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合集匯集了2017-2018年春之當代夜講座內容,收錄包含講座紀實及國外學者專文,共19篇精采文章,循著東北亞、東南亞到歐美大陸等當前重要議題的軌跡,檢視當下的藝術生態,並開啟藝術史、策展、聲音,以及對於人類未來諸多想像等多重面向的觀照
NT$580
在當代之後:2017-2018春之當代藝論
本合集匯集了2017-2018年春之當代夜講座內容
9 件庫存
辛友仁(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資深策展人)等國內外學者及策展人、藝術家。
序
亞洲 / 策展史
對展覽及其方法的思考:「邁向一個神祕的現實」的展覽論述/空間/時間
(Thinking About Exhibitions and Its Methods: Towards a Mystical Reality through Exhibitionary Discourse/Space/Time) / 辛友仁
從歷史研究到展覽實踐「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迴響」系列展覽實踐 / 劉鼎
可能相遇的歷史 / 康喆明(Cosmin Costinas)
暫止之因:多重展覽史與2002年第四屆光州雙年展的「計畫一,暫停」展(Giving Cause to Pause: Exhibition Histories and “Project 1, PAUSE” of the 4th Gwangju Biennale, 2002) / 斯蒂茲(Lucy Steeds)
日本當代策展史 / 片岡真實(Mami Kataoka)
東南亞當代藝術的策展空間 / 鮑爾(Ute Meta Bauer)
文化翻譯的藝術:在跨文化脈絡中書寫臺灣當代藝術
(The Art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Writing Contemporary Art from Taiwan in an Intercultural Context) / 麥書菲(Sophie McIntyre)
複數烏托邦
邊境敘事 / 徐文瑞、許家維
生命政治 / 李澤廣、高俊宏
現實幻境 / 王俊傑、陳依純
非人視域 / 陶亞倫、邱誌勇
歷史回訪 / 金宣廷、許芳慈
聲音想怎樣
中國聲音場景批判:技術、審美、與倫理 / 王婧
當我閉上眼睛,一切都該死地美麗(不能做你想做的那件事,不能做你想做的那件事,不能做你想做的那件事) / 楊嘉輝
戰地鐘聲,及近期作品/共聽者,同行者 / 楊嘉輝、王虹凱
臺灣現代聲響文化與「社會作曲」 / 鄭慧華、羅悅全
聲音的限度:聲音之後的批判音樂(What Does Sound Want? Toward a Critical Music After Sound) / 巴瑞特(G Douglas Barrett)
譜之記:記譜、體現與現場性(Keeping Score: Notation, Embodiment, and Liveness) / 佛克茲(Hendrik Folkerts)
1970-1980年代的韓國藝術:互動與衝突
1970和1980年代韓國的現代藝術層面及國際交流:於臺灣展出的韓國繪畫(1977-1984) / 鄭然心
作者:辛友仁 等
譯者:黃亮融 等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9.12.06
ISBN:978-986-92597-1-2
裝訂:平裝
頁數:264
序
春之文化基金會以教育推廣、學術研究和策展實踐為主要發展方向,積極關注臺灣現當代藝術之發展。春之當代夜為重點藝術推廣專案之一,自2013年舉辦以來,邀請到國內外許多藝術家、策展人、藝評人及跨領域藝術工作者來到活動現場,從當代的角度共同探討策展研究、影像與歷史、建築與城市、社區及藝術生產等相關的重要議題。
透過講座、論壇、影片放映及表演等活動形式,當代夜積極建立起與國內外美術館及藝文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關係,2017至2018年間,我們與臺北當代藝術館合辦兩檔以亞洲策展史為主題之講座,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呂佩怡教授規劃,針對亞洲地區的展覽研究困境,探討如何從當代策展角度來尋求可能的解決途徑,以描繪出亞洲策展史可能的形貌;為加深觀眾對亞洲當代藝術了解,另邀請光州雙年展共同策展人鄭然心,以1970年代的韓國單色畫派運動及美學為主軸來臺演講。在北師美術館,則推出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郭昭蘭教授策畫的「聲音想怎樣」系列講座,探究聲音在藝術、文化與政治面上的實踐,以及臺灣與中國的聲音場景。此外,亦將合作擴及臺灣南部的高雄市立美術館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由春之文化基金會董事賴香伶女士策畫對人類生存提出反思與辯證的「複數烏托邦」系列講座和探討當代策展實踐的「觀點策展」研討會。
在十多場講座當中,我們循著東北亞、東南亞到歐美大陸等多道軌跡,檢視當下藝術生態,開啟藝術史、策展、聲音與對人類未來想像等多面向的觀照。當代夜的順利完成,除了我們的投入更有賴合作夥伴的大力協助,非常感謝臺北當代藝術館、北師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歌德學院(臺北)德國文化中心、典藏藝術家庭等長期支持春之當代夜的機構與單位,以及曾參與「春之當代夜」的講者和觀眾們。為提供觀眾多元的講座經驗,我們除將講座影片紀錄分享上傳至網路,每兩年並出版發行講座文集,拓展知識傳遞的介面,今年以《在當代之後:春之當代藝論2017-2018》為題,匯集近兩年講座內容,收錄包含講座紀實及國外學者專文,共19篇精采文章,期盼逐年積累能量,為未來藝術書寫及學術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重量 | 560 g |
---|---|
尺寸 | 23 × 17 × 2 cm |
辛友仁(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資深策展人)等國內外學者及策展人、藝術家。
序
亞洲 / 策展史
對展覽及其方法的思考:「邁向一個神祕的現實」的展覽論述/空間/時間
(Thinking About Exhibitions and Its Methods: Towards a Mystical Reality through Exhibitionary Discourse/Space/Time) / 辛友仁
從歷史研究到展覽實踐「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迴響」系列展覽實踐 / 劉鼎
可能相遇的歷史 / 康喆明(Cosmin Costinas)
暫止之因:多重展覽史與2002年第四屆光州雙年展的「計畫一,暫停」展(Giving Cause to Pause: Exhibition Histories and “Project 1, PAUSE” of the 4th Gwangju Biennale, 2002) / 斯蒂茲(Lucy Steeds)
日本當代策展史 / 片岡真實(Mami Kataoka)
東南亞當代藝術的策展空間 / 鮑爾(Ute Meta Bauer)
文化翻譯的藝術:在跨文化脈絡中書寫臺灣當代藝術
(The Art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Writing Contemporary Art from Taiwan in an Intercultural Context) / 麥書菲(Sophie McIntyre)
複數烏托邦
邊境敘事 / 徐文瑞、許家維
生命政治 / 李澤廣、高俊宏
現實幻境 / 王俊傑、陳依純
非人視域 / 陶亞倫、邱誌勇
歷史回訪 / 金宣廷、許芳慈
聲音想怎樣
中國聲音場景批判:技術、審美、與倫理 / 王婧
當我閉上眼睛,一切都該死地美麗(不能做你想做的那件事,不能做你想做的那件事,不能做你想做的那件事) / 楊嘉輝
戰地鐘聲,及近期作品/共聽者,同行者 / 楊嘉輝、王虹凱
臺灣現代聲響文化與「社會作曲」 / 鄭慧華、羅悅全
聲音的限度:聲音之後的批判音樂(What Does Sound Want? Toward a Critical Music After Sound) / 巴瑞特(G Douglas Barrett)
譜之記:記譜、體現與現場性(Keeping Score: Notation, Embodiment, and Liveness) / 佛克茲(Hendrik Folkerts)
1970-1980年代的韓國藝術:互動與衝突
1970和1980年代韓國的現代藝術層面及國際交流:於臺灣展出的韓國繪畫(1977-1984) / 鄭然心
作者:辛友仁 等
譯者:黃亮融 等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9.12.06
ISBN:978-986-92597-1-2
裝訂:平裝
頁數:264
序
春之文化基金會以教育推廣、學術研究和策展實踐為主要發展方向,積極關注臺灣現當代藝術之發展。春之當代夜為重點藝術推廣專案之一,自2013年舉辦以來,邀請到國內外許多藝術家、策展人、藝評人及跨領域藝術工作者來到活動現場,從當代的角度共同探討策展研究、影像與歷史、建築與城市、社區及藝術生產等相關的重要議題。
透過講座、論壇、影片放映及表演等活動形式,當代夜積極建立起與國內外美術館及藝文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關係,2017至2018年間,我們與臺北當代藝術館合辦兩檔以亞洲策展史為主題之講座,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呂佩怡教授規劃,針對亞洲地區的展覽研究困境,探討如何從當代策展角度來尋求可能的解決途徑,以描繪出亞洲策展史可能的形貌;為加深觀眾對亞洲當代藝術了解,另邀請光州雙年展共同策展人鄭然心,以1970年代的韓國單色畫派運動及美學為主軸來臺演講。在北師美術館,則推出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郭昭蘭教授策畫的「聲音想怎樣」系列講座,探究聲音在藝術、文化與政治面上的實踐,以及臺灣與中國的聲音場景。此外,亦將合作擴及臺灣南部的高雄市立美術館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由春之文化基金會董事賴香伶女士策畫對人類生存提出反思與辯證的「複數烏托邦」系列講座和探討當代策展實踐的「觀點策展」研討會。
在十多場講座當中,我們循著東北亞、東南亞到歐美大陸等多道軌跡,檢視當下藝術生態,開啟藝術史、策展、聲音與對人類未來想像等多面向的觀照。當代夜的順利完成,除了我們的投入更有賴合作夥伴的大力協助,非常感謝臺北當代藝術館、北師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歌德學院(臺北)德國文化中心、典藏藝術家庭等長期支持春之當代夜的機構與單位,以及曾參與「春之當代夜」的講者和觀眾們。為提供觀眾多元的講座經驗,我們除將講座影片紀錄分享上傳至網路,每兩年並出版發行講座文集,拓展知識傳遞的介面,今年以《在當代之後:春之當代藝論2017-2018》為題,匯集近兩年講座內容,收錄包含講座紀實及國外學者專文,共19篇精采文章,期盼逐年積累能量,為未來藝術書寫及學術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相關推薦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NT$480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超越時代的建築先驅者
修澤蘭是臺灣戰後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作品具高度表現性與雕塑性。設計作品類型多元,包括學校、教堂、火車站等,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為陽明山中山樓、花園新城與衛道中學聖堂。
L’OUVRE 9打開羅浮宮九號
NT$990何謂漫畫?讓您一覽日本、美國、歐州國際三大漫畫潮流
本圖錄收錄參與展覽之漫畫藝術家作品與相關文章,藝術家有尼古拉.德魁西、馬克安瑞.馬修、艾瑞克.利倍舉、伯納.伊斯列、荒木飛呂彥、克里斯.杜利安、大衛.普多姆、艾提安.達文多、恩奇.畢拉、菲立浦.度比&方陸惠、谷口治郎、常勝、61chi、小莊、簡嘉誠、TK章世炘、阿推、麥仁杰等19位。
2017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拍賣大典
NT$2,000聚焦當代藝術市場新浪潮!
現代與當代藝術精品拍賣實錄、華人亞洲區排行完整呈現!
◆吳冠中《周莊》刷新中國油畫拍賣紀錄
◆日、韓躍身國際舞台持續發光;印度、東南亞展望新生代穩定聚焦,2016年是否再創投資新紀元?
錢暴後的暗處:操作下的21世紀藝術市場
揭開21世紀藝術市場繁榮背後的黑暗面
藝術市場正上演著一齣權謀宮鬥的心計戲碼,資本家、藝術家、藝術經紀人、畫廊、拍賣公司、藏家……暗自角力又聯手為藝術市場帶來爆炸性的蓬勃發展,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檯面下種種暗黑交易一一曝光。
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建築與環境影響著人類行為,也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模式。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應該被打造成什麼樣子?
韓國建築師俞炫準,細究古今、詳探東西方空間與時間,綜觀「建築」、「城市」與「生活」的獨特視角與深刻洞察,他在本書中提出許多發問與描述,意使讀者透過城市看見人類的生活樣貌,同時看見過去、現在與未來,傳統與尖端科學的相遇,探究人類如何打造出自己的居住空間,並提出一個能夠創造多元生活的空間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