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Items - NT$0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NT$180

《典藏‧古美術》第361期_10月號

古今之變/辯——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

古今之變/辯|劉墉:謎樣的〈鵲華秋色圖〉|從舶來到外銷的廣琺瑯|香港.紐約.倫敦秋拍預告

🔻古今之變/辯——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

◆非關傳統與當代,展現時代態度的問題意識——典藏古今雜誌聯合座談

◆袁慧莉:回應「跳脫材料的水墨美學延續」

◆胡以誠:水墨基礎養成的現況與困惑

◆巫佩蓉:由觀者的角度思考傳統水墨,還有創新
◆趙宇脩:從古代經典看當今水墨名相的泥淖

◆賴毓芝:從許炯看中國美術史一百年來的詰問:我們「過去」了嗎?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S5gYjGARk

5 件庫存

A08361 , , ,

本期主題:古今之變/辯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

——

《典藏》自1992年10月成立創刊號,隨著社會時空變遷,2000年4月分刊為《古美術》與《今藝術》兩本雜誌,各自側重於傳統古典和當代浪潮面向。典藏的分刊,除了反映當時藝術市場的變化,同時也可看見藝術收藏與創作發展的分路而行。在這各自發展的20多年間,儘管在當代藝術創作中仍可看見傳統的轉換與思考,但兩者間彼此難以理解與隱然的隔閡與衝突,乃至於對水墨、書法等創作邊緣化的擔憂,或將「傳統」與「當代藝術」的對話視為是「跨界對談」,都令我們不禁思考:如果藝術的發展是奠基於過往,並隨著時代變遷而轉變,那麼,我們對傳統媒材(無論是書畫、篆刻等)的運用與創作,理當不僅止於技藝的留存與運用。那麼,它在「當代創作」的可能性是什麼?「傳統」與「當代藝術」兩者間的鴻溝又是什麼?在所謂「當代水墨」的市場熱潮後,什麼是我們可以積澱下來並向前開展的可能?(文/朱貽安)

重量 500 g
尺寸 28 × 21 × 1 cm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瀏覽此商品的人,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