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戰後東亞藝術在台灣
近期國際間紛紛針對1960年代以降的當代藝術展開歷史研究。今年10月的「台灣當代藝術史國際研討會」中,13位海內外學者從多角度切入,討論以台灣為中心的東亞藝術與其真實面貌。建立在美軍基地中的沖繩藝術村Nishimui,或者陳界仁於1983年在西門町進行的游擊行動與記錄……在亞洲地域之內的分歧表現,將在本月專題中詳述。
另外以產業觀點來看,北京、上海、香港和新加坡的「亞洲文化自由貿易陣線」蓄勢待發,在多方角力之下,台灣的立場和發展策略又將何去何從?本月第二專題「藝術特區與自由港」,將深入討論這個新一波的亞洲戰場!
目錄
◎ EDITOR 編輯手記
82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藝術獎?|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84 長日將盡 侯淑姿關於黃埔新村的作品︱黃孫權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86 大山.恩利科義薩姆《反讀寫能力 – 有關塗鴉文化》︱岩切澪
◎ NEWS 新聞
88 國際.中國.台灣
◎ FEATURE
I
100 當代之蝕 戰後東亞藝術在台灣的歷史重探︱(企畫)春之文化基金會、今藝術
101 圓桌論壇:藝術文獻在當代的保存、研究、展示與再生產︱(整理)吳樹安
106 從「群體」到「自治」:北方藝術群體1985-1989︱董冰峰
110 從《中國美術報》看1980年代中國大陸藝術中的形式與觀念之辯︱翁子健
114 檔案死亡驅力與內視影像:從1983年陳界仁的《機能喪失第三號》談起|周育齡
II
118 藝術特區與自由港 從在地群落到亞洲藝術泊口|(企畫)高子衿
120 城市轉型、藝術破浪 新興的上海藝術特區|李素超、張亞慶
124 他山之石 新加坡藝術區的產業發展策略與效益|石隆盛
128 台北 持續缺席的文化自由貿易島鏈|林怡秀
129 由頂向下(Top – Down)的藝術生產 台灣藝術特區的發展脈絡觀察|羅禾淋
◎ REVIEW 深度評論
132 不(可能)純粹的藝術 談「假動作10 – 純藝術」︱王聖閻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I
136 看見內在的光 閱讀黃敏俊2015個展「大地的低鳴」︱孫曉彤
140 大地的低鳴 黃敏駿個展︱顏紫宇
II
142 感受大自然豐饒之喜悅 談洪江波的生活與創作|洪平濤
144 精神提升:以人和土地的關係為本 陸潔民談洪江波的創作|(採訪整理)嚴仲唐
◎ ART TALK 相談室
146 變文與殘響 陳界仁的影像、生產、行動與文件|鄭慧華、林怡秀
◎ SPOT LIGHT 藝壇注目
150 2015年的藝術「歸零運動」 評TodaysArt 2015 「ZERO ON SEA」︱王咏琳
154 塵 恐懼在一把塵土裡︱王馨梨
156 毛利悠子「感官觀測」:以《I / O—作曲家的房間》為例」 如何延續裝置藝術的有機生態系︱楊欣儒
158 具體派(Gutai) 誕生於戰後日本的「物質導向的美學」︱吳樹安
160 雲根未斷落凡來 于彭逝世周年紀念展 ︱林姿君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62 FIAC,從藝術品交易平台蛻變為巴黎當代藝術的推手︱余小蕙
166 聚焦攝影藝術市場︱artprice
168 以台日展覽交流重探東亞美術史 訪林曼麗與長谷川智惠子︱高愷珮
172 「我們」都在牌局上 從趙剛與許炯作品談當代藝術的東方轉向|張玉音
◎ CROSSOVER 跨界視野
174 電影已死?我們活在一個充滿屏幕的時代 彼得.格林納威談《十日性愛死》︱曾芷筠
178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九) 凱特是個婊子︱張碩尹
◎ SPECIAL REPORT 台北藝博會特別報導
180 在國際化理想中 回歸本土|高子衿
182 同台較勁,各領風華 國際畫廊亮點推薦|編輯部
186 展現看家本領,爭取藏家青睞 國內畫廊集錦|編輯部
196 感知的天際線 台北藝博會「公共藝術」特區|張玉音
198 留給未來世代 JAGUAR科技藝術獎|林怡秀
◎ SNG 展覽直擊
200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ENCES 展覽選介
236 諾拉德.溫杜拉(Ronald Ventura) 在黑夜裡看見彩虹︱吳樹安
238 潮騷 關於鄭路︱鄭乃銘
240 「動之禪」 曾武郎的木雕世界︱張富峻
242 工藝新風貌.當代新體驗 11月底南海園區搶先試營運︱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244 神采靈韻話粧佛 2014台灣工藝成就獎——施至輝︱工藝文化發展中心
246 脫序與規範,讓技術做為一種身體記憶……寫莊普的繪畫︱李美政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47 展覽月報|編輯部
作者:典藏今藝術編輯群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12.3
ISBN:
裝訂:平裝/四色印刷
頁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