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Items - NT$0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NT$180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46期_07月號

封面標
陳界仁|倫敦克倫威爾藝術場
提姆.埃特|反紀念碑裡的創傷治療與記憶工事

COVER STORY
立木畫廊
安吉爾· 奧特羅

FEATURE
兩岸三地藝術市場近觀

書脊標
建築師x藝術家:見證島國人文風華|香港亞洲藝術市場|Pulima藝術節

內容試閱: https://issuu.com/artouch/docs/2021_7_jpg_

 

6 件庫存

生於憂患
WHAT AWARENESS OF CRISIS LEADS US TO

文|嚴瀟瀟

新冠疫情三級警戒進入第二個月,所有直接相關的議題、或是原本在大家認知中並不與疫情直接相關的議題都在發展、蒸騰與發酵中,讓即便是居家工作的人都時時感受到眾聲喧嘩的外界環境。牽涉範圍深廣的疫苗議題沸沸揚揚的同時,舉凡牽涉到公共衛生、民生與市場的,都在各行業、各領域內成為關注重點。文化部「藝文紓困4.0補助」六月初上路,藝文界的館舍、藝廊等紛紛加快數位化建制……本刊截稿前的藝文界最新動向,則有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針對不像餐飲業那般有需要「脫下口罩進食」行為的行業則會優先考慮鬆綁,近期皆有因休館而無緣與公眾見面的重要展覽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同步研擬解封後新的參觀機制。無論這是否會在短期內發生,或是否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新規範,都會對我們原本所習慣的方式帶來改變;而大至國家策略與產業方向,小至個人或社群的行為模式,皆是如此。

迄今延燒超過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不同領域、不同層面都發生了改變,而更關鍵的是,全人類似乎都「被迫」地在思維方式中植入某種憂患意識,原先行之有效的不一定再適用,原先日漸麻痺的或許也有機會為人所警覺,也有進入再討論空間的餘地。此時我們望向世界,或許也應該拋下成見與可能的怠惰,才能看得到、看得全面。在周邊的近鄰國度,過去的一個月我們看到了巴塞爾香港藝術展時隔一年回歸後呈現出的新氣象,看到了這一季春拍在香港、北京都收穫頗豐,也看到了斐列茲藝博會(Frieze Art Fair)將登陸首爾、與韓國畫廊協會密切合作推出新的藝博會。

這些都讓人不禁反觀和思考,台灣藝術產業、藝術生態應朝什麼樣的方向啟動新的能量,才能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足以走出一條獨特而有力的路?台灣有華人世界唯一較為完善的民主體制,也擁有資深而蓬勃的畫廊體系,以及深厚的藝術品收藏傳統,多元的藝文機構與活動結構,更不乏藝術創造的力度,這些顯而易見的特質如何得以優化組合,成為下一階段台灣文化發展的帶動力量?不少業界人士早已呼籲更具策略、更貼近國內外實際狀況的國家政策,與此同時,或許更加睿智、更易於去蕪存菁、而非激化對立的輿論導向,無論眼下還是長遠來看,都是當務之急。

重量 400 g
尺寸 28 × 21 × 1 cm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