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680 NT$510
幻影建築:世界頂尖建築師最想建造的50個夢幻建築
從中世紀、文藝復興到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50個顛覆傳統的建築設計,影響過去也將改變未來!
這些天馬行空又極具開創性的作品,終因種種原由如政治、資金缺乏、原物料短缺或是太過前衛、建造困難等等因素,只停留在計劃、製圖或模型階段,然而時至今日卻依然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它們被留存下來,見證了曾經可能的美好與輝煌,甚至影響了後代人們對世界的想像。
20 件庫存
《幻影建築:世界頂尖建築師最想建造的50個夢幻建築》看見開創性的建築手稿與設計!
大教堂、宮殿、監獄、紀念碑、摩天大樓、理想城市……
從中世紀、文藝復興到二十一世紀的今日,50個顛覆傳統的建築設計,影響過去也將改變未來!
一座直達天際的無窮塔、一棟1.6公里高528層的摩天大樓、
一座紀念法國國王的象形凱旋門、一個覆蓋曼哈頓市中心的巨型圓頂,
只要建築師存在的一天,我們就可以期待美好的未來!
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到啟蒙運動的嶄新視野;從十九世紀的城市擴張再到二十世紀的科技美夢,建築師們始終針對城市的問題提出解決之道,並且探索著更美好的生活願景。他們打破陳規的創意與想像,為我們開拓出一條展望未來的道路。
為了防治傳染病的散播,達文西設計出能控制瘟疫蔓延的錯層城市;十八世紀法國學者布雷高達150公尺的牛頓紀念碑,有機會成為當時世界最高的建築物;貝爾.紀迪斯會旋轉的空中餐廳,對未來主義建築產生深遠影響;磯崎新的空中城市,建築如葉子般向外延伸,有如生長在天空中的公寓,為城市重新定義……
這些天馬行空又極具開創性的作品,終因種種原由如政治、資金缺乏、原物料短缺或是太過前衛、建造困難等等因素,只停留在計劃、製圖或模型階段,然而時至今日卻依然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它們被留存下來,見證了曾經可能的美好與輝煌,甚至影響了後代人們對世界的想像。
【媒體好評】
色彩豐富且非常有趣的一本書,描繪50座人們幻想中的建築。──《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如果你不知道該送你的家具設計師什麼禮物──現在你的問題解決了。──《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幻影建築的低迴之聲使讀者著迷。──《鄉村紳士報紙》(The Field Magazine)
這是為了你生活中的那些夢想家們而製作的奇幻之書。──《地鐵報》(The Metro)
作者|菲利浦.威爾金森
菲利浦.威爾金森是橫跨多項領域的自由撰稿者與作家,並在多家出版社擔任編輯委員。至今已出版五十多本書,橫跨藝術、宗教、音樂、建築等方面,暢銷全球,翻譯多達二十種語言版本。作品包括劃時代的《英格蘭建築專著》(The English Buildings Book)、屢獲殊榮的《驚奇建築》(Amazing Buildings)、《英格蘭修道院與法蘭克.洛伊.萊特》(England’s Abbeys and Frank Lloyd Wright),以及與 BBC專題系列「重建」有關的若干著作。翻譯成中文的作品有:《改變音樂的50種樂器》(積木文化)、《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祕密》(時報文化)、《細看建築:深度欣賞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傑作》(大石國際文化)等等。菲利浦.威爾金森現居於牛津。
譯者|胡孝哲
一九八六年出生於台北。目前作為一名自由譯者持續探究自由的定義為何。生活在文學與音樂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工作與休息之間。持續累積譯著中。
引言
第一章:理想世界
聖加爾修道院 The Abbey of St Gall
博韋主教座堂中殿 Beauvais Cathedral Nave
斯福金扎市 Sforzinda
理想城市 Ideal City
錯層城市 Split-Level City
基督城 Christianopolis
第二章:啟蒙視野、怪異奇想
懷特霍爾宮 Whitehall Palace
聖保羅大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
凱旋象 The Triumphal Elephant
皇家鹽廠 Royal Saltworks
艾薩克·牛頓紀念碑 Cenotaph for Isaac Newton
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Library
圓形監獄 Panopticon
第三章:擴張之城
新和諧村 New Harmony
金字塔墓 Pyramidal Cemetery
衛城宮殿 Palace on the Acropolis
泰晤士河三層堤防 Three-Level Thames Embankment
維多利亞大道 Great Victorian Way
里爾主教座堂 Lille Cathedral
瓦特金塔 Watkin’s Tower
國家歷史暨藝術展覽館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and History
第四章:不落窠臼
國際展演音樂廳 Concert Hall for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魅力酒店 Hotel Attraction
立體之家 Maison Cubiste
新城 Citta Nuova
第三國際紀念碑 Monument to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休閒涼亭 Pleasure Pavilions
弗里德里希大廈 Friedrichstrasse Skyscraper
埃羅·沙里寧的論壇報大廈 Tribune Tower by Eliel Saarinen
阿道夫·路斯的論壇報大廈 Tribune Tower by Adolf Loos
第五章:輻射之城
雲端鋼鐵 Cloud Irons
玻璃屋 Glass House
光輝城市 Ville Radieuse
橋上的公寓 Apartments on Bridges
全能劇場 Total Theatre
空中餐廳 Aerial Restaurant
天主教教堂 Catholic Cathedral
伊利諾州大廈 The Illinois
新諾舍 New Norcia
第六章:未來
東京灣計劃 Tokyo Bay Plan
無盡之屋 Endless House
空中城市 Clusters in the Air
行走城市 Walking City
紐澤西走廊 Jersey Corridor
國家聖殿 National Shrine
曼哈頓的圓頂 Dome Over Manhattan
峰俱樂部 The Peak
無窮塔 Tour Sans Fins
曼谷超建築 Bangkok Hyperbuilding
亞洲石堆 Asian Cairns
參考書目 SELECT BIBLIOGRAPHY
圗片出處 PICTURE CREDITS
作者:菲利浦.威爾金森 ( PHILIP WILKINSON )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9.12.10
ISBN:978-957-9057-54-7
裝訂:精裝
頁數:248
艾薩克.牛頓紀念碑
更勝大金字塔的球形紀念碑
伊托尼─路易.布雷,1784年
1784年,法國一位寂寂無聞的建築師的設計圖掀起了一陣波瀾,不論是在形式或者規模上,都令人讚嘆。攤開伊托尼-路易.布雷的一系列設計圖,一座完美的球形建築物躍然於紙上。它被稱為艾薩克.牛頓紀念碑或者衣冠塚。這座不可思議的建築從來沒有真正問世,但是它一直在後進建築師的心上縈繞。想要瞭解原因,我們就要從布雷球體設計的時代背景說起。
十八世紀,一場涉及哲學與科學領域的運動影響了整個歐洲,這場運動被稱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哲學家對舊有的道德標竿提出了質疑,尤其是教會,並且堅稱理性主義才是人類思想與行為的最佳依據。法國是啟蒙運動的核心地區之一,也是伏爾泰與狄德羅等哲學家、作家的家鄉。啟蒙運動所帶來的不只是理性主義的氛圍。人們也開始追求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在新的秩序下,人權得以抬頭,貴族階級與教會不再一手掌握權力。
這樣的變革對建築產生了怎麼樣的影響?我們或許可以在布雷身上找到答案,當時的主流是虛華的洛可可風,布雷反對與國王、貴族歡樂宮庭生活有所聯結的洛可可風,提倡重拾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秩序。在建築形式上,他也非常熱衷於從自然和「純粹」幾何中去獲取想法。布雷是一名學者,並沒有完成許多傳於後世的建築作品。但是他所發表的計畫都非常出人意表,其為1727年過世的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暨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所設計的紀念碑,便是其中之一。
牛頓是影響力最為深遠的科學家之一,也是當代的思想先驅。涉足力學、光學以及微積分等領域,他所提出的運動定律以及萬有引力定律為我們奠定了探索物理世界的基礎。這些貢獻,以及牛頓為其發現所提出的數學證明,讓他成為啟蒙運動中的重要人物。
為了紀念這位指標性的人物,布雷設計一座非常浩瀚的建築,一座衣冠塚形式的巨大紀念碑。它的外觀是一顆巨大的石製球體,內部中空,環狀的平臺包覆其外,柏樹佇立於其間。以球體的方式呈現,一方面是基於象徵意義,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表現純粹的視覺效果。布雷寫道:「球形讓目光所及的表面最大化,莊嚴的感覺因此油然而生。這樣的表面是平滑無盡的,故而這種形式最為純粹。」結合了莊嚴與無盡這兩個要素,球形的設計因此別出心裁。
初見布雷的設計圖,在看見門口附近行至三分之一高處的人影之前,觀看者一開始很難建立方向感。參照這些人影可以得知巨大球體的尺寸:根據設計,其直徑約500英尺(150公尺)。1780年代,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是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Strasbourg Cathedral)、高466英尺(142公尺),以及古夫金字塔(Great Pyramid,又稱吉薩大金字塔,是埃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高455英尺(139公尺)。布雷的紀念碑如果建成,它將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比所有國王或者皇帝的陵墓都巨大、比所有大教堂或者神廟都壯觀。
從外觀上看,當然可以看出這座建築是一個球體,不過周圍的平臺與基座擋住了球體的下半部,看起來彷彿球體是從基座中浮現出來一樣。下方一對彎曲的斜坡暗示著建物底部的樣貌,我們不難猜想出這座建物的形狀其實非常單純。整座建物沒有裝飾品、沒有洛可可風的雕刻,甚至沒有古典風格的簡約裝飾,觀看者可以全心全意地感受這種簡單與純粹。
平臺與基座上栽種著柏樹(傳統上代表哀悼之意),中階平臺(三分之一以上)是通往入口處。然而,布雷似乎想把前往紀念碑的主要通道設計在建物底部,一個半圓形的門庭之後銜接著一條通往內部的狹長走道。進入內部,站在巨大的球形空間之中,牛頓聖塚的觀看者將會感受到一種奇幻的體驗。出入的走道通向球體底部的平臺,石棺映入眼簾。抬頭仰望,上方是向上彎曲的弧形天頂。天頂上遍布著小孔,日光經由小孔灑入內部,這些小孔經過排列,觀看者只要抬頭便可以看見一片璀璨的星夜、明月以及閃爍的星辰,宛如夜空一般。觀看者就站在宇宙的中心,我們可以學著牛頓這麼說。夜間時,內部又呈現出另一種風景。懸掛在建物中央的發光環形球儀使得牆面上映照著詭譎神祕的光影。
在1784年問世之後,布雷的紀念碑設計圖(外視圖、平面圖以及剖面圖)在其後幾年中廣為流傳。這位建築師的教師工作(於國立橋路學校)、與腓特烈二世的連結(以建築師身分),以及他在法國的名氣,讓他擁有了廣大的人脈。同時代的人們對他的設計感到驚艷,卻沒有立刻開始效仿他設計巨大的球形建築物,或者其他單純幾何形式的建築物。然而,在建築師脫離洛可可風的奢華、俗麗,轉而邁向較為樸素、古典設計的過程中,布雷確實占有一席之地。
布雷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近代。他的作品在二十世紀被廣為刊行,後進建築師因此獲得了啟發,例如義大利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師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羅西的許多建築作品(以及餐具、咖啡壺等家庭用品的設計)採用單純的形狀並且甚少裝飾,明顯可以看出布雷的影響。艾薩克.牛頓紀念碑的外形引人反覆思索、內部讓人心慌意亂,如果要討論盤據心頭並且持續產生激勵與啟發的幻影建築,它是最為經典的範例。
作者|菲利浦.威爾金森
菲利浦.威爾金森是橫跨多項領域的自由撰稿者與作家,並在多家出版社擔任編輯委員。至今已出版五十多本書,橫跨藝術、宗教、音樂、建築等方面,暢銷全球,翻譯多達二十種語言版本。作品包括劃時代的《英格蘭建築專著》(The English Buildings Book)、屢獲殊榮的《驚奇建築》(Amazing Buildings)、《英格蘭修道院與法蘭克.洛伊.萊特》(England’s Abbeys and Frank Lloyd Wright),以及與 BBC專題系列「重建」有關的若干著作。翻譯成中文的作品有:《改變音樂的50種樂器》(積木文化)、《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祕密》(時報文化)、《細看建築:深度欣賞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傑作》(大石國際文化)等等。菲利浦.威爾金森現居於牛津。
譯者|胡孝哲
一九八六年出生於台北。目前作為一名自由譯者持續探究自由的定義為何。生活在文學與音樂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工作與休息之間。持續累積譯著中。
引言
第一章:理想世界
聖加爾修道院 The Abbey of St Gall
博韋主教座堂中殿 Beauvais Cathedral Nave
斯福金扎市 Sforzinda
理想城市 Ideal City
錯層城市 Split-Level City
基督城 Christianopolis
第二章:啟蒙視野、怪異奇想
懷特霍爾宮 Whitehall Palace
聖保羅大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
凱旋象 The Triumphal Elephant
皇家鹽廠 Royal Saltworks
艾薩克·牛頓紀念碑 Cenotaph for Isaac Newton
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Library
圓形監獄 Panopticon
第三章:擴張之城
新和諧村 New Harmony
金字塔墓 Pyramidal Cemetery
衛城宮殿 Palace on the Acropolis
泰晤士河三層堤防 Three-Level Thames Embankment
維多利亞大道 Great Victorian Way
里爾主教座堂 Lille Cathedral
瓦特金塔 Watkin’s Tower
國家歷史暨藝術展覽館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and History
第四章:不落窠臼
國際展演音樂廳 Concert Hall for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魅力酒店 Hotel Attraction
立體之家 Maison Cubiste
新城 Citta Nuova
第三國際紀念碑 Monument to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休閒涼亭 Pleasure Pavilions
弗里德里希大廈 Friedrichstrasse Skyscraper
埃羅·沙里寧的論壇報大廈 Tribune Tower by Eliel Saarinen
阿道夫·路斯的論壇報大廈 Tribune Tower by Adolf Loos
第五章:輻射之城
雲端鋼鐵 Cloud Irons
玻璃屋 Glass House
光輝城市 Ville Radieuse
橋上的公寓 Apartments on Bridges
全能劇場 Total Theatre
空中餐廳 Aerial Restaurant
天主教教堂 Catholic Cathedral
伊利諾州大廈 The Illinois
新諾舍 New Norcia
第六章:未來
東京灣計劃 Tokyo Bay Plan
無盡之屋 Endless House
空中城市 Clusters in the Air
行走城市 Walking City
紐澤西走廊 Jersey Corridor
國家聖殿 National Shrine
曼哈頓的圓頂 Dome Over Manhattan
峰俱樂部 The Peak
無窮塔 Tour Sans Fins
曼谷超建築 Bangkok Hyperbuilding
亞洲石堆 Asian Cairns
參考書目 SELECT BIBLIOGRAPHY
圗片出處 PICTURE CREDITS
作者:菲利浦.威爾金森 ( PHILIP WILKINSON )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9.12.10
ISBN:978-957-9057-54-7
裝訂:精裝
頁數:248
艾薩克.牛頓紀念碑
更勝大金字塔的球形紀念碑
伊托尼─路易.布雷,1784年
1784年,法國一位寂寂無聞的建築師的設計圖掀起了一陣波瀾,不論是在形式或者規模上,都令人讚嘆。攤開伊托尼-路易.布雷的一系列設計圖,一座完美的球形建築物躍然於紙上。它被稱為艾薩克.牛頓紀念碑或者衣冠塚。這座不可思議的建築從來沒有真正問世,但是它一直在後進建築師的心上縈繞。想要瞭解原因,我們就要從布雷球體設計的時代背景說起。
十八世紀,一場涉及哲學與科學領域的運動影響了整個歐洲,這場運動被稱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哲學家對舊有的道德標竿提出了質疑,尤其是教會,並且堅稱理性主義才是人類思想與行為的最佳依據。法國是啟蒙運動的核心地區之一,也是伏爾泰與狄德羅等哲學家、作家的家鄉。啟蒙運動所帶來的不只是理性主義的氛圍。人們也開始追求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在新的秩序下,人權得以抬頭,貴族階級與教會不再一手掌握權力。
這樣的變革對建築產生了怎麼樣的影響?我們或許可以在布雷身上找到答案,當時的主流是虛華的洛可可風,布雷反對與國王、貴族歡樂宮庭生活有所聯結的洛可可風,提倡重拾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秩序。在建築形式上,他也非常熱衷於從自然和「純粹」幾何中去獲取想法。布雷是一名學者,並沒有完成許多傳於後世的建築作品。但是他所發表的計畫都非常出人意表,其為1727年過世的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暨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所設計的紀念碑,便是其中之一。
牛頓是影響力最為深遠的科學家之一,也是當代的思想先驅。涉足力學、光學以及微積分等領域,他所提出的運動定律以及萬有引力定律為我們奠定了探索物理世界的基礎。這些貢獻,以及牛頓為其發現所提出的數學證明,讓他成為啟蒙運動中的重要人物。
為了紀念這位指標性的人物,布雷設計一座非常浩瀚的建築,一座衣冠塚形式的巨大紀念碑。它的外觀是一顆巨大的石製球體,內部中空,環狀的平臺包覆其外,柏樹佇立於其間。以球體的方式呈現,一方面是基於象徵意義,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表現純粹的視覺效果。布雷寫道:「球形讓目光所及的表面最大化,莊嚴的感覺因此油然而生。這樣的表面是平滑無盡的,故而這種形式最為純粹。」結合了莊嚴與無盡這兩個要素,球形的設計因此別出心裁。
初見布雷的設計圖,在看見門口附近行至三分之一高處的人影之前,觀看者一開始很難建立方向感。參照這些人影可以得知巨大球體的尺寸:根據設計,其直徑約500英尺(150公尺)。1780年代,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是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Strasbourg Cathedral)、高466英尺(142公尺),以及古夫金字塔(Great Pyramid,又稱吉薩大金字塔,是埃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高455英尺(139公尺)。布雷的紀念碑如果建成,它將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比所有國王或者皇帝的陵墓都巨大、比所有大教堂或者神廟都壯觀。
從外觀上看,當然可以看出這座建築是一個球體,不過周圍的平臺與基座擋住了球體的下半部,看起來彷彿球體是從基座中浮現出來一樣。下方一對彎曲的斜坡暗示著建物底部的樣貌,我們不難猜想出這座建物的形狀其實非常單純。整座建物沒有裝飾品、沒有洛可可風的雕刻,甚至沒有古典風格的簡約裝飾,觀看者可以全心全意地感受這種簡單與純粹。
平臺與基座上栽種著柏樹(傳統上代表哀悼之意),中階平臺(三分之一以上)是通往入口處。然而,布雷似乎想把前往紀念碑的主要通道設計在建物底部,一個半圓形的門庭之後銜接著一條通往內部的狹長走道。進入內部,站在巨大的球形空間之中,牛頓聖塚的觀看者將會感受到一種奇幻的體驗。出入的走道通向球體底部的平臺,石棺映入眼簾。抬頭仰望,上方是向上彎曲的弧形天頂。天頂上遍布著小孔,日光經由小孔灑入內部,這些小孔經過排列,觀看者只要抬頭便可以看見一片璀璨的星夜、明月以及閃爍的星辰,宛如夜空一般。觀看者就站在宇宙的中心,我們可以學著牛頓這麼說。夜間時,內部又呈現出另一種風景。懸掛在建物中央的發光環形球儀使得牆面上映照著詭譎神祕的光影。
在1784年問世之後,布雷的紀念碑設計圖(外視圖、平面圖以及剖面圖)在其後幾年中廣為流傳。這位建築師的教師工作(於國立橋路學校)、與腓特烈二世的連結(以建築師身分),以及他在法國的名氣,讓他擁有了廣大的人脈。同時代的人們對他的設計感到驚艷,卻沒有立刻開始效仿他設計巨大的球形建築物,或者其他單純幾何形式的建築物。然而,在建築師脫離洛可可風的奢華、俗麗,轉而邁向較為樸素、古典設計的過程中,布雷確實占有一席之地。
布雷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近代。他的作品在二十世紀被廣為刊行,後進建築師因此獲得了啟發,例如義大利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師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羅西的許多建築作品(以及餐具、咖啡壺等家庭用品的設計)採用單純的形狀並且甚少裝飾,明顯可以看出布雷的影響。艾薩克.牛頓紀念碑的外形引人反覆思索、內部讓人心慌意亂,如果要討論盤據心頭並且持續產生激勵與啟發的幻影建築,它是最為經典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