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姚瑞中〈巨神連線〉榮獲第16屆台新視覺藝術獎!
「欲」、「神」之間的連線與距離──
「若將巨大神像比擬為超級電腦,筆記電腦可視為小尊神像供奉在家,電腦主機需要與伺服器連線才能展現其神通廣大,神像透過法師念咒開光就像電腦需要開機密碼,分神出去的眾多神像需要與主神連線……」
臺灣宮廟文化獨步全球,舉凡奇人異士、文人騷客、販夫走卒皆在此叩首,善男信女、黑白兩道、三教九流無不跪拜。本書以地毯式搜索,拍攝三百餘尊中、大型神偶,全面呈現臺灣民俗文化中獨特的人文地理景觀,展現超越宗教建築、民俗活動或信仰儀式的「欲力具體化」。
《巨神連線》攝影集,是藝術家姚瑞中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在臺灣與金門、馬祖、澎湖各處田野走尋,以底片拍攝、銀鹽相紙沖洗,然後再委由老師傅一張張掃圖,而後設計接手又花費半年多的時間,一張張修圖去髒點、討論並編排而成,無關信仰,但神偶雕像底下,是一重又一重的意念、執著與行動所鋪就而成的欲力呈現。
【聯合推薦】
林志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林宏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副教授兼美術學系主任)
黃建宏(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郭力昕(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龔卓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徐文瑞(獨立策展人兼藝評家)
相關文章|全境觀伺之眼 談「巨神連線」系列的攝影實踐
訪談影音|姚瑞中談台灣當代藝術:巨神連線
➤ 追蹤典藏藝術出版Facebook和Instagram
➤ 尋找更多閱讀靈感 Artco Books Inspiration
作者|姚瑞中(YAO JUI-CHUNG)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曾代表臺灣參加國際展覽:
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橫濱三年展、2009年亞太三年展、2010年台北雙年展聯動計劃、2012年上海雙年展、2013年北京攝影雙年展、「集群藝術獎」得主、2014年深圳國際雕塑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英國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公眾獎」、2015年亞洲雙年展、2016年雪梨雙年展。
●曾任職務:
1992年曾擔任天打那實驗體團長、1994年楊德昌電影美術指導、2006-2009年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等工作。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實踐大學、台北教育大學;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以及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
●藝術創作:
專長為攝影、裝置及繪畫。其作品涉獵層面廣泛,主要探討人類一種荒謬處境,其代表作品包括探討台灣主體性問題的《本土佔領行動》(1994)、顛覆中國近代史政治神話的《反攻大陸行動》(1997),以及探討後殖民主義的《天下為公行動》(1997-2000),與「行動三部曲外一章」的《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2002)等等。
自2005年起整理過去十五年在台灣各處踏查所拍攝的廢墟照片,歸納了包括工業、神偶、建築及軍事廢墟四大部份,呈現台灣在全球化潮流與特殊歷史背後中,所隱藏著的龐大意識形態黑洞,延續「人類歷史的命運,具有某種無可救藥的荒謬性!」的創作主軸。
2007年後開始繪製《忘德賦》(2007)、《世外塵》(2008-2012)、《如夢令》(2008-2011)、《恨纏綿》(2009)及《甜蜜蜜》(2010-2012)……改寫並挪用中國美術史經典畫作,再將其轉化成個人生活或真實故事,試圖將宏大史詩文本轉化為私微自傳敘事,以「偽山水」策略對所謂的正統性進行篡位。
2010年至2016年帶領二百二十餘位同學返鄉進行《海市蜃樓I、II、III、IV、V-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拍攝計劃,以「微型文化行動」概念提醒社會大眾並提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出版品及展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出版著作:
《台灣裝置藝術1991-2001》(2002)、《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Since 1999》(2003)、《台灣廢墟迷走》(2004)、《台灣行為藝術檔案1978~2004》(2005)、《流浪在前衛的國度》(2005)、《廢島》(2007)、《姚瑞中》(2008)、《人外人》(2008)、《幽暗微光》(2009)、《逛前衛》(2010,合著) 、《恨纏綿》(2010)、《海市蜃樓》(2010,編著)、《海市蜃樓II》(2011,編著)、《萬歲山水》(2012)、《萬萬歲》(2013)、《海市蜃樓III》(2013,編著)、《小幻影》(2013) 、《海市蜃樓IV》(2014,編著) 、《海市蜃樓V》(2016,編著) 、《Mirage》(2016,編著)、《好時光》(2016) 、《腦殘遊記》(2016)等書。
●個人網站:www.yaojuichung.com
作者|姚瑞中(YAO JUI-CHUNG)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曾代表臺灣參加國際展覽:
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橫濱三年展、2009年亞太三年展、2010年台北雙年展聯動計劃、2012年上海雙年展、2013年北京攝影雙年展、「集群藝術獎」得主、2014年深圳國際雕塑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英國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公眾獎」、2015年亞洲雙年展、2016年雪梨雙年展。
●曾任職務:
1992年曾擔任天打那實驗體團長、1994年楊德昌電影美術指導、2006-2009年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等工作。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實踐大學、台北教育大學;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以及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
●藝術創作:
專長為攝影、裝置及繪畫。其作品涉獵層面廣泛,主要探討人類一種荒謬處境,其代表作品包括探討台灣主體性問題的《本土佔領行動》(1994)、顛覆中國近代史政治神話的《反攻大陸行動》(1997),以及探討後殖民主義的《天下為公行動》(1997-2000),與「行動三部曲外一章」的《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2002)等等。
自2005年起整理過去十五年在台灣各處踏查所拍攝的廢墟照片,歸納了包括工業、神偶、建築及軍事廢墟四大部份,呈現台灣在全球化潮流與特殊歷史背後中,所隱藏著的龐大意識形態黑洞,延續「人類歷史的命運,具有某種無可救藥的荒謬性!」的創作主軸。
2007年後開始繪製《忘德賦》(2007)、《世外塵》(2008-2012)、《如夢令》(2008-2011)、《恨纏綿》(2009)及《甜蜜蜜》(2010-2012)……改寫並挪用中國美術史經典畫作,再將其轉化成個人生活或真實故事,試圖將宏大史詩文本轉化為私微自傳敘事,以「偽山水」策略對所謂的正統性進行篡位。
2010年至2016年帶領二百二十餘位同學返鄉進行《海市蜃樓I、II、III、IV、V-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拍攝計劃,以「微型文化行動」概念提醒社會大眾並提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出版品及展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出版著作:
《台灣裝置藝術1991-2001》(2002)、《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Since 1999》(2003)、《台灣廢墟迷走》(2004)、《台灣行為藝術檔案1978~2004》(2005)、《流浪在前衛的國度》(2005)、《廢島》(2007)、《姚瑞中》(2008)、《人外人》(2008)、《幽暗微光》(2009)、《逛前衛》(2010,合著) 、《恨纏綿》(2010)、《海市蜃樓》(2010,編著)、《海市蜃樓II》(2011,編著)、《萬歲山水》(2012)、《萬萬歲》(2013)、《海市蜃樓III》(2013,編著)、《小幻影》(2013) 、《海市蜃樓IV》(2014,編著) 、《海市蜃樓V》(2016,編著) 、《Mirage》(2016,編著)、《好時光》(2016) 、《腦殘遊記》(2016)等書。
●個人網站:www.yaojuich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