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典藏庫房學
台灣一年有近300天的相對濕度逾70%,不但易於誘發過敏體質者不適,對於珍貴藏品或是高價位的藝術品,無論是在保存維護或展示方面,亦是極大的威脅因素。對於擁有眾多腹藏的美術館而言,庫房是展品的最重要也最長時間存放的空間。本期今藝術揭開庫房的神秘面紗,為你介紹美術館的典藏庫房學。
另一方面,香港持續上演的事件與抗爭,在情勢混亂之際,依然迎來了巴塞爾盛會與M+博物館的開幕,究竟香港藝術圈目前的質變如何進行?又走到了哪裡?請見本期特別報導!
本期主題:典藏庫房學
台灣一年有近300天的相對濕度逾70%,不但易於誘發過敏體質者不適,對於珍貴藏品或是高價位的藝術品,無論是在保存維護或展示方面,亦是極大的威脅因素。對於擁有眾多腹藏的美術館而言,庫房是展品的最重要也最長時間存放的空間。本期今藝術揭開庫房的神秘面紗,為你介紹美術館的典藏庫房學。
另一方面,香港持續上演的事件與抗爭,在情勢混亂之際,依然迎來了巴塞爾盛會與M+博物館的開幕,究竟香港藝術圈目前的質變如何進行?又走到了哪裡?請見本期特別報導!
典藏今藝術編輯群
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54 文資法修法,保存力道仍不足|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56 對新政府文化部長的一些期待︱王嘉驥
58 魯蛇的藝術︱馮光遠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60 高橋明也:美術館的幕後-為了製造有魅力的展覽︱岩切澪
62 esse arts + opinions:監視資本主義與後網絡自我定位︱詹育杰
◎ NEWS 新聞
64 國際.中國.台灣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76 雲間風度 專訪王劼音|漆瀾
84 鄭路的搖滾式顛覆|王曉孟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86 正視歷史爛帳,昂首構想未來 第20屆雪梨雙年展︱丘德真
90 從褪下神祕面紗到促進跨領域創造 馬耶特談21世紀的梅迪奇莊園︱余小蕙
94 賽伯格做為介入歷史的意象 六本木十字路2016:我的身體,你的聲音︱許芳慈
96 海的復權/賦權 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賴依欣
100 烏托邦-異托邦 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林怡秀
104 非常上癮 日常生活美學的再延伸|林姿君
108 倪氏寓言 倪再沁紀念回顧展|閑原
◎ FEATURE
112 典藏庫房學︱(企畫)高子衿
114 從後台變主埸 荷蘭博曼斯美術館的「開放式典藏」︱黃心蓉
116 寺田倉庫 以文明實庫自許的藝術品倉儲︱楊欣儒
118 蒐而不「聽」的庫房學 施俊兆的藝術品倉儲管理︱(採訪)高子衿、張玉音(整理)張玉音
120 藝術品的入藏程序 試以國立台灣美術館新典藏庫為例|高子衿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24 藝術,在雨傘運動之後|約翰百德(John Batten)(翻譯)孫以臻
128 花邊新聞更值錢 論香港的藝評生態︱楊承謙
130 請(勿)觸碰作品 藝聚空間,關於隨機的偶遇︱梁實山
132 百貨應百客 Art Central的平行道|梁實山
134 國際畫廊,仍舊事個入港 MDC推出嚴培明首展|周婉京
136 被隱身的族群|林怡秀
◎ REVIEW 深度評論
138 美術館里的長夜無眠 關於蔡明亮的《無無眠》 及其影像裝置︱王聖閎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42 做為紀錄片現代性前行孤星的《劉必稼》︱張世倫
146 對話吳文光 從「村民影像計劃」到「民間記憶計劃」︱(探訪)林木材(記錄整理)陳婉伶、毛幼妮、何思瑩
150 當「公共」成為資本家眼中的一粒沙 《四方報》劇終︱陳韋臻
152 台灣漫畫的死與新生 以「打開羅浮宮九號」收藏廳為例︱羅禾淋
156 記憶即認同?《永別書》與女同志書寫|蔡雨辰
158 台新藝術獎 2015 年度觀察報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SNG 展覽直擊
162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88 獨立異行的葉世強︱漢雅軒
190 「品質」為最高指導原則 福爾摩沙系列博覽會︱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
192 袁金塔東方新水墨的跨文化現代性|曾長生
197 看見身體風景 Patricia Piccinini的奇幻魔力︱毓繡美術館
198 「穿越」之外 客家視覺藝術當代微觀|黃文勇、蔡文祥
202 日常之失常|陳冠君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03 展覽月報|編輯部
作者:典藏今藝術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5.1
ISBN:
裝訂:
頁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