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再見中國城
「這是一個混雜的空間,一個不容易一概而論的空間,一個看起來可怕但又那麼多人嘗試正常生活的空間。」
在台南市中正路尾端,由李祖原設計的「中國城」從極盡時尚摩登的消費場所轉向沒落,我們應該如何抓住這處濃縮了台南人生活記憶的奇異空間當中,一息尚存的文史氣味與色彩?本期專題從政策與歷史面梳理,輔以法國公部門一項與藝術家合作的影像實驗,探討文化遺產如何存活於現代的解決方案。
第二專題「香港巴塞爾展前報」中,從畫廊角度出發,討論如何考慮參展策略與藝術圈的生態觀察,提供更全面的展前視野!
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62 台南記憶.中國城|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4 全球經濟泡沫中的「偽」藝術︱王嘉驥
66 命名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新聞
68 國際.中國.台灣
◎ FEATURE I
I
82 再見中國城 消逝地景攝影到雲端考古︱(企畫)高子衿
84 隨運河輪轉的城 台南與中國城︱賴依欣
88 情色摩登 台南中國城-極樂惡所︱凃倚佩
92 如果地震沒有來過..地景、公權力與委託攝影︱連苔嵐
96 文化遺產的危機 數位時代的解決方案︱林怡秀
II
98 在藝博潮流中覓境 香港巴塞爾展前報
100 台灣畫廊的國際性藝博策略︱林怡秀、吳樹安、高子衿、張玉音
◎ REVIEW 深度評論
110 午夜之後1 一個人轉電視 關於蘇匯宇「午夜埸」中的情慾身體︱王聖閎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14 融匯東西、輕靈飄逸 李華弌︱索倫.麥理肯
116 黃承遠的人體藝術思維|曾長生
◎ ART TALK 相談室
120 小漢斯談「香港首秀」:我從末做過這樣一個展覽︱周婉京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24 紐約藝術地位的警鐘? PS1當代藝術中心「大紐約」展︱李雪萍
128 傾圮的明日 台灣當代攝影四人展︱余小蕙
132 敢於清算過去-愚徹的自我偈 井上有一生誕百年紀念展︱龔卓軍
136 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林怡秀
140 回溫的銀鹽、影像的尺度 從《日本11982》談阮義忠的攝影觀︱張玉音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44 甦醒的韓國藝術市埸︱ artprice
146 喬裝成志工的無償勞動陷阱(下):一埸無私奉獻之夢的後現代性裂解︱陳韋臻
148 乙末年:韓國藝界的多事之秋 被要求「不要談政治」的藝術家︱楊爾寧
150 以區域性、本土化色彩立足 2016印度藝術博覽會︱閑原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52 迎向百態叢生的高齡化社會 2016金穗獎作品的幾點觀寮︱曾芷筠
156 永不降落的紙飛機 白盒子中的物理︱林怡秀
158 以科學為名的審美與人性 蘇文琪 X 林沛瑩「Arts@CERN」駐村計畫︱張玉音
160 他往宇宙跨,她在生活唱 關於《宇宙掉了一顆牙》︱張玉音
◎ SNG 展覽直擊
162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84 走入夢境的血色帷幕 孫培懋個展︱伊日藝術
186 悠然 詩性而充滿動能的藝術之鑰︱林小雲
188 依傍港灣的璀璟新星 第二屆中心藝術博覽會
190 女性.社會.主體 張李德和的書畫藝術及其現代文化身分︱白適銘
191 全城藝動.亮點港灣 第八屆亞洲當代藝術展
◎ CALENDAR 展覽快訊
192 展覽月報|編輯部
作者:典藏今藝術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3.1
ISBN:
裝訂:
頁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