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第 1 至 20 項結果,共 25 項
-
Filters
世界不是方盒子:普立茲建築獎得主札哈.哈蒂的故事(二版)
NT$320她的建築像風、像貝殼,還會動和飛行,世界各地都有她的創意建築。札哈‧哈蒂是第一位獲得普立茲建築獎殊榮的女性,並於2012年被冊封為大英帝國的女爵士。
光之穹頂.夢想的入口: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創作故事與作品導覽(中英雙語)
NT$400全球最美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歷程、藝術家一生就為了成就一件代表作!
被評選為世界最美麗的公共藝術作品,在高雄的美麗島捷運站中的〈光之穹頂〉,它的誕生故事終於被書寫出來了。從作品的委託、製作過程,到創作歷程的完全揭露。
百年古蹟滄桑:臺灣建築保存紀事
NT$420台灣第一本完整記錄本國古蹟的歷史變遷、消失、新生與轉化的過程!
歷史建築學家李乾朗的首度回顧,數百年來台灣種族與社會的遷徙流變、統治者遞嬗對於時代建築的種種作為!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NT$480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超越時代的建築先驅者
修澤蘭是臺灣戰後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作品具高度表現性與雕塑性。設計作品類型多元,包括學校、教堂、火車站等,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為陽明山中山樓、花園新城與衛道中學聖堂。
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NT$480建築與環境影響著人類行為,也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模式。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應該被打造成什麼樣子?
韓國建築師俞炫準,細究古今、詳探東西方空間與時間,綜觀「建築」、「城市」與「生活」的獨特視角與深刻洞察。
城市如何運作?從人文學看待城市的15種觀點
NT$480翻開城市的15張臉
看見空間裡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人文與科學,解析道路的法則、為何現代都市不如古老城市美麗、從道路設計與建築樣式架構都市裡的權力,以及現代都市的模樣與正在失去的事物。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乘載臺北人三十年記憶的中華商場
從黑手打鐵的赤峰街到文青的赤峰街
2022年全世界最期待的建築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曾經荒置的公務眷舍審計新村,搖身成為臺中最受歡迎文創景點
從孩子日常生活的視角,將鄒族文化傳統融入設計的阿里山達邦國小
五個建築場域,五段文化歷程,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繆思意境:漢寶德再談博物館
NT$480【從展示到風格,解鎖博物館的核心內涵】
博物館,所謂繆思的殿堂,西文Museum原意具有收藏處的意味。在其「研究」、「收藏」、「展示」、「教育」等四大功能中,做為繆思殿堂裡最基本的內涵,絕對是「收藏」與「展示」。
繆思談片:漢寶德三談博物館
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博物館不一定要規模龐大才有價值。學校有大學與小學之分,小學的重要性不亞於大學。同理,博物館因其功能,也有大小之分,即使小到社區博物館,其價值也是很顯著的。」——漢寶德
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關於他的手繪與建築的所思所想
NT$580本書以卡拉特拉瓦恆常的靈感來源「人體、自然、光線與材料、藝術與建築」四大章來做構思之陳述,分別以蘇黎世斯塔德荷芬火車站、杜拜河港塔、紐約聖尼古拉斯希臘東正教教堂、卡塔爾沙爾克跨海大橋為作品分析。首次曝光卡拉特拉瓦的多幅手繪草圖與雕塑等創作,以及他的生活創作點滴與日常藝術信仰,一字一句有如樹葉間落下的光影,如音符或小詩篇般地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