不少好的拓本流傳至日本,而且盡是古拓。只要翻閱目錄訂購想要的拓本,通常不用半年就可以入手。細細品味這些好本子是很有意思的事,不禁讓人想一件接一件地買下去。
而當我愈來愈瞭解中國書法史後,我的蒐藏自然也朝專家所傾向的、蒐羅不同時代之作品發展。每當賞閱二千多年前的漢碑等拓本時,從中散發出的金石氣味就彷彿直接親臨古人那般真實。
總而言之,我竭盡所能地蒐購與文字有關的古拓本,在購藏這些作品時,也會將相關參考書籍置身於左右,努力記下各碑拓的特徵。這些工具書包括了整理中國拓工口述碑版損壞狀況的《校碑隨筆》,按朝代、年代排序載明碑刻所在地的《寰宇訪碑錄》,以及論述書學源流和歷史、特別著重碑學的《六朝書道論》(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的日文譯本)等。根據從書中獲得的知識,我可以立即判斷眼前拓本的優劣,從而決定購買與否。
昭和十三年至十八年間,我因職務調整被調派到東京,當時那裡有晚翠軒、昭和公司等商家專門進口中國拓本,讓我的購買慾達到了欲罷不能、走火入魔的地步;光是住在東京的這五年間,我就買了約莫三百件拓本,整個蒐集拓本的工作也大抵在此時暫告一個段落。
當時有這樣一則故事──某間店家來電說道:『店裡進了您想要的拓本……』我到店裡一看,原來那是我以為這輩子應該無法買到、幾乎快放棄的〈天發神讖碑〉。當下我噤聲了好一會兒,尤其是聽到開價一千五百元。但考慮到原碑早在嘉慶十年(1805)遭火吞噬、不復存在,存世拓本亦不過數件,無論如何都要將其買下,於是我將兵庫縣西宮那棟租給人的房子賣掉,籌措了一千三百元,再帶著那筆錢匆促奔往店家,經殺價後以一千二百元將該本購為己有。回家後,太太和兩位小孩正等著,他們嘆著氣說道:『賣房子的錢只值一百元啊?』當時我啞口無言。」
蒐藏拓本成痴這段期間,岡村也漸漸學會拓製拓本的方法。他的研究成果都集結在綜藝舍於昭和五十一年(1976)出版的《中國拓法の研究》一書中。緊接著昭和五十八年(1983),大阪又舉辦了「岡村商石手拓本展」。此一回顧展的目錄寫道:「雖然一開始蒐集中國古代金石拓本,是為了讓自己的字更接近正統的中國書法。但入門之後,我對拓本的精劣、真贗及拓法的良莠等體會日益深刻,也就油然興起想要賞玩自製拓本的念頭。後來,我更思考是否能用自己的雙手拓出一件不亞於中國精拓的拓本,自此開啟了我對拓法的研究。」
岡村又說:「製作拓本至今,我認為要製作完成具有道地中國風味的拓本,應該是最困難的一件事。像是如何拓得烏黑又不傷及文字本身、如何降低拓製時的勞力消耗又兼顧正確性,且不損及紙張的表面等。其關鍵便在於墨的改良和刷毛的問題上。研究拓法至此,總算是交出些成績了。此外,若想製作出好的拓本,平時培養對於書法線條的賞鑑功夫必不可少。拓印,旨在表現心,更重要的是要讓線條活起來。因此,若沒有一雙判斷線條好壞的銳利眼睛,就無法拓出好的拓本。
沉酣於拓本四十餘年,最近我終於拓出讓自己滿意的拓本,而且四處拓取古寺的鐘銘。對我來說,製作和賞閱拓本是我活力的泉源,也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絕不是什麼小伎倆。不客氣地說,現在從事書道的人實在應該多接觸古色古香的古物。沉浸在遊於藝的世界裡多好啊,若只為了實用而習字,豈不太過貧乏無趣?」
岡村蓉二郎匯集而成的「師古齋收藏」,由大阪市立美術館於昭和四十九年(1974)全數買下,至今仍提供參觀者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