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荷蘭當代攝影 
—— 
荷蘭國土面積、人口數量規模不大,在當代攝影及其社群生態的發展上,卻有著相當亮眼的成績。本期專題與Lightbox攝影圖書室合作,從荷蘭美術館的展覽與收藏策略、攝影藝博會與攝影節、攝影教育、跨領域的當代創作與研究課程,乃至多元的發表平台,全方位檢視荷蘭當代攝影生態,除了能作為我們發展台灣當代攝影的典範,也可以是當代藝術其它領域的參考。


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66 洛克菲勒這個姓∣林亞偉 
◎ COLUMN 今專欄 
  68 「無米樂」的希望∣洪三雄 
  70 如何帶國中小學玩科技藝術∣耿一偉 
  72 藝術品與比特幣投資∣姚謙 
  74 馬尼拉美術館巡禮∣曾文泉 
  76 跨世代藝術策展∣簡秀枝 
◎ NEWS 焦點新聞 
  78 繆思的指控 #MeToo風波震盪攝影界|張馥 
  80 藝博會互助機制 由大型畫廊補貼後起之秀?|胡思敏 
  80 吳大羽之作加入西方豪門畫廊?|林亞偉 
  82 紐約拍賣週 聚焦馬歇爾|林亞偉 
◎ ART TALK 相談室 
  84 現代性、跨地域、跨文化 凱薩琳.大衛談龐畢度中心的全球化藝術視野和當今美術館運作的陷阱|余小蕙 
  88 陳彧凡、陳彧君:十年「木蘭溪」|嚴瀟瀟 
◎ PEOPLE 藝流人物 
  92 十年回首與前瞻 谷浩宇:做一個橋梁的角色|楊椀茹 
◎ COLLECTOR 收藏家 
  96 三位一體的多重身分:阿拉里奧集團創辦人金昌一|簡秀枝 
  98 建築與當代藝術在時光中匯流 阿拉里奧首爾美術空間|簡秀枝 
◎ ARTIST 藝術家 
  102 形色之外,創作者的半世紀幾何戰爭 從「幾何原本」與「無限小」新解霍剛的幾何抽象|吳牧青 
◎ FEATURE 專題企畫 
  106 荷蘭當代攝影|企劃/Lightbox攝影圖書室 
  108 攝影美術館的創立與價值 荷蘭攝影博物館與海牙攝影美術館的發展現況|曹良賓 
  110 傳統與當代的攝影共振 Foam與Huis Marseille|沈柏逸 
  112 荷蘭主要的國際攝影節 布雷達、北極光與納爾登|羅晟文 
  114 攝影博覽會的潛能與想像 Unseen攝影博覽會|沈柏逸 
  116 荷蘭攝影教育:攝影創作的起點與自由 聖尤斯特藝術學院|羅晟文 
  118 荷蘭攝影教育:跨領域的學習與挑戰 萊頓大學|黃祥昀 
  120 多元組織與新秀平台|羅晟文、黃祥昀、曹良賓 
  122 綜合討論 問題意識與個人觀點|羅晟文、黃祥昀、曹良賓、沈柏逸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24 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 現當代藝術專場|編輯部 
  128 俯仰古今——「瞻麓齋」、「顧景舟」紫砂藝術專場|編輯部 
  130 從眾消費到訂製時代 奢侈品的收藏價值|編輯部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132 洛克菲勒收藏傳奇 連結公有與私人的慈善事業|王逸旻 
  138 洛克菲勒家族與藝術 收藏和贊助|王德育 
  144 世紀拍賣,不同凡響 洛克菲勒珍藏總成交逾8億美元|張馥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48 藝術孵化器 矽谷開放工作室|楊智婷 
  150 「悄聲騷動」與策展力下的隱晦美學|嚴瀟瀟 
  152 不老的青春,和自己PK 悍圖社20週年回顧展|陳意華 
  156 秘境與現實的交互作用|楊爾寧 
  158 觀照東南亞藝術另一視點 從香港的東南亞相關展覽出發|鄧芷茵 
  162 超越種族,跨越國界 電影與藝術的密不可分|吳華 
  164 喬治.康多的崛起 解碼康多藝術語言|artprice(翻譯)陳文瑤 
  166 朝向一種集體想像的「作者論」 2018 TIDF所透露出的1960年代先鋒風貌|嚴瀟瀟 
  168 2018TIDF之聲識論|陳智廷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70 紐約古根漢中國藝術展「單手拍掌」 以藝術挑戰技術化的未來?|楊天帥 
  174 用影像見證、記錄、保存歷史和記憶的時空旅人 「克里斯.馬克:一位導演的七條命」|余小蕙 
  178 山姆.詹克斯:流變之身|羅伯特.瑪孔納奇(翻譯)黃亮融 
  180 形上與形下的表達  豪瑟沃斯香港加斯頓個展|鄧芷茵 
  182 半生苦楚的孤獨美學 史博館王攀元遺作展|簡秀枝 
  186 喚起對台灣前輩藝術家的珍視 「傳承/可見與未可見」|林亞偉 
  190 常玉與布拉克的畫外對話|林亞偉 
  192 信仰的想像與人類思維的邊境 彭泓智個展「煮山川」|陳飛豪 
◎ ART FAIR藝博會直擊 
  194 翻轉關鍵的95% 台北新藝博的成功之道|陳意華 
  200 紐約春季藝術週雙雄會 斐列茲與歐洲藝術博覽會|胡思敏 
  204 JINGART北京首秀落幕 實力詮釋「小而精」|劉靜 
◎ PREVIEW拍賣預告 
  208 中誠2018春季拍賣會 經典匯聚展望當代|編輯部 
  210 北京誠軒2018年春季拍賣會 百餘件珍品齊聚|編輯部 
◎ SNG 展覽直擊 
  212 台灣.北京.香港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30 傳承:可見與未可見 台灣藝術史的軌跡|林育淳 
  234 不存在眼睛可見的真實 志鎌猛創作語彙|曾敏雄 
  236 當代藝術之城紐約 看見台灣再生鋼纜藝術|王維薇 
  238 一個想像的相遇場所 關渡美術館「未來劇場」|王品驊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6.1
ISBN:
裝訂:
頁數:
2015中國書畫拍賣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