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690
【購書贈品】想像的博物館:客廳裡的達文西,餐桌上的卡拉瓦喬……
用空間說名畫!名畫與空間的想像之旅——如果世界名畫任你掛,客廳、廚房、餐廳、臥室……美麗的維納斯,你會擺在哪?
19 件庫存
名畫與空間的想像之旅!
如果世界名畫任你掛,
客廳、廚房、餐廳、臥室……美麗的維納斯,你會擺在哪?
用空間說名畫!
豪華氣派的大廳掛上什麼畫最能吸引眾人的目光?
什麼畫擺在廚房會讓人食指大動、胃口全開?
青春浪漫的交誼廳放上什麼畫肯定提升速配指數?
嚴禁小三入侵,大老婆萬歲的主臥房最需要擺上什麼畫?
空間與畫作之間透露著什麼玄機?
空間對了,畫作看起來就大不同?
本書以建造一間住宅的概念為出發,為讀者設計了一座精彩有趣的「想像的博物館」,這間博物館不僅有客廳、廚房、餐廳、臥室,甚至還有浴室、遊戲間、情人房……作者把居住的生活空間化身成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再依各個空間的特色一一擺上適合的畫作,而藉由作者獨具創意的配置,藝術品背後的故事與複雜交錯的歷史背景,亦有了生動的連結,從而使我們更懂得畫作想要傳遞的訊息。
從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義到寫實主義,超過200幅的世界名畫,都在本書裡找到相應的空間。我們看見了正在大廳和聖家族一起迎賓的米開朗基羅、在浴室裡為馬拉垂淚哀悼的大衛、在臥房思索世界的起源的庫爾貝、或是在交誼廳跟維納斯交朋友的波提切利,空間對了,彷彿大師就在身邊與我們親密對話。因此,我們不僅懂了畫,瞭解空間與藝術之間的關係,更進而懂得在什麼樣的空間掛上什麼作品,提升了自己的美感品味,當然還不止此,連藝術史都懂了。
【本書特色】
1. 懂得買畫也要懂得掛畫:買畫是一回事,如何掛畫卻又是另一回事。什麼樣的空間該掛上什麼樣的畫,本書將告訴你哪些畫適合擺在大廳?哪些畫為什麼出現在廚房?哪些畫才是客廳的重點?畫作位置對不對,也關乎個人的美感與品味。
2. 超過200幅藝術史上的頂尖作品,涵括全世界著名博物館的經典館藏:沒有去過巴黎羅浮宮?嚮往遊覽義大利的烏菲茲美術館?翻開這本書,世界知名的博物館名畫都在作者營造的空間烘托下,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3. 不僅帶你認識世界名畫,更閱讀了一段精采輝煌的藝術史:作者藉由創立一座想像的博物館,透過不同的展示空間,以易讀、易懂、易理解的圖文並茂方式,在介紹世界名畫的同時,也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西洋藝術史。
【名人推薦】
黃禹銘|伊日美學生活總經理
鄭治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謝哲青|節目主持人、藝術史工作者
(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相關文章|如何欣賞一幅畫:「多花一點時間看」
相關文章|想像的博物館:餐廳裡的宴飲與靜物
➤ 追蹤典藏藝術出版Facebook和Instagram
➤ 尋找更多閱讀靈感 Artco Books Inspiration
作著|菲利普.達維里歐(Philippe Daverio)
全球知名的藝術評論家、文化專家、記者和電視節目主持人。1949年出生於法國亞爾薩斯的米盧斯(Mulhouse),現居米蘭。巴勒摩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Palermo)建築系專任教授及米蘭理工大學約聘教授,藝術雜誌 Art e Dossier 總編輯,文化藝術電視節目Passepartout(2000-2011)、Il Capitale(2012)主持人。
譯者|鄭百芬
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畢,天秤座A型,兩度於義大利錫耶納(Siena)大學進修,曾任外商公司義大利文口筆譯。醉心閱讀,酷好獨自旅行,熱愛台灣的山水自然,最大志願是當家庭廚娘。
謝辭 RINGRAZIAMENTI
序言 A MO’ DI PREFAZIONE
入口大廳 ANTICAMERA
沉思室 PENSATOIO
圖書館 BIBLIOTECA
交誼廳 GRAND SALON
餐廳 SALA DA PRANZO
客廳 PETIT SALON
娛樂室 SALA DA GIOCO E DELLE CURIOSITÀ
廚房 CUCINE
畫廊──大陽台 GRANDE GALERIE-LA BALCONATA
臥房 CAMERE DA LETTO
音樂廳 CAMERA DELLA MUSICA
教堂與花園 LA CHIESA E II. GIARDINO
索引Indici
作者:菲利普.達維里歐(Philippe Daverio)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11.4
ISBN:9789869225908
裝訂:精裝
頁數:384
入口大廳 ANTICAMERA
博物館的入口大廳與一般的入口大廳比起來,在建築上應該要較為豪華,才能夠與之匹配,尤其是我們這裡談得可是一座有規模的博物館。如此一來,借鏡散佈英國鄉間的別墅交誼廳,可說是順理成章,因為這裡通常是各種社交活動的中心,一般稱為「大廳」(Hall),它的作用與威尼斯宮殿主樓層的中央大廳一樣,向來具有會合點的功能,當它被當作較低樓層的庭院使用時,則稱之為「長廊式門廳」(Portego)。不過英國鄉間別墅的大廳是直接通向室外,而威尼斯式大廳則要從一樓的大階梯拾級而上才能進入。這也就是「大廳」與「長廊式門廳」不同之處,後者的大階梯通向樓上的房間,而長廊上也有許多道門通往一樓不同的房間。想像的博物館採用的就是這一種。所以在這座博物館裡,入口大廳的用途不是讓賓客等候用,而是作為一個與會的場所,因為會面有時是行動快速且祕而不宣的,有時則是精心策劃、深思熟慮過的,而這場所的用意就在於當有人從旁撞見,或多或少會有蜚短流長,與其讓謠言傳得天花亂墜,那麼還不如讓這「過客」看個仔細。入口大廳另外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每天都要換上新鮮的花朵。
多尼圓形畫
我實在沒有辦法不把這幅圓形畫放在樓梯的正下方。我們就從這裡由圓圈揭開序幕,而且是以一幅空前絕後的傑作來開場!這幅獨一無二,可搬動的畫作是米開朗基羅所繪,由佛羅倫斯商人安傑羅.多尼(Angelo Doni)委託繪製並買下,這名中產階級商人對這幅作品愛不釋手,西元1506同年又請拉斐爾畫了另一幅,由於他對成果十分滿意,便又再請拉斐爾替他內人畫了一幅,多尼夫人出身斯特羅齊家族,因此拉斐爾倍加用心,將多尼夫人畫得優雅又具有藝術美感。繼米開朗基羅這幅畫作之後的畫都改成了方形,至少那些有鑲框以及易於運輸的繪畫是如此。米開朗基羅有個競爭對手──達文西,若托斯卡裔的米蘭人達文西以卓越的繪畫為人稱頌,那麼托斯卡裔的羅馬人米開朗基羅則無時無刻都以雕塑的角度思考。當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幅畫時,雖然偶爾會從雕塑的角度抽離,但也只是一時片刻,當他的構思具體呈現在畫作後,可以看見他以高難度的設計表達了他對建築設計的癡迷。這就是新柏拉圖主義的高超技巧,看看聖母經他雕塑後的肌肉線條多令人滿意,這可是每個練習皮拉提斯的人又羨又妒的成果!
這幅畫可謂是一場古典裸體與以裸體為背景的絕妙對話,對宗教救贖亦有所助益。在這之後,米開朗基羅再度遇上了另一個競爭對手,在他諸事不順時,這個對手的事業卻一帆風順,平步青雲。我指的正是波提切利,他也多次畫過圓形畫作。利皮父子檔畫家──菲利浦.利皮(Fra Filippo Lippi, 約1406-1469)及小菲利浦.利皮(Filippino Lippi, 1457-1504)也一樣,只是他們的圓形畫如洗衣機的離心效果,所有的軀體都迎合圓圈的弧度而彎曲,好像這個圓圈就是魚眼鏡頭的焦點,或如前面提過的第一幅畫《阿諾菲尼夫婦》,由揚.范.艾克所繪的凸透鏡效果。米開朗基羅在這一點便勝出波提切利,因為米氏的圓形畫,無非是聖家族和古典兩者之間的完美組合,是一個圓滿的剪輯。它的圓形畫不強調光線,也不著重筆法,而是突顯整體的雕塑感。
聖徒烏蘇拉系列畫作之一:訂婚男女見面會
入口大廳裡有兩幅非凡的威尼斯風景畫特別引人注目,猶若歡迎參觀者的到來。在左邊牆面上的不遠處,則有一幅瓜爾迪的小型畫作,這幅畫作就如同收藏家的怪異收藏品,我不得不這麼做的原因,一來是出自對我內人的敬意,她是威尼斯人;二來是表達對小犬的感情,他的曾祖母長眠於水上墓園──聖米歇爾島(Cimitero di San Michele)。這裡共有三幅畫,之間的年代橫跨了兩個世紀,但畫裡卻有著共通點:潟湖海水獨有的腥鹹味、對威尼斯建築的讚揚、以及赫赫有名、精於描繪船隻的筆法。年代最久遠的畫,是出自維托雷.卡爾帕喬(Vittore Carpaccio, 1465-1525 / 1526)之手,他毫不避諱將自己的拉丁文簽名明目張膽地寫在正中央,就在旗竿基座上貼的捲曲文宣上,從這一點看來,可以感受到他對於完成這幅作品自豪萬分。
卡爾帕喬經常在畫上署名,這樣的手法吸引著觀畫者走近細看,近到彷彿可以聽見畫裡人物的喧騰。在場人物有因公必須出席的官員、神職者,或被強制要求參與的威尼斯市民(即使這樣的場合在市民的公共生活裡,顯得太過官僚)。在那年代悠遠的1495年,這幅畫有許多細節值得細細玩味。此時威尼斯仍渾然未覺它身為航運樞紐的歷史地位,已經隨著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而開始走下坡,畫裡仍可感受到一片歡欣鼓舞、欣欣向榮的氣象。畫家將用來支撐碼頭,深深固定在水底的樁柱描繪得鉅細靡遺,從停泊處接駁乘客到克拉克大帆船(Caracca)的快艇,也畫得絲絲入扣,你還可以看到這種小艇備有十支船槳。這幅畫裡的一切,都可作為研究當時歷史文化的文獻。
作著|菲利普.達維里歐(Philippe Daverio)
全球知名的藝術評論家、文化專家、記者和電視節目主持人。1949年出生於法國亞爾薩斯的米盧斯(Mulhouse),現居米蘭。巴勒摩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Palermo)建築系專任教授及米蘭理工大學約聘教授,藝術雜誌 Art e Dossier 總編輯,文化藝術電視節目Passepartout(2000-2011)、Il Capitale(2012)主持人。
譯者|鄭百芬
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畢,天秤座A型,兩度於義大利錫耶納(Siena)大學進修,曾任外商公司義大利文口筆譯。醉心閱讀,酷好獨自旅行,熱愛台灣的山水自然,最大志願是當家庭廚娘。
謝辭 RINGRAZIAMENTI
序言 A MO’ DI PREFAZIONE
入口大廳 ANTICAMERA
沉思室 PENSATOIO
圖書館 BIBLIOTECA
交誼廳 GRAND SALON
餐廳 SALA DA PRANZO
客廳 PETIT SALON
娛樂室 SALA DA GIOCO E DELLE CURIOSITÀ
廚房 CUCINE
畫廊──大陽台 GRANDE GALERIE-LA BALCONATA
臥房 CAMERE DA LETTO
音樂廳 CAMERA DELLA MUSICA
教堂與花園 LA CHIESA E II. GIARDINO
索引Indici
作者:菲利普.達維里歐(Philippe Daverio)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11.4
ISBN:9789869225908
裝訂:精裝
頁數:384
入口大廳 ANTICAMERA
博物館的入口大廳與一般的入口大廳比起來,在建築上應該要較為豪華,才能夠與之匹配,尤其是我們這裡談得可是一座有規模的博物館。如此一來,借鏡散佈英國鄉間的別墅交誼廳,可說是順理成章,因為這裡通常是各種社交活動的中心,一般稱為「大廳」(Hall),它的作用與威尼斯宮殿主樓層的中央大廳一樣,向來具有會合點的功能,當它被當作較低樓層的庭院使用時,則稱之為「長廊式門廳」(Portego)。不過英國鄉間別墅的大廳是直接通向室外,而威尼斯式大廳則要從一樓的大階梯拾級而上才能進入。這也就是「大廳」與「長廊式門廳」不同之處,後者的大階梯通向樓上的房間,而長廊上也有許多道門通往一樓不同的房間。想像的博物館採用的就是這一種。所以在這座博物館裡,入口大廳的用途不是讓賓客等候用,而是作為一個與會的場所,因為會面有時是行動快速且祕而不宣的,有時則是精心策劃、深思熟慮過的,而這場所的用意就在於當有人從旁撞見,或多或少會有蜚短流長,與其讓謠言傳得天花亂墜,那麼還不如讓這「過客」看個仔細。入口大廳另外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每天都要換上新鮮的花朵。
多尼圓形畫
我實在沒有辦法不把這幅圓形畫放在樓梯的正下方。我們就從這裡由圓圈揭開序幕,而且是以一幅空前絕後的傑作來開場!這幅獨一無二,可搬動的畫作是米開朗基羅所繪,由佛羅倫斯商人安傑羅.多尼(Angelo Doni)委託繪製並買下,這名中產階級商人對這幅作品愛不釋手,西元1506同年又請拉斐爾畫了另一幅,由於他對成果十分滿意,便又再請拉斐爾替他內人畫了一幅,多尼夫人出身斯特羅齊家族,因此拉斐爾倍加用心,將多尼夫人畫得優雅又具有藝術美感。繼米開朗基羅這幅畫作之後的畫都改成了方形,至少那些有鑲框以及易於運輸的繪畫是如此。米開朗基羅有個競爭對手──達文西,若托斯卡裔的米蘭人達文西以卓越的繪畫為人稱頌,那麼托斯卡裔的羅馬人米開朗基羅則無時無刻都以雕塑的角度思考。當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幅畫時,雖然偶爾會從雕塑的角度抽離,但也只是一時片刻,當他的構思具體呈現在畫作後,可以看見他以高難度的設計表達了他對建築設計的癡迷。這就是新柏拉圖主義的高超技巧,看看聖母經他雕塑後的肌肉線條多令人滿意,這可是每個練習皮拉提斯的人又羨又妒的成果!
這幅畫可謂是一場古典裸體與以裸體為背景的絕妙對話,對宗教救贖亦有所助益。在這之後,米開朗基羅再度遇上了另一個競爭對手,在他諸事不順時,這個對手的事業卻一帆風順,平步青雲。我指的正是波提切利,他也多次畫過圓形畫作。利皮父子檔畫家──菲利浦.利皮(Fra Filippo Lippi, 約1406-1469)及小菲利浦.利皮(Filippino Lippi, 1457-1504)也一樣,只是他們的圓形畫如洗衣機的離心效果,所有的軀體都迎合圓圈的弧度而彎曲,好像這個圓圈就是魚眼鏡頭的焦點,或如前面提過的第一幅畫《阿諾菲尼夫婦》,由揚.范.艾克所繪的凸透鏡效果。米開朗基羅在這一點便勝出波提切利,因為米氏的圓形畫,無非是聖家族和古典兩者之間的完美組合,是一個圓滿的剪輯。它的圓形畫不強調光線,也不著重筆法,而是突顯整體的雕塑感。
聖徒烏蘇拉系列畫作之一:訂婚男女見面會
入口大廳裡有兩幅非凡的威尼斯風景畫特別引人注目,猶若歡迎參觀者的到來。在左邊牆面上的不遠處,則有一幅瓜爾迪的小型畫作,這幅畫作就如同收藏家的怪異收藏品,我不得不這麼做的原因,一來是出自對我內人的敬意,她是威尼斯人;二來是表達對小犬的感情,他的曾祖母長眠於水上墓園──聖米歇爾島(Cimitero di San Michele)。這裡共有三幅畫,之間的年代橫跨了兩個世紀,但畫裡卻有著共通點:潟湖海水獨有的腥鹹味、對威尼斯建築的讚揚、以及赫赫有名、精於描繪船隻的筆法。年代最久遠的畫,是出自維托雷.卡爾帕喬(Vittore Carpaccio, 1465-1525 / 1526)之手,他毫不避諱將自己的拉丁文簽名明目張膽地寫在正中央,就在旗竿基座上貼的捲曲文宣上,從這一點看來,可以感受到他對於完成這幅作品自豪萬分。
卡爾帕喬經常在畫上署名,這樣的手法吸引著觀畫者走近細看,近到彷彿可以聽見畫裡人物的喧騰。在場人物有因公必須出席的官員、神職者,或被強制要求參與的威尼斯市民(即使這樣的場合在市民的公共生活裡,顯得太過官僚)。在那年代悠遠的1495年,這幅畫有許多細節值得細細玩味。此時威尼斯仍渾然未覺它身為航運樞紐的歷史地位,已經隨著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而開始走下坡,畫裡仍可感受到一片歡欣鼓舞、欣欣向榮的氣象。畫家將用來支撐碼頭,深深固定在水底的樁柱描繪得鉅細靡遺,從停泊處接駁乘客到克拉克大帆船(Caracca)的快艇,也畫得絲絲入扣,你還可以看到這種小艇備有十支船槳。這幅畫裡的一切,都可作為研究當時歷史文化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