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Items - NT$0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NT$180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7期_10月號

EDITORIAL
20 在文化場中遊戲|嚴瀟瀟

COLUMN
22 見證一個打掃自我的過程|耿一偉
24 兼容書聲、稻香和真情的OPM|洪三雄
26「因為常玉」|姚謙
28 連結今昔、呼應在地 巴斯奇亞大展在首爾生輝|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0 教室與畫布 堀江一郎的創作與教職人生|吳姿儀

ART TALK
32 與時間結盟
迪亞藝術基金會總監傑西卡·摩根談機構永續及謝德慶回顧展|朱貽安

COVER STORY
36 閱盡天涯離別苦 伯格曼與哈同的時代、愛情與藝術|朱貽安

FEATURE
42 ART TOYS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玩具?|章郡榕
44 何謂「Art Toys」?反叛,潛伏,流竄──Art Toy的崛起與變奏|李京樺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10 件庫存

本期主題:Art Toys: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玩具?

——

從泡泡瑪特門口數小時的排隊人潮,到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上限量款引發的瘋搶,再到拍場上的高價落槌,Labubu不僅成為全球焦點,也讓「Art Toys」再度以驚人速度躍上國際舞台。

這股力量的崛起並非偶然,溯其源頭,Art Toys脫胎於地下文化與街頭潮流,最初由設計師與愛好者社群推動而逐漸成形。2019年,KAWS之作以逾億港元的成交價震撼藝術市場,「玩具」與「藝術」的界線被重新劃定。疫情後,在明星效應與盲盒經濟的推波助瀾下,Labubu等角色又再度掀起收藏浪潮。如今,Art Toys同時跨足商業零售與藝術市場,在兩種價值體系中站穩腳跟,並同時吸引高端藏家與廣大消費者。要理解這股潮流,自然不能忽視近年由泡泡瑪特所帶起的「盲盒文化」。專題開篇,許雲喬便以「玩具藝術化」與「藝術玩具化」的雙向流動為切入點,回溯這場「玩具之戰」的前因後果,並揭示兩者互相牽制的張力。(文/章郡榕;企劃/李京樺、章郡榕)

重量 400 g
尺寸 28 × 21 × 1 cm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瀏覽此商品的人,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