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180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7期_10月號
EDITORIAL
20 在文化場中遊戲|嚴瀟瀟
COLUMN
22 見證一個打掃自我的過程|耿一偉
24 兼容書聲、稻香和真情的OPM|洪三雄
26「因為常玉」|姚謙
28 連結今昔、呼應在地 巴斯奇亞大展在首爾生輝|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0 教室與畫布 堀江一郎的創作與教職人生|吳姿儀
ART TALK
32 與時間結盟
迪亞藝術基金會總監傑西卡·摩根談機構永續及謝德慶回顧展|朱貽安
COVER STORY
36 閱盡天涯離別苦 伯格曼與哈同的時代、愛情與藝術|朱貽安
FEATURE
42 ART TOYS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玩具?|章郡榕
44 何謂「Art Toys」?反叛,潛伏,流竄──Art Toy的崛起與變奏|李京樺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10 件庫存
本期主題:Art Toys: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玩具?
——
從泡泡瑪特門口數小時的排隊人潮,到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上限量款引發的瘋搶,再到拍場上的高價落槌,Labubu不僅成為全球焦點,也讓「Art Toys」再度以驚人速度躍上國際舞台。
這股力量的崛起並非偶然,溯其源頭,Art Toys脫胎於地下文化與街頭潮流,最初由設計師與愛好者社群推動而逐漸成形。2019年,KAWS之作以逾億港元的成交價震撼藝術市場,「玩具」與「藝術」的界線被重新劃定。疫情後,在明星效應與盲盒經濟的推波助瀾下,Labubu等角色又再度掀起收藏浪潮。如今,Art Toys同時跨足商業零售與藝術市場,在兩種價值體系中站穩腳跟,並同時吸引高端藏家與廣大消費者。要理解這股潮流,自然不能忽視近年由泡泡瑪特所帶起的「盲盒文化」。專題開篇,許雲喬便以「玩具藝術化」與「藝術玩具化」的雙向流動為切入點,回溯這場「玩具之戰」的前因後果,並揭示兩者互相牽制的張力。(文/章郡榕;企劃/李京樺、章郡榕)
《今藝術&投資》397期(2025年10月號)目錄
100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20 在文化場中遊戲∣朱貽安
◎ COLUMN 今專欄
22 見證一個打掃自我的過程∣耿一偉
24 兼容書聲、稻香和真情的OPM∣洪三雄
26 「因為常玉」∣姚謙
28 連結今昔、呼應在地 巴斯奇亞大展在首爾生輝∣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30 教室與畫布 堀江一郎的創作與教職人生∣吳姿儀
◎ ART TALK 相談室
32 與時間結盟 迪亞藝術基金會總監傑西卡・摩根談機構永續及謝德慶回顧展∣嚴瀟瀟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36 閱盡天涯離別苦 伯格曼與哈同的時代、愛情與藝術∣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42 ART TOYS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玩具?∣章郡榕
44 何謂「Art Toys」? 反叛,潛伏,流竄──Art Toys的崛起與變奏∣李京樺
50 當玩具進入藝術體系 藝術市場上的「玩具之戰」∣許雲喬
52 破壞、重組──「玩具是用來玩的」 專訪Hide Toys主理人楊子健∣李京樺
56 玩具之外,在創意邊界上探索品牌未來 專訪香港文化創意團隊Club Babo創辦人Ian Wong∣章郡榕
60 Labubu來自大安區? 專訪以玩具為一門藝術的The Little Hut主理人Jones Fu∣陳賦
64 入玩具坑不後悔! 新手藏家必修的入門心法大公開∣編輯部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66 留痕不留白 媒介化山水的量子糾纏空間∣高千惠
71 造物者與受造物:關於創造的渴望與打造繪畫機器∣沈伯丞
76 不安的視線與在地精神──談迪迪.于貝爾曼的「在混亂的空氣中⋯⋯」展覽∣印卡
80 喬治.馬修,市場上的爆炸動力與曇花一現∣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2 自由自在就是女性的樣子 盧慧紋談「自由自在」如何補寫臺灣女性書藝史∣李京樺
86 「民主」如何在攝影中展演? 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嚴瀟瀟
90 追尋美的淨土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特展∣陳賦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92 用288根鋤頭在地上寫的詩 黃錦城的文字與物件∣黃錦城
94 花的影像,朦朧的肉身──葉怡暄「性的隱喻」∣章郡榕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96 ART TAIPEI 2025:多元平等、城市串聯與市場韌性的當代藝術視野∣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10.01
ISBN:471929410002506
裝訂:平裝
頁數:100P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家玩具?
從泡泡瑪特門口數小時的排隊人潮,到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上限量款引發的瘋搶,再到拍場上的高價落槌,Labubu不僅成為全球焦點,也讓「Art Toys」再度以驚人速度躍上國際舞台。
這股力量的崛起並非偶然,溯其源頭,Art Toys脫胎於地下文化與街頭潮流,最初由設計師與愛好者社群推動而逐漸成形。2019年,KAWS 之作以逾億港元的成交震撼藝術市場,「玩具」與「藝術」的界線被重新劃定。疫情後,在明星效應與盲盒經濟的推波助瀾下,Labubu等角色又再度掀起收藏浪潮。如今,Art Toys同時跨足商業零售與藝術市場,在兩種價值體系中站穩腳跟,並同時吸引高端藏家與廣大消費者。要理解這股潮流,自然不能忽視近年由泡泡瑪特所帶起的「盲盒文化」。專題開篇,許雲喬便以「玩具藝術化」與「藝術玩具化」的雙向流動為切入點,回溯這場「玩具之戰」的前因後果,並揭示兩者互相牽制的張力。
在中文語境中,「Art Toys」一詞本身也顯出分歧,三種常見翻譯:「藝術玩具」、「設計師玩具」、「潮流玩具」,分別對應了市場、創作者與大眾潮流的不同立場,也說明Art Toys始終遊走於三個邊界之間,難以被單一定義所框限。
我們試圖將視線拉回亞洲,聚焦於現正發生的在地回應。首先是香港─「公仔」創作的發源地。李京樺專訪獨立創作者楊子建,他以搪膠作品延續街頭精神,強調玩具應保有「遊戲性」與「實驗性」;而同樣來自香港的Club Babo創辦人Ian Wong,則以「創意」為核心,讓角色不再受限於玩具載體,延伸出角色更多敘事與跨界的可能性。焦點轉回臺灣,陳賦專訪The Little Hut主理人傅業群(Jones Fu),聚焦於由玩具店發展而成的藝廊,如何透過展覽、跨地交流合作,成為亞洲「Art Toys」文化的重要節點。最後,回到收藏的角度,編輯部嘗試為新手藏家提供指南,建立屬於自己的收藏判斷。
Art Toys的特殊性,在於它既能在拍賣會場與當代藝術品並肩,也能在玩具店與社群中保持遊戲的生命力。它早已從單純的娛樂收藏,轉化為世代美學觀、身份認同與投資標的的投射。回歸本質,這些玩具究竟從何而來,又為誰而造?透過此專題不同面向的拼湊,窺見「Art Toys」在當代文化中的立體切面,作為我們重新理解「玩具」的起點。
(文|章郡榕;企劃|李京樺、章郡榕;插畫|吳柏葳)
《今藝術&投資》397期(2025年10月號)目錄
100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20 在文化場中遊戲∣朱貽安
◎ COLUMN 今專欄
22 見證一個打掃自我的過程∣耿一偉
24 兼容書聲、稻香和真情的OPM∣洪三雄
26 「因為常玉」∣姚謙
28 連結今昔、呼應在地 巴斯奇亞大展在首爾生輝∣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30 教室與畫布 堀江一郎的創作與教職人生∣吳姿儀
◎ ART TALK 相談室
32 與時間結盟 迪亞藝術基金會總監傑西卡・摩根談機構永續及謝德慶回顧展∣嚴瀟瀟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36 閱盡天涯離別苦 伯格曼與哈同的時代、愛情與藝術∣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42 ART TOYS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玩具?∣章郡榕
44 何謂「Art Toys」? 反叛,潛伏,流竄──Art Toys的崛起與變奏∣李京樺
50 當玩具進入藝術體系 藝術市場上的「玩具之戰」∣許雲喬
52 破壞、重組──「玩具是用來玩的」 專訪Hide Toys主理人楊子健∣李京樺
56 玩具之外,在創意邊界上探索品牌未來 專訪香港文化創意團隊Club Babo創辦人Ian Wong∣章郡榕
60 Labubu來自大安區? 專訪以玩具為一門藝術的The Little Hut主理人Jones Fu∣陳賦
64 入玩具坑不後悔! 新手藏家必修的入門心法大公開∣編輯部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66 留痕不留白 媒介化山水的量子糾纏空間∣高千惠
71 造物者與受造物:關於創造的渴望與打造繪畫機器∣沈伯丞
76 不安的視線與在地精神──談迪迪.于貝爾曼的「在混亂的空氣中⋯⋯」展覽∣印卡
80 喬治.馬修,市場上的爆炸動力與曇花一現∣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2 自由自在就是女性的樣子 盧慧紋談「自由自在」如何補寫臺灣女性書藝史∣李京樺
86 「民主」如何在攝影中展演? 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嚴瀟瀟
90 追尋美的淨土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特展∣陳賦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92 用288根鋤頭在地上寫的詩 黃錦城的文字與物件∣黃錦城
94 花的影像,朦朧的肉身──葉怡暄「性的隱喻」∣章郡榕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96 ART TAIPEI 2025:多元平等、城市串聯與市場韌性的當代藝術視野∣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10.01
ISBN:471929410002506
裝訂:平裝
頁數:100P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家玩具?
從泡泡瑪特門口數小時的排隊人潮,到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上限量款引發的瘋搶,再到拍場上的高價落槌,Labubu不僅成為全球焦點,也讓「Art Toys」再度以驚人速度躍上國際舞台。
這股力量的崛起並非偶然,溯其源頭,Art Toys脫胎於地下文化與街頭潮流,最初由設計師與愛好者社群推動而逐漸成形。2019年,KAWS 之作以逾億港元的成交震撼藝術市場,「玩具」與「藝術」的界線被重新劃定。疫情後,在明星效應與盲盒經濟的推波助瀾下,Labubu等角色又再度掀起收藏浪潮。如今,Art Toys同時跨足商業零售與藝術市場,在兩種價值體系中站穩腳跟,並同時吸引高端藏家與廣大消費者。要理解這股潮流,自然不能忽視近年由泡泡瑪特所帶起的「盲盒文化」。專題開篇,許雲喬便以「玩具藝術化」與「藝術玩具化」的雙向流動為切入點,回溯這場「玩具之戰」的前因後果,並揭示兩者互相牽制的張力。
在中文語境中,「Art Toys」一詞本身也顯出分歧,三種常見翻譯:「藝術玩具」、「設計師玩具」、「潮流玩具」,分別對應了市場、創作者與大眾潮流的不同立場,也說明Art Toys始終遊走於三個邊界之間,難以被單一定義所框限。
我們試圖將視線拉回亞洲,聚焦於現正發生的在地回應。首先是香港─「公仔」創作的發源地。李京樺專訪獨立創作者楊子建,他以搪膠作品延續街頭精神,強調玩具應保有「遊戲性」與「實驗性」;而同樣來自香港的Club Babo創辦人Ian Wong,則以「創意」為核心,讓角色不再受限於玩具載體,延伸出角色更多敘事與跨界的可能性。焦點轉回臺灣,陳賦專訪The Little Hut主理人傅業群(Jones Fu),聚焦於由玩具店發展而成的藝廊,如何透過展覽、跨地交流合作,成為亞洲「Art Toys」文化的重要節點。最後,回到收藏的角度,編輯部嘗試為新手藏家提供指南,建立屬於自己的收藏判斷。
Art Toys的特殊性,在於它既能在拍賣會場與當代藝術品並肩,也能在玩具店與社群中保持遊戲的生命力。它早已從單純的娛樂收藏,轉化為世代美學觀、身份認同與投資標的的投射。回歸本質,這些玩具究竟從何而來,又為誰而造?透過此專題不同面向的拼湊,窺見「Art Toys」在當代文化中的立體切面,作為我們重新理解「玩具」的起點。
(文|章郡榕;企劃|李京樺、章郡榕;插畫|吳柏葳)
《今藝術&投資》397期(2025年10月號)目錄
100P
關鍵字:今藝術, 投資, 典藏, 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 市場, 藝術家, 畫廊, 收藏, 藝博會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20 在文化場中遊戲∣朱貽安
◎ COLUMN 今專欄
22 見證一個打掃自我的過程∣耿一偉
24 兼容書聲、稻香和真情的OPM∣洪三雄
26 「因為常玉」∣姚謙
28 連結今昔、呼應在地 巴斯奇亞大展在首爾生輝∣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30 教室與畫布 堀江一郎的創作與教職人生∣吳姿儀
◎ ART TALK 相談室
32 與時間結盟 迪亞藝術基金會總監傑西卡・摩根談機構永續及謝德慶回顧展∣嚴瀟瀟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36 閱盡天涯離別苦 伯格曼與哈同的時代、愛情與藝術∣朱貽安
◎ FEATURE 專題企畫
42 ART TOYS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玩具?∣章郡榕
44 何謂「Art Toys」? 反叛,潛伏,流竄──Art Toys的崛起與變奏∣李京樺
50 當玩具進入藝術體系 藝術市場上的「玩具之戰」∣許雲喬
52 破壞、重組──「玩具是用來玩的」 專訪Hide Toys主理人楊子健∣李京樺
56 玩具之外,在創意邊界上探索品牌未來 專訪香港文化創意團隊Club Babo創辦人Ian Wong∣章郡榕
60 Labubu來自大安區? 專訪以玩具為一門藝術的The Little Hut主理人Jones Fu∣陳賦
64 入玩具坑不後悔! 新手藏家必修的入門心法大公開∣編輯部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66 留痕不留白 媒介化山水的量子糾纏空間∣高千惠
71 造物者與受造物:關於創造的渴望與打造繪畫機器∣沈伯丞
76 不安的視線與在地精神──談迪迪.于貝爾曼的「在混亂的空氣中⋯⋯」展覽∣印卡
80 喬治.馬修,市場上的爆炸動力與曇花一現∣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2 自由自在就是女性的樣子 盧慧紋談「自由自在」如何補寫臺灣女性書藝史∣李京樺
86 「民主」如何在攝影中展演? 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嚴瀟瀟
90 追尋美的淨土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特展∣陳賦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92 用288根鋤頭在地上寫的詩 黃錦城的文字與物件∣黃錦城
94 花的影像,朦朧的肉身──葉怡暄「性的隱喻」∣章郡榕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96 ART TAIPEI 2025:多元平等、城市串聯與市場韌性的當代藝術視野∣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作者: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10.01
ISBN:471929410002506
裝訂:平裝
頁數:100P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家玩具?
從泡泡瑪特門口數小時的排隊人潮,到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上限量款引發的瘋搶,再到拍場上的高價落槌,Labubu不僅成為全球焦點,也讓「Art Toys」再度以驚人速度躍上國際舞台。
這股力量的崛起並非偶然,溯其源頭,Art Toys脫胎於地下文化與街頭潮流,最初由設計師與愛好者社群推動而逐漸成形。2019年,KAWS 之作以逾億港元的成交震撼藝術市場,「玩具」與「藝術」的界線被重新劃定。疫情後,在明星效應與盲盒經濟的推波助瀾下,Labubu等角色又再度掀起收藏浪潮。如今,Art Toys同時跨足商業零售與藝術市場,在兩種價值體系中站穩腳跟,並同時吸引高端藏家與廣大消費者。要理解這股潮流,自然不能忽視近年由泡泡瑪特所帶起的「盲盒文化」。專題開篇,許雲喬便以「玩具藝術化」與「藝術玩具化」的雙向流動為切入點,回溯這場「玩具之戰」的前因後果,並揭示兩者互相牽制的張力。
在中文語境中,「Art Toys」一詞本身也顯出分歧,三種常見翻譯:「藝術玩具」、「設計師玩具」、「潮流玩具」,分別對應了市場、創作者與大眾潮流的不同立場,也說明Art Toys始終遊走於三個邊界之間,難以被單一定義所框限。
我們試圖將視線拉回亞洲,聚焦於現正發生的在地回應。首先是香港─「公仔」創作的發源地。李京樺專訪獨立創作者楊子建,他以搪膠作品延續街頭精神,強調玩具應保有「遊戲性」與「實驗性」;而同樣來自香港的Club Babo創辦人Ian Wong,則以「創意」為核心,讓角色不再受限於玩具載體,延伸出角色更多敘事與跨界的可能性。焦點轉回臺灣,陳賦專訪The Little Hut主理人傅業群(Jones Fu),聚焦於由玩具店發展而成的藝廊,如何透過展覽、跨地交流合作,成為亞洲「Art Toys」文化的重要節點。最後,回到收藏的角度,編輯部嘗試為新手藏家提供指南,建立屬於自己的收藏判斷。
Art Toys的特殊性,在於它既能在拍賣會場與當代藝術品並肩,也能在玩具店與社群中保持遊戲的生命力。它早已從單純的娛樂收藏,轉化為世代美學觀、身份認同與投資標的的投射。回歸本質,這些玩具究竟從何而來,又為誰而造?透過此專題不同面向的拼湊,窺見「Art Toys」在當代文化中的立體切面,作為我們重新理解「玩具」的起點。
(文|章郡榕;企劃|李京樺、章郡榕;插畫|吳柏葳)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