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Items - NT$0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NT$180 NT$162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98期_11月號

EDITORIAL
26 世界盡頭的探問與微小光芒|朱貽安

COLUMN
28 去年,我成了被告——民事訴訟篇|王嘉驥
30 兩度撤銷文資身分——
「化南新村」案臺北市文化局滿臉豆花|蕭文杰
32 被取消的展覽,未被取消的問題|洪三雄
34 看建築.遊臺中 宜居幸福城市在望|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6 田島正友 芳蘭之丘的藝術火苗|王德合

ARTIST
38 滿溢生光:江賢二的「敞開之域」|吳錦勲
42 胡瑪.芭芭:迷人的恐懼之美|陳冠綸

SPECIAL REPORT
46 重複,不重複:當藝術以「塑形力」回應自身、社會與時代
專訪 2026「堤頂之星2.0」年度策展人蔡佩桂|章郡榕
48 在百年古蹟中打造「活」的框架——
新竹市美術館「遷徙.築徑.知識──百年的想像之地」|章郡榕

購買電子雜誌:HYREAD博客來

2025典藏藝術季 11.30前《古美術》、《今藝術&投資》9折

10 件庫存

本期主題:重繪亞洲雙年展地景
——
雙年展及三年展在亞洲的密集發生,是這個秋季跨區域藝文界的一大關注重點。儘管雙年展或三年展通常總是如期而至,但每一次所捎來的訊息、回應的問題,都各有不同。這其中,愛知三年展、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和日惹雙年展已分別在兩個月前揭幕,即將於11月正式登場的有台北雙年展、台灣美術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上海雙年展等,它們之間將勾勒出一幅什麼樣的共時性地景?

本次專題正是懷揣這樣的好奇,先以一份針對這些大展策展人的問卷調查為開端,透過一系列具普遍意義的共通提問,邀請他們就雙年展策展工作在當代世界中所扮演角色、對雙年展機制本身的反思等層面進入思考,藉此梳理當前策展思維的脈絡與差異。(策劃/嚴瀟瀟)

重量 400 g
尺寸 28 × 21 × 1 cm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瀏覽此商品的人,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