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威尼斯通訊——雙年展的夢與現實
——
本刊歐洲特約作者余小蕙撰寫主題展「處處都是外人」的評論,並在這次主題展與1989年龐畢度中心影響深遠的「大地魔術師」展之間牽起線,透過專訪「大地魔術師」的策展人馬爾丹(Jean-Hubert Martin),針對全球性的藝術視野,打開一些相隔35年的觀察與話題。陳思宇帶來圍繞臺灣館袁廣鳴個展「日常戰爭」的深入報導,也規劃串聯起一系列國家館及周邊展精選。周邊展中克里斯托夫.布歇爾(Christoph Büchel)在普拉達基金會的個展較為特殊,高子衿撰文書寫這位藝術家近十年間在威尼斯完成的不同作品,探討其如何串聯歷史與當下,不斷以挑釁姿態作出發人深省的展示。因此我們特意為此展闢出單獨版面,作為足以照見威尼斯雙年展及其所處的藝術和社會系統的一道縮影。(文/嚴瀟瀟;企畫/嚴瀟瀟、陳思宇)
《今藝術&投資》381期(2024年6月號)目錄
112P(另附別冊20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2 策展這個世界∣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34 對生活失去熱誠,但對藝術還有興趣∣耿一偉
36 威尼斯後的想象∣姚謙
38 四方醫院因《文資法》而倖存∣洪三雄
40 企業回饋?1,200元門票合理嗎?∣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42 畫筆的盡頭是海洋的顏色——戰歿畫學生菅良夫∣蕭亦翔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44 富邦美術館開幕,生色都會容顏、擴大國際連結∣簡秀枝
50 紐約春季藝術週∣柯念璞
54 台灣畫廊史里程碑——耿畫廊前進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主展區∣耿畫廊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56 在創作中沉溺與昇華——藝術家許雨仁專訪∣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60 威尼斯通訊 雙年展的夢與現實∣嚴瀟瀟
63 強調南方視角的「處處都是外人」:扁平化的他者藝術圖像∣余小蕙
67 從「大地魔術師」到「處處都是外人」,35年後的全球性藝術視野何如?「大地魔術師」策展人讓-于貝爾.馬爾丹專訪∣余小蕙
72 影像技術於數位時代的反身性思考:專訪臺灣館「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陳思宇
77 聚焦藝術與當代地緣政治的競合關係:臺灣館公眾論壇「如島嶼思考」∣陳思宇
80 從肢解長頸鹿到當代製圖學:精選八大威尼斯雙年展必看國家館∣陳思宇
84 克里斯托夫.布歇爾:帶著另一場威尼斯挑釁到來∣高子衿
87 擴充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視野:五大會外周邊展精選∣陳思宇、謝以萱、李欣潔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92 溫情之外:「李明維:心之所繫」與關係美學省思∣查映嵐
96 從藝術家個體出發的小運動 2024年橫濱三年展「野草—我們的生活」∣呂佩怡
100 市場對瓊.米契爾作品的需求比任何時候都大∣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02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 一段文化的傳承與重建,臺灣藝術資產之修復與保存∣朱佑霖
106 無間的生命美學思考 安卓藝術薩伊夫.加里波第個展「之間」∣嚴瀟瀟
108 關於中國年輕藝術家的多樣性:亞紀畫廊「各自結構:年輕藝術家的索求」∣陳晞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10 天美藝術基金會── 2024「海外參訪計畫」美東參訪行程∣王咏琳
◎ PREVIEW 拍賣預告
111 中誠國際藝術2024年春季拍賣∣中誠國際藝術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01
ISBN:471929410002506
裝訂:平裝
頁數:112
威尼斯通訊──
雙年展的夢與現實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依舊蓬勃、也依舊處於國際性文化課題的中心,箇中「秘訣」之一,便是其不斷適應並反映全球局勢與藝術文化發展的動能,也積極扮演著溝通與交易的能動角色。在當代,威尼斯雙年展既是一股關注主流系統以外、長期被邊緣化或代表性不足群體的世界性潮流的重要推手,也因這種潮流而進行自我形塑、反思和轉化。
2022年由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策劃的主題展「夢之乳」(The Milk of Dreams)前所未有地將重心置於女性藝術家身上;2024年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則以「處處都是外人」的「外人」(foreigner)一詞涵蓋地緣、文化等多重意義上的「全球南方」,來自巴西的策展人佩德羅薩(Adriano Pedrosa)也屬此列。而回溯去年,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就已明確轉向非洲主題,由加納裔蘇格蘭建築師萊斯利.洛科(Lesley Lokko)策劃。她與佩德羅薩受邀成為這連續兩年內威尼斯建築和藝術雙年展策展人的原因,也多少都與其所屬的地緣身分和文化視野、以及能為雙年展帶來的新能量有關。
這樣的趨勢,也明顯反映在今年度威尼斯雙年展的重要獎項中。金獅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為出生義大利的巴西藝術家安娜.瑪麗亞.麥歐利諾(Anna Maria Maiolino)和移居巴黎的土耳其藝術家尼爾·亞爾特(Nil Yalter)。而開幕後公佈的重要獎項中,主題為「親友」(Kith and Kin)的澳洲館獲頒最佳國家館,最佳藝術家則榮歸毛利藝術團體Mataaho Collective,原住民族、移民與離散課題相當顯著。
對於視覺藝術領域而言,藝術家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上,無論是在主題展還是國家館、平行展,都意味著在藝術史定位、學術與市場價值、知名度等多方面的提升;更外圍一些的周邊展覽場域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國際畫廊和拍賣行也為包括威尼斯雙年展在內的重要國際展提供贊助,也透過組織開幕週活動來推動自身業務發展。這些都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雙年展即為多種資源與美學水乳交融之處。
擴充多元視野,無論就其在文化論述、還是市場流通方面扮演的角色,都成為近年來全球藝術界的顯學之一。本次專題探討主題展、國家館、周邊展以及臺灣館等不同面向,我們藉此觀察威尼斯雙年展如何持續與藝術世界內部的經濟文化結構、以及國際社會大環境共振連動,探看其夢想與現實的交錯地帶。
其中,本刊歐洲特約作者余小蕙撰寫主題展「處處都是外人」的評論,並在這次主題展與1989年龐畢度中心影響深遠的「大地魔術師」展之間牽起線,透過專訪「大地魔術師」的策展人馬爾丹(Jean-Hubert Martin),針對全球性的藝術視野,打開一些相隔35年的觀察與話題。陳思宇帶來圍繞臺灣館袁廣鳴個展「日常戰爭」的深入報導,也規劃串聯起一系列國家館及周邊展精選。周邊展中克里斯托夫.布歇爾(Christoph Büchel)在普拉達基金會的個展較為特殊,高子衿撰文書寫這位藝術家近十年間在威尼斯完成的不同作品,探討其如何串聯歷史與當下,不斷以挑釁姿態作出發人深省的展示。因此我們特意為此展闢出單獨版面,作為足以照見威尼斯雙年展及其所處的藝術和社會系統的一道縮影。
(文/嚴瀟瀟;企畫/嚴瀟瀟、陳思宇)
《今藝術&投資》381期(2024年6月號)目錄
112P(另附別冊20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2 策展這個世界∣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34 對生活失去熱誠,但對藝術還有興趣∣耿一偉
36 威尼斯後的想象∣姚謙
38 四方醫院因《文資法》而倖存∣洪三雄
40 企業回饋?1,200元門票合理嗎?∣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42 畫筆的盡頭是海洋的顏色——戰歿畫學生菅良夫∣蕭亦翔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44 富邦美術館開幕,生色都會容顏、擴大國際連結∣簡秀枝
50 紐約春季藝術週∣柯念璞
54 台灣畫廊史里程碑——耿畫廊前進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主展區∣耿畫廊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56 在創作中沉溺與昇華——藝術家許雨仁專訪∣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60 威尼斯通訊 雙年展的夢與現實∣嚴瀟瀟
63 強調南方視角的「處處都是外人」:扁平化的他者藝術圖像∣余小蕙
67 從「大地魔術師」到「處處都是外人」,35年後的全球性藝術視野何如?「大地魔術師」策展人讓-于貝爾.馬爾丹專訪∣余小蕙
72 影像技術於數位時代的反身性思考:專訪臺灣館「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陳思宇
77 聚焦藝術與當代地緣政治的競合關係:臺灣館公眾論壇「如島嶼思考」∣陳思宇
80 從肢解長頸鹿到當代製圖學:精選八大威尼斯雙年展必看國家館∣陳思宇
84 克里斯托夫.布歇爾:帶著另一場威尼斯挑釁到來∣高子衿
87 擴充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視野:五大會外周邊展精選∣陳思宇、謝以萱、李欣潔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92 溫情之外:「李明維:心之所繫」與關係美學省思∣查映嵐
96 從藝術家個體出發的小運動 2024年橫濱三年展「野草—我們的生活」∣呂佩怡
100 市場對瓊.米契爾作品的需求比任何時候都大∣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02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 一段文化的傳承與重建,臺灣藝術資產之修復與保存∣朱佑霖
106 無間的生命美學思考 安卓藝術薩伊夫.加里波第個展「之間」∣嚴瀟瀟
108 關於中國年輕藝術家的多樣性:亞紀畫廊「各自結構:年輕藝術家的索求」∣陳晞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10 天美藝術基金會── 2024「海外參訪計畫」美東參訪行程∣王咏琳
◎ PREVIEW 拍賣預告
111 中誠國際藝術2024年春季拍賣∣中誠國際藝術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01
ISBN:471929410002506
裝訂:平裝
頁數:112
威尼斯通訊──
雙年展的夢與現實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依舊蓬勃、也依舊處於國際性文化課題的中心,箇中「秘訣」之一,便是其不斷適應並反映全球局勢與藝術文化發展的動能,也積極扮演著溝通與交易的能動角色。在當代,威尼斯雙年展既是一股關注主流系統以外、長期被邊緣化或代表性不足群體的世界性潮流的重要推手,也因這種潮流而進行自我形塑、反思和轉化。
2022年由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策劃的主題展「夢之乳」(The Milk of Dreams)前所未有地將重心置於女性藝術家身上;2024年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則以「處處都是外人」的「外人」(foreigner)一詞涵蓋地緣、文化等多重意義上的「全球南方」,來自巴西的策展人佩德羅薩(Adriano Pedrosa)也屬此列。而回溯去年,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就已明確轉向非洲主題,由加納裔蘇格蘭建築師萊斯利.洛科(Lesley Lokko)策劃。她與佩德羅薩受邀成為這連續兩年內威尼斯建築和藝術雙年展策展人的原因,也多少都與其所屬的地緣身分和文化視野、以及能為雙年展帶來的新能量有關。
這樣的趨勢,也明顯反映在今年度威尼斯雙年展的重要獎項中。金獅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為出生義大利的巴西藝術家安娜.瑪麗亞.麥歐利諾(Anna Maria Maiolino)和移居巴黎的土耳其藝術家尼爾·亞爾特(Nil Yalter)。而開幕後公佈的重要獎項中,主題為「親友」(Kith and Kin)的澳洲館獲頒最佳國家館,最佳藝術家則榮歸毛利藝術團體Mataaho Collective,原住民族、移民與離散課題相當顯著。
對於視覺藝術領域而言,藝術家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上,無論是在主題展還是國家館、平行展,都意味著在藝術史定位、學術與市場價值、知名度等多方面的提升;更外圍一些的周邊展覽場域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國際畫廊和拍賣行也為包括威尼斯雙年展在內的重要國際展提供贊助,也透過組織開幕週活動來推動自身業務發展。這些都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雙年展即為多種資源與美學水乳交融之處。
擴充多元視野,無論就其在文化論述、還是市場流通方面扮演的角色,都成為近年來全球藝術界的顯學之一。本次專題探討主題展、國家館、周邊展以及臺灣館等不同面向,我們藉此觀察威尼斯雙年展如何持續與藝術世界內部的經濟文化結構、以及國際社會大環境共振連動,探看其夢想與現實的交錯地帶。
其中,本刊歐洲特約作者余小蕙撰寫主題展「處處都是外人」的評論,並在這次主題展與1989年龐畢度中心影響深遠的「大地魔術師」展之間牽起線,透過專訪「大地魔術師」的策展人馬爾丹(Jean-Hubert Martin),針對全球性的藝術視野,打開一些相隔35年的觀察與話題。陳思宇帶來圍繞臺灣館袁廣鳴個展「日常戰爭」的深入報導,也規劃串聯起一系列國家館及周邊展精選。周邊展中克里斯托夫.布歇爾(Christoph Büchel)在普拉達基金會的個展較為特殊,高子衿撰文書寫這位藝術家近十年間在威尼斯完成的不同作品,探討其如何串聯歷史與當下,不斷以挑釁姿態作出發人深省的展示。因此我們特意為此展闢出單獨版面,作為足以照見威尼斯雙年展及其所處的藝術和社會系統的一道縮影。
(文/嚴瀟瀟;企畫/嚴瀟瀟、陳思宇)
《今藝術&投資》381期(2024年6月號)目錄
112P(另附別冊20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2 策展這個世界∣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34 對生活失去熱誠,但對藝術還有興趣∣耿一偉
36 威尼斯後的想象∣姚謙
38 四方醫院因《文資法》而倖存∣洪三雄
40 企業回饋?1,200元門票合理嗎?∣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42 畫筆的盡頭是海洋的顏色——戰歿畫學生菅良夫∣蕭亦翔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44 富邦美術館開幕,生色都會容顏、擴大國際連結∣簡秀枝
50 紐約春季藝術週∣柯念璞
54 台灣畫廊史里程碑——耿畫廊前進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主展區∣耿畫廊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56 在創作中沉溺與昇華——藝術家許雨仁專訪∣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60 威尼斯通訊 雙年展的夢與現實∣嚴瀟瀟
63 強調南方視角的「處處都是外人」:扁平化的他者藝術圖像∣余小蕙
67 從「大地魔術師」到「處處都是外人」,35年後的全球性藝術視野何如?「大地魔術師」策展人讓-于貝爾.馬爾丹專訪∣余小蕙
72 影像技術於數位時代的反身性思考:專訪臺灣館「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陳思宇
77 聚焦藝術與當代地緣政治的競合關係:臺灣館公眾論壇「如島嶼思考」∣陳思宇
80 從肢解長頸鹿到當代製圖學:精選八大威尼斯雙年展必看國家館∣陳思宇
84 克里斯托夫.布歇爾:帶著另一場威尼斯挑釁到來∣高子衿
87 擴充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視野:五大會外周邊展精選∣陳思宇、謝以萱、李欣潔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92 溫情之外:「李明維:心之所繫」與關係美學省思∣查映嵐
96 從藝術家個體出發的小運動 2024年橫濱三年展「野草—我們的生活」∣呂佩怡
100 市場對瓊.米契爾作品的需求比任何時候都大∣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02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 一段文化的傳承與重建,臺灣藝術資產之修復與保存∣朱佑霖
106 無間的生命美學思考 安卓藝術薩伊夫.加里波第個展「之間」∣嚴瀟瀟
108 關於中國年輕藝術家的多樣性:亞紀畫廊「各自結構:年輕藝術家的索求」∣陳晞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10 天美藝術基金會── 2024「海外參訪計畫」美東參訪行程∣王咏琳
◎ PREVIEW 拍賣預告
111 中誠國際藝術2024年春季拍賣∣中誠國際藝術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01
ISBN:471929410002506
裝訂:平裝
頁數:112
威尼斯通訊──
雙年展的夢與現實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依舊蓬勃、也依舊處於國際性文化課題的中心,箇中「秘訣」之一,便是其不斷適應並反映全球局勢與藝術文化發展的動能,也積極扮演著溝通與交易的能動角色。在當代,威尼斯雙年展既是一股關注主流系統以外、長期被邊緣化或代表性不足群體的世界性潮流的重要推手,也因這種潮流而進行自我形塑、反思和轉化。
2022年由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策劃的主題展「夢之乳」(The Milk of Dreams)前所未有地將重心置於女性藝術家身上;2024年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則以「處處都是外人」的「外人」(foreigner)一詞涵蓋地緣、文化等多重意義上的「全球南方」,來自巴西的策展人佩德羅薩(Adriano Pedrosa)也屬此列。而回溯去年,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就已明確轉向非洲主題,由加納裔蘇格蘭建築師萊斯利.洛科(Lesley Lokko)策劃。她與佩德羅薩受邀成為這連續兩年內威尼斯建築和藝術雙年展策展人的原因,也多少都與其所屬的地緣身分和文化視野、以及能為雙年展帶來的新能量有關。
這樣的趨勢,也明顯反映在今年度威尼斯雙年展的重要獎項中。金獅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為出生義大利的巴西藝術家安娜.瑪麗亞.麥歐利諾(Anna Maria Maiolino)和移居巴黎的土耳其藝術家尼爾·亞爾特(Nil Yalter)。而開幕後公佈的重要獎項中,主題為「親友」(Kith and Kin)的澳洲館獲頒最佳國家館,最佳藝術家則榮歸毛利藝術團體Mataaho Collective,原住民族、移民與離散課題相當顯著。
對於視覺藝術領域而言,藝術家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上,無論是在主題展還是國家館、平行展,都意味著在藝術史定位、學術與市場價值、知名度等多方面的提升;更外圍一些的周邊展覽場域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國際畫廊和拍賣行也為包括威尼斯雙年展在內的重要國際展提供贊助,也透過組織開幕週活動來推動自身業務發展。這些都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雙年展即為多種資源與美學水乳交融之處。
擴充多元視野,無論就其在文化論述、還是市場流通方面扮演的角色,都成為近年來全球藝術界的顯學之一。本次專題探討主題展、國家館、周邊展以及臺灣館等不同面向,我們藉此觀察威尼斯雙年展如何持續與藝術世界內部的經濟文化結構、以及國際社會大環境共振連動,探看其夢想與現實的交錯地帶。
其中,本刊歐洲特約作者余小蕙撰寫主題展「處處都是外人」的評論,並在這次主題展與1989年龐畢度中心影響深遠的「大地魔術師」展之間牽起線,透過專訪「大地魔術師」的策展人馬爾丹(Jean-Hubert Martin),針對全球性的藝術視野,打開一些相隔35年的觀察與話題。陳思宇帶來圍繞臺灣館袁廣鳴個展「日常戰爭」的深入報導,也規劃串聯起一系列國家館及周邊展精選。周邊展中克里斯托夫.布歇爾(Christoph Büchel)在普拉達基金會的個展較為特殊,高子衿撰文書寫這位藝術家近十年間在威尼斯完成的不同作品,探討其如何串聯歷史與當下,不斷以挑釁姿態作出發人深省的展示。因此我們特意為此展闢出單獨版面,作為足以照見威尼斯雙年展及其所處的藝術和社會系統的一道縮影。
(文/嚴瀟瀟;企畫/嚴瀟瀟、陳思宇)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