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歐美重要的藝術機構紛紛吹起了中國水墨風向。包括去年大英博物館中國和中亞收藏策展人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曾策畫「現代中國水墨畫」一展;英國薩奇畫廊的「墨:中國藝術」,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即將舉辦的「水墨藝術在當代中國(暫譯)」等等,「這個繪畫類型在亞洲和西方策展人、藏家中間越來越受矚目了。」史明理特別提到。
當代水墨可能是一個新的藝術市場項目,卻不是一個新創的藝術流派-從古至民國初,水墨畫幾乎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繪畫形式。因而除了作為藝術類別與材料,對於水墨的討論,我們還存有一種特殊情感。在經過近代創新的發展,水墨已然不是只有亞洲的藝術愛好者才能理解,越來越多西方人開始欣賞它。因而,我們更應思考水墨藝術,是否該從民族性與媒材性中跳脫出來?能否積極地與當下現實對話,走出自身的當代樣貌?本期《今藝術》將有深入的探討。
EDITORIAL 編輯手記
72 當代水墨熱潮再現∣高子衿
COLUMN 今專欄
74 對文化部成立藝術銀行的一些觀察與期待(一)|王嘉驥
76 服務的藝術∣馮光遠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78 Artforum│林心如
NEWS焦點新聞
80 新聞集錦 國際.中國.台灣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92 打造一座友善的藝術城市——台南市長賴清德談文化政策與發展│賴依欣
94 城市老屋中的藝術饗宴——台南新藝獎│賴依欣
96 入駐日式老屋的南方美夢—「321 巷」藝術聚落開張│張玉音
FEATURE 專題企畫
歷史反思與身分疆界──當代水墨的新視野
99 當代中國水墨畫的創新之需│林似竹Britta Erickson
105 畫史–傳統與媒介——當代水墨的視覺句法與知識秩序│魯明軍
110 水土之爭——探台灣水墨藝術本土藝術的美學意識|高千惠
116 袁旃——傳統與當代的漫遊者|林怡秀
117 徐冰——前衛與傳統是互為表裡│高子衿
118 楊詰蒼——衝擊作為一種推動力│高子衿
119 徐累——在皎潔的月光下遇見寧靜的東方│吳樹安
120 邱志杰——星叢式的藝術生產│吳樹安
121 姚瑞中——異方山水│林怡秀
122 林東鵬——遊微觀,探覓「真」│張玉音
123 郝量——水墨新秀體內的古老靈魂│吳樹安
124 卸下文化包袱的新山水生產形式│王咏琳
127 透過影像詮釋水墨「格物致知」的內在法則——吳季璁作品觀察│王咏琳
128 比毀壞更為荒涼的現代風景——楊泳梁作品觀察│王咏琳
REVIEW 深度評論
130 藝術家如何參與世界的模型——以吳權倫作品的變形和素描為例│鄭文琦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34 關於蘇笑柏的懷舊│吳亞男
138 蘇笑柏談五種特質——慢熟、追求、完美、能力及文化│吳亞男
142 山.水——夏一夫|林怡秀
144 率性恣游遨——夏一夫談個性山水|高子衿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45 愛.慾影像——阿德里安.巴契的「過境生活」展│王馨梨
148 對身體與生命的無盡提問——法蘭西斯.培根在東京|黃亞紀
152 自治區——保持距離的批判力量│吳亞男
156 凝視,無情與厄運——蘇菲.卡爾:末次和首次│胡德揚
158 沙迦雙年展:沙漠中的藝術綠洲|吳亞男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60 特展現代啟示錄——弔「武丁與婦好」│連俐俐
164 票價為誰而漲——博物館的經濟社會學│黃心蓉
166 匯異流——「第11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觀察團總論│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70 精疲力竭中,小碎步前行——記《春之祭》與《穆勒咖啡館》│龔卓軍
174 0的簡史——存在的不存在│李立鈞
176 怎樣看見搖滾樂(十)│顏峻
178 Becoming Involving / Dissolving in–between:談河床劇團「開房間」計畫│林正尉
SNG 展覽直擊
180 展覽現場傳真 中國.台灣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09 「藝術新聲」台灣七校美術系畢業生推薦展|李足新
210 吳學讓世紀新墨之路|白雪蘭
212 中堅的失落——新地平線柯適中|王素梅
214 被漫遊的香氣所傷——側寫Pamela Hevia│林冬吟
CALENDAR 展覽快訊
215 展覽月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