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HUB:全球化之後的藝術博覽會
——
在本次專題中,我們梳理了藝術博覽會在全球化之後除了作為當代藝術作品的交換場域,更為重要的乃在其資訊交換樞紐(hub)的特質,故而提及台灣在近來可能擁有的契機與優勢。專題同時邀請擅長計量經濟學的楊上緯就過去三年中,國際巨型畫廊(mega gallery)參展藝博會的歷史,量化分析全球頂級博覽會在近年顯露的訊息與未來可能的變化。觀看藝術博覽會發展史,便能理解僅管商業交易始終是博覽會最重要的目的,但絕對不是唯一的功能。事實上,博覽會的諸多作為都與藝術品的商業化有關,但令人驚訝的是,商品化越成功,博覽會為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做出的貢獻往往也就越多。因此,我們邀請藝術史學者沈伯丞就博覽會中的藝術課程與講座進行分析,探討其所透露的文化意涵與經營策略。台灣是亞洲最早成立藝術博覽會與飯店型藝術博覽會的地方,專題也特別邀請了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執行長柯人鳳就台灣藝博會現象特色之一的飯店型博覽會,撰述其發展簡史,為我們勾勒今日樣貌的前沿。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4 時代轉捩點上的藝術世界∣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36 從2020年香港藝博會停辦談起∣王嘉驥
38 常人所不知的文資會勘 臺靜農故居不具文資價值背後秘辛∣蕭文杰
40 現代感性∣鮑棟
42 病榻拾得∣洪三雄
44 疫中藝∣姚謙
46 輕稅簡政、分離扣稅 「亞洲藝術交易中心」重返台灣∣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48 「地方色彩」作為一種異國情調 藤島武二眼中的台灣∣孫淳美
◎ ART TALK 相談室
50 藝術的條件 南條史生專訪∣嚴瀟瀟
54 歸零再挑戰 專訪佳士得夜拍主管暨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副總裁何善衡∣謝盈盈
◎ ARTIST 藝術家
58 極境之淨 江賢二:回顧展∣吳錦勳
62 貝爾納.弗里茲:觀看我的畫是一項智力活動∣余小蕙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66 於歷史回眸處再辟蹊徑 「台灣美術再發現」之旅∣嚴瀟瀟
70 東南亞、影像敘事及其光學政體 談區秀詒個展「STILL ALIVE」∣陳泰松
74 能劇「屋島」與賽璐珞:神道的當代思考與帝國殖民史的對照探索∣陳飛豪
78 上海Kitsch 疫情下的上海藝文場景∣卞卡
82 自然之後(二):重返「生態理性」的創作生產模式∣吳祥賓
86 動盪的當代藝術市場大趨勢∣Artprice.com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88 勞娜.辛普遜 超現實中的現實∣邱凡恩
92 藝術推廣不打烊 專訪豪瑟沃斯總裁馬克.佩約特∣謝盈盈
◎ RESULT 拍賣結果
94 脫歐後首拍 倫敦佳士得、蘇富比春拍動盪中穩定前行∣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96 HUB:全球化後的藝術博覽會∣朱貽安
98 資訊交換的樞紐 從Google到藝術博覽會∣朱貽安
102 藝博會疲勞症? 巨型畫廊近三年參展藝博會策略與趨勢分析∣楊上緯
106 收藏・教養;啟迪・收藏 藝術博覽會中的文化藝術課程與講座∣沈伯丞
110 抽象勞動與空間生產 近代飯店型藝術博覽會的線性產業史觀∣柯人鳳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112 歡迎來到自由思考的世界! 恩嘎丁藝術論壇的魅力∣宋佩芬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14 「光之書寫」如何翻轉國美館展演能量? 林志明談公眾藝術策展和光環境園區的共榮關係∣吳牧青
118 為什麼植田正治的照片如此浪漫?∣汪正翔
122 聽見即看見—「我們必然相遇」的複調與複寫∣劉星佑
124 多重投射的異世界 王博彥個展「黑太陽」∣嚴瀟瀟
◎ BOOK 書摘
126 被遺忘的包浩斯女性藝術家∣編輯部
◎ SNG 展覽直擊
128 香港.台灣∣編輯部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44 攜手好萊塢派拉蒙 第二屆洛杉磯斐列茲藝術博覽會展後報導∣張冰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46 餘像與靈暈——蓋瑞希爾的閾現藝術∣陳文樵
148 探隅圖:連建興、謝宛儒、郭彥甫的繪畫肖像性∣李寅彰
149 城市藝術新美學 談2020新北市美術家聯展願景∣陶文岳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3.1
ISBN:471929410002503
裝訂:平裝
頁數: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