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回望當代 ’11–’20藝術大事記
——
在本期專題當中,我們特別邀請了即將於三月出版《藝術運動作為公共平台》新書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CCSCA)副教授呂佩怡,以及在2010年代臺灣當代藝術行動現場中留下許多足跡的吳牧青。請他們藉著回顧自己所經驗的現場,思考2011年至2020年,10年間重要的文化藝術公共事件,以及它背後的意義與影響為何值得我們在現在關注。除此之外,我們的編輯同仁楊椀茹則整理了臺灣當代藝術市場的10年趨勢,我們可以明顯留意到這10年來的品味變化,與市場流通的風向球。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2011-2020年代」,希望我們編輯台搜集超過300個條目的年表,對你書寫一段屬於你自己的臺灣當代藝術現場回憶,能有所幫助。又或者,你能從中見得臺灣文化藝術政治的風水輪,並且以此迎接下個10 年。(企劃/陳晞)
《今藝術&投資》377期(2024年2月號)目錄
92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16 讓文化成為社會革新的活水∣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18 作為真誠暴力的行為藝術∣耿一偉
20 我的2023藝術之旅∣姚謙
22 捍衛人文道德價值的博物館(下)∣洪三雄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24 重建淡水日常——杜添勝∣黃子恩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26 轉型時期的產業動能何在?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新任理事長陳菁螢談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嚴瀟瀟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30 被塗黑的歷史——格蘭.里根的「黑人藝術」∣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34 回望當代 '11–'20藝術大事記∣陳晞
36 '11–'20藝術大事記年表∣編輯部
56 呂佩怡和吳牧青談2011–2020十年文化藝術現象回顧∣陳思宇、陳晞
60 十年一瞬,回望藝術產業的現象與熱潮 吹動市場風向球的時代流變∣楊椀茹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64 小世界的大議題:微觀視角其實沒有比較不政治∣陳飛豪
68 從荷蘭歷史到臺灣歷史? 臺南市美術館「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展望世界的藝術」中的《惜別》∣劉錡豫
72 生成藝術「展」的問題∣張寶成
76 開放世界中的文化治理與地方創生:2023泰國雙年展觀察∣謝宇婷
80 茱麗.米若圖∣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2 從月津港到五條港 融入生活場域、再現歷史空間的燈節創新策展∣林昀熹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86 傳承・永續・共創人文新藝 「2023臺灣銀行藝術祭」頒獎典禮側記∣楊椀茹
88 混種生物及身體變形 嚴瑜哲藝術創作中的顛覆與超越∣嚴瑜哲、楊晴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01
ISBN:471929410002506
裝訂:平裝
頁數:92
讓文化成為社會革新的活水
文 ︳嚴瀟瀟
本期雜誌的專題,是一份稍顯姍姍來遲的回望,但我們對其定位並不僅限於「回顧」,而進一步希望在這個充滿變革機遇的時期,可以透過回溯一些脈絡的上游,來進一步理解當下發生之事、顯現之趨勢的來龍去脈,進而為下一步策略和行動帶來不同層面的啟示。
說這是個「充滿變革機遇」的時期,是有跡可循的。從占星學的角度來看,冥王星與土星分別在水瓶座與雙魚座的門檻上來回徘徊了好一陣,沖刷著我們的種種既有認知,意味著此時值得我們破除框架地去思考群體性事務,在迷霧中學會找到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價值。轉念的當下就可以是轉變的開始,但付諸行動才是社會可以向前走的推動力。回顧過去十年的臺灣社會,不難發現有許多勇於行動的人或團體,有些也勤於思考、也會隨變化而調整思考。理想狀態下,這樣一些各不相同的人或團體之間交錯對話與合作,交換思考也尊重和善用彼此的專業,本就並非鐵板一塊的社會就更有可能以多元生長的方式前進。
而藝術或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文化呢,其實本不應在社會公共事務的討論中、在選舉政見的交鋒中敬陪末座,反而當為社會前進提供想像與實驗的契機,若獲得行動的空間,也可以實際地發揮社會作用。
從政府出發的文化政策大都出於良善的立意而設,背後也蘊藏許多或隱或現的價值判斷,而在執行過程中不斷檢視,在審慎評估後大膽引入新機制,也不排斥失敗後再調整,從中引動的革新足以牽動更為深刻的社會轉型。當下數位工具的暴增和對多元價值的普遍共識,是社會的共同財富與助力,而文化政策本身便當如活水,有藉助外力而自我更新、也為社會帶去新解方的動能和活力。文化本身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如此。在轟轟烈烈的選舉結束、等待新局的此刻,視盟在去年底「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後緊接著出版的一冊《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也不應被束之高閣,值得持續作為下一階段文化界與政府、與社會各界溝通所依託的藍圖。
《今藝術&投資》377期(2024年2月號)目錄
92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16 讓文化成為社會革新的活水∣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18 作為真誠暴力的行為藝術∣耿一偉
20 我的2023藝術之旅∣姚謙
22 捍衛人文道德價值的博物館(下)∣洪三雄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24 重建淡水日常——杜添勝∣黃子恩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26 轉型時期的產業動能何在?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新任理事長陳菁螢談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嚴瀟瀟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30 被塗黑的歷史——格蘭.里根的「黑人藝術」∣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34 回望當代 '11–'20藝術大事記∣陳晞
36 '11–'20藝術大事記年表∣編輯部
56 呂佩怡和吳牧青談2011–2020十年文化藝術現象回顧∣陳思宇、陳晞
60 十年一瞬,回望藝術產業的現象與熱潮 吹動市場風向球的時代流變∣楊椀茹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64 小世界的大議題:微觀視角其實沒有比較不政治∣陳飛豪
68 從荷蘭歷史到臺灣歷史? 臺南市美術館「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展望世界的藝術」中的《惜別》∣劉錡豫
72 生成藝術「展」的問題∣張寶成
76 開放世界中的文化治理與地方創生:2023泰國雙年展觀察∣謝宇婷
80 茱麗.米若圖∣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2 從月津港到五條港 融入生活場域、再現歷史空間的燈節創新策展∣林昀熹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86 傳承・永續・共創人文新藝 「2023臺灣銀行藝術祭」頒獎典禮側記∣楊椀茹
88 混種生物及身體變形 嚴瑜哲藝術創作中的顛覆與超越∣嚴瑜哲、楊晴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01
ISBN:471929410002506
裝訂:平裝
頁數:92
讓文化成為社會革新的活水
文 ︳嚴瀟瀟
本期雜誌的專題,是一份稍顯姍姍來遲的回望,但我們對其定位並不僅限於「回顧」,而進一步希望在這個充滿變革機遇的時期,可以透過回溯一些脈絡的上游,來進一步理解當下發生之事、顯現之趨勢的來龍去脈,進而為下一步策略和行動帶來不同層面的啟示。
說這是個「充滿變革機遇」的時期,是有跡可循的。從占星學的角度來看,冥王星與土星分別在水瓶座與雙魚座的門檻上來回徘徊了好一陣,沖刷著我們的種種既有認知,意味著此時值得我們破除框架地去思考群體性事務,在迷霧中學會找到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價值。轉念的當下就可以是轉變的開始,但付諸行動才是社會可以向前走的推動力。回顧過去十年的臺灣社會,不難發現有許多勇於行動的人或團體,有些也勤於思考、也會隨變化而調整思考。理想狀態下,這樣一些各不相同的人或團體之間交錯對話與合作,交換思考也尊重和善用彼此的專業,本就並非鐵板一塊的社會就更有可能以多元生長的方式前進。
而藝術或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文化呢,其實本不應在社會公共事務的討論中、在選舉政見的交鋒中敬陪末座,反而當為社會前進提供想像與實驗的契機,若獲得行動的空間,也可以實際地發揮社會作用。
從政府出發的文化政策大都出於良善的立意而設,背後也蘊藏許多或隱或現的價值判斷,而在執行過程中不斷檢視,在審慎評估後大膽引入新機制,也不排斥失敗後再調整,從中引動的革新足以牽動更為深刻的社會轉型。當下數位工具的暴增和對多元價值的普遍共識,是社會的共同財富與助力,而文化政策本身便當如活水,有藉助外力而自我更新、也為社會帶去新解方的動能和活力。文化本身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如此。在轟轟烈烈的選舉結束、等待新局的此刻,視盟在去年底「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後緊接著出版的一冊《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也不應被束之高閣,值得持續作為下一階段文化界與政府、與社會各界溝通所依託的藍圖。
《今藝術&投資》377期(2024年2月號)目錄
92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16 讓文化成為社會革新的活水∣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18 作為真誠暴力的行為藝術∣耿一偉
20 我的2023藝術之旅∣姚謙
22 捍衛人文道德價值的博物館(下)∣洪三雄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24 重建淡水日常——杜添勝∣黃子恩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26 轉型時期的產業動能何在?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新任理事長陳菁螢談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嚴瀟瀟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30 被塗黑的歷史——格蘭.里根的「黑人藝術」∣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34 回望當代 '11–'20藝術大事記∣陳晞
36 '11–'20藝術大事記年表∣編輯部
56 呂佩怡和吳牧青談2011–2020十年文化藝術現象回顧∣陳思宇、陳晞
60 十年一瞬,回望藝術產業的現象與熱潮 吹動市場風向球的時代流變∣楊椀茹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64 小世界的大議題:微觀視角其實沒有比較不政治∣陳飛豪
68 從荷蘭歷史到臺灣歷史? 臺南市美術館「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展望世界的藝術」中的《惜別》∣劉錡豫
72 生成藝術「展」的問題∣張寶成
76 開放世界中的文化治理與地方創生:2023泰國雙年展觀察∣謝宇婷
80 茱麗.米若圖∣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2 從月津港到五條港 融入生活場域、再現歷史空間的燈節創新策展∣林昀熹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86 傳承・永續・共創人文新藝 「2023臺灣銀行藝術祭」頒獎典禮側記∣楊椀茹
88 混種生物及身體變形 嚴瑜哲藝術創作中的顛覆與超越∣嚴瑜哲、楊晴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01
ISBN:471929410002506
裝訂:平裝
頁數:92
讓文化成為社會革新的活水
文 ︳嚴瀟瀟
本期雜誌的專題,是一份稍顯姍姍來遲的回望,但我們對其定位並不僅限於「回顧」,而進一步希望在這個充滿變革機遇的時期,可以透過回溯一些脈絡的上游,來進一步理解當下發生之事、顯現之趨勢的來龍去脈,進而為下一步策略和行動帶來不同層面的啟示。
說這是個「充滿變革機遇」的時期,是有跡可循的。從占星學的角度來看,冥王星與土星分別在水瓶座與雙魚座的門檻上來回徘徊了好一陣,沖刷著我們的種種既有認知,意味著此時值得我們破除框架地去思考群體性事務,在迷霧中學會找到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價值。轉念的當下就可以是轉變的開始,但付諸行動才是社會可以向前走的推動力。回顧過去十年的臺灣社會,不難發現有許多勇於行動的人或團體,有些也勤於思考、也會隨變化而調整思考。理想狀態下,這樣一些各不相同的人或團體之間交錯對話與合作,交換思考也尊重和善用彼此的專業,本就並非鐵板一塊的社會就更有可能以多元生長的方式前進。
而藝術或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文化呢,其實本不應在社會公共事務的討論中、在選舉政見的交鋒中敬陪末座,反而當為社會前進提供想像與實驗的契機,若獲得行動的空間,也可以實際地發揮社會作用。
從政府出發的文化政策大都出於良善的立意而設,背後也蘊藏許多或隱或現的價值判斷,而在執行過程中不斷檢視,在審慎評估後大膽引入新機制,也不排斥失敗後再調整,從中引動的革新足以牽動更為深刻的社會轉型。當下數位工具的暴增和對多元價值的普遍共識,是社會的共同財富與助力,而文化政策本身便當如活水,有藉助外力而自我更新、也為社會帶去新解方的動能和活力。文化本身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如此。在轟轟烈烈的選舉結束、等待新局的此刻,視盟在去年底「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圓桌會議」後緊接著出版的一冊《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也不應被束之高閣,值得持續作為下一階段文化界與政府、與社會各界溝通所依託的藍圖。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