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塗鴉了全世界!
從各城市的牆面到屋頂,
史帝芬.鮑爾斯(Stephen Powers)多彩的塗鴉會令你眼睛一亮。
而他走到哪,就會成為那個城市的一部份……
「記住,有時候我們會受傷,有時候不會。
Remember, sometimes it hurts, sometimes it doesn’t.」
──「寫」在費城
這些句子初看像極了廣告詞,有如大字報版的手繪情書。塗鴉藝術家史帝芬.鮑爾斯將社區的交流語言及對話轉換為視覺的傳達,他和技術團隊與社區居民合作,以社區歷史與居民故事而產生的文字口號,在城市裡的屋頂、牆面上,真實並強烈地直率寫出居民對願景與夢想的聚焦。
塗鴉創作不限於畫像呈現、不只有抗議或搗蛋,這些出自在地生活者的祈願與經歷,一句句的文字話語,有如一封封寫給城市的情書,充滿了居民的愛與愁、生與逝。
本書集結了一個1990年代名叫ESPO的塗鴉客,現在的著名塗鴉藝術家:史帝芬.鮑爾斯,他所完成的大規模「寫給城市的情書」創作計畫。從康尼島、都柏林、貝爾法斯特、費城、雪城、聖保羅、布魯克林、約翰尼斯堡八座城市,到史蒂芬自身經營的ICY手繪招牌店故事。
《寫給城市的情書》所述說的,就像一場為社區,為居民發聲而創作、精彩傳記般的美妙歷程。
史帝芬.鮑爾斯 Stephen Powers
生長於美國費城,16歲那年,他開始在社區內以ESPO的名義到處塗鴉,最後,他塗鴉了全世界。事實上,鮑爾斯1999年曾經放棄塗鴉轉而經營酒吧,當時他全心全力投入創作;2007年他成了「傅爾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scholar),利用這筆獎學金到都柏林和貝爾法斯特的街頭創作。此外,他的作品也出現在威尼斯及利物浦雙年展,並在美國和國際上持續有個展和聯展的呈現。目前他在紐約居住和工作,從他位於費城及布魯克林的ICY招牌店產出藝術作品及手繪創作,在那裡,「完美是標準,瑕疵才更值錢」。
Forward 前言/彼得.艾爾利
Introduction 導論:從街頭到街頭/史帝芬.鮑爾斯
Coney Island 康尼島
Dublin & Belfast 都柏林和貝爾法斯特
Philadelphia 費城
Syracuse 雪城
São Paulo 聖保羅
Brooklyn 布魯克林
Johannesburg 約翰尼斯堡
ICY 招牌
Love Supreme/致謝
作者:史帝芬.鮑爾斯 Stephen Powers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5
ISBN:9789869343206
裝訂:平裝
頁數:184
Philadelphia
費城
我們終於撐到可以開始作畫的時候,珍又派我去參加最後一場會議,和「壁畫創作計畫」設計評審(Mural Arts Program Design Review)一起。評審會議是每一次壁畫計畫進行的例行項目,我被提醒如果計畫不通過,評審會先暫停此計畫,直到社區建議與我的美學方向達成一致。此刻我只有8面牆已構思完成,還有其他42面牆毫無頭緒,我不改初衷的表示:「我必須亦步亦趨的創作,從這個街區到那個街區,一牆一牆的畫,我想把我從屋頂平台外得到的靈感發揮出來,我準備好要說出社區的聲音。」三人組成的評審團其中有兩位對我的作法不那麼放心,而坐在珍旁邊的第三位──長期參與壁畫創作計畫的壁畫家派瑞斯.史坦塞(Parris Stancell)贊同我的想法,他說:「我相信只有這個辦法能進行,我迫不及待想看到你所做的。」於是,我帶著評審團的加持回到西費城區,這裡有上千罐的噴漆和800加侖的桶裝顏料,等著我去重繪每一個屋頂──就像我年輕時候做過的那樣。
當顏料塗上牆,所有懷疑都消失無蹤,鄰居們也開始熱烈起來。我們作畫的第一天,新聞快報都是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死亡的消息,當我們以白漆塗刷牆面的時候,人們來圍觀,他們說:「你應該畫個皮手套。」、「畫麥可在月球漫步!」我們畫了一堆雜亂的磁鐵字母,它們就像被吸在冰箱上,這裡面藏著「Michael Jackson」幾個字,最上頭有一個藍色的M。我們畫好了之後,我把這幾個字指給他們看,「你們怎麼不也為麥可做點什麼?」我們確實有把他們的建議聽進去,表示他們還是這面牆的主人,這樣的主體性一直凌駕於我們的創作之上,當時,社區的主體性是我們在畫每面牆時所追求目標。
畫了一個星期後,珍才發現我們畫了13面牆,但她一幅草圖都沒看過!她直接問我為什麼不依循「壁畫創作計畫」的方式進行,我請她到西費城區跟我一起乘電車旅行,如果她仍舊反對我的作法,我們就把牆塗掉重來。第二天早上,一個晴朗的周六,我和珍約在招牌店,然後冷靜地默默去搭電車。我指著每一面牆說著被它們所啟發的感受,直到最後一面牆過去了,珍吐了一口氣說:「好,這真的很好,我懂了。」她聽起來和當時看到(我向她展示的)1987年《蒙娜麗莎》牆(Mona Lisa)照片一樣的認同。
獲得珍的認同和鄰居的鼓舞,我們終於得以順利進行,我們開始畫得更大一些,看起來企圖更強烈一點。其中佛森街(Farson Street)有一棟建築,有著糟糕的混凝土和殘破的窗戶,我們同時用兩種不同風格來說故事(我知道我們此時正企圖把塗鴉這件事推到一個可以與社區平等對話的地位,我隨時都在等著被抱怨,然而卻連一句洩氣話都沒聽到),幾年之後,這棟建築因為出售而照片被刊載在費城地產刊物中,上面寫道它幸運的被塗鴉藝術家選中,並「難以置信的」成為《情書》計畫的作品之一;儘管它曾經因為牆上有著塗鴉而被處罰幾千元的損害費用,但現在我們的作品使它的售價跟著往上。
我們有幾次很棒的路邊會議;有一次當我正在市場街4915號畫「便利貼牆」(Post-it Note wall),我要準備寫下「記得那些好事」(Remember the good),當我正寫著「Remember」這個字時,一位女士走近並問我要寫些什麼;我告訴她後她說:「噢,那不好。」我走下梯子問她覺得要寫什麼好,她說:「記住,你可能會離婚的。」我說:「這句也不好。」我們都笑了,最後她說:「你問四周的孩子們看看,寫什麼好?」就在這個時候,12歲的奈瑟(Nassir)剛好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就問了他有沒有什麼想法。他只想了一秒就說:「記住,有時候我們會受傷,有時候不會。」(Remember, sometimes it hurts, sometimes it doesn’t)太完美了!奈瑟騎腳踏車離開,我則謝謝這位女士給我的建議,我問她是不是住在附近,她說:「喔,我討厭這個社區,我正要搬回郊區住。」
我們雇用了一些西費城區的居民一起進行這個計畫,有一位還是因為抽大麻被警察追到我們店裡,他們因為搜不到捲菸的菸蒂而放他一馬,我想他反應非常敏捷吧。第一天工作時,他說他無法開始工作因為前一天晚上在趴踢上玩的太瘋,像搖滾明星那麼瘋,而隔天我就解雇他了,因為他遲到四分鐘。
另一位跟我們一起工作的西費城區居民是詹姆斯.B.瓊斯(James B. Jones),他早先看到我在市場街工作,他跟我說他在1980年代就知道我了,而且自己也很喜歡塗鴉;下一次見面時,他就帶著一整個紙袋的黑色筆記本,裡面都是全彩的作品。他是一個很擅長自我表述的書呆子,也是個只敢在紙上描繪而從未在牆上作畫的傢伙,而現在,經過了數十年的生活經驗,他準備好了。(錄取!)但是,就在我們一起塗鴉的前一天,他的阿基里斯腱斷裂,於是我任命他為辦公室經理,這工作還挺輕鬆的,他可以整天在黑本子上畫圖然後和進來店裡的人聊天。有天我看到他在為手機通話時間困擾,我就請別人去52街幫他處理,讓他可以再通話,而這整件事給了我們靈感去畫「易付卡已付」(Prepay Is On)這面牆。詹姆斯為我們的即時協助很感動,我們也很開心能讓他有面屬於自己的牆。然而「易付卡已付」這面牆的主人卻不開心,她打電話給我說這個訊息很怪,所以我跑了趟她漂亮的家,向她說明我們的真正意思以及這個計畫的目標;沒想到她拿出一些檔案資料給我看,跟我說她覺得年輕人應該要看到些什麼。其中一份是幾張歐巴馬的照片拼貼在白宮前面,背景是一位暴徒般的青年站在坦克上,穿著垮牛仔褲,標題寫著:「這間屋子有服裝規定,拉起你的褲子。」(THE HOUSE HAS A DRESS CODE. PULL YOUR PANTS UP)這是第一次有牆面主人給我困難的建議,我不認為我們的想法能一致。我再次向她解釋《情書》這個計畫,直到獲得她的認同。甚至我回到辦公室後還跟詹姆斯說,如果他之後需要關於塗鴉的建議,去找56街的帕克絲小姐(Miss Parks)。(...more)
史帝芬.鮑爾斯 Stephen Powers
生長於美國費城,16歲那年,他開始在社區內以ESPO的名義到處塗鴉,最後,他塗鴉了全世界。事實上,鮑爾斯1999年曾經放棄塗鴉轉而經營酒吧,當時他全心全力投入創作;2007年他成了「傅爾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scholar),利用這筆獎學金到都柏林和貝爾法斯特的街頭創作。此外,他的作品也出現在威尼斯及利物浦雙年展,並在美國和國際上持續有個展和聯展的呈現。目前他在紐約居住和工作,從他位於費城及布魯克林的ICY招牌店產出藝術作品及手繪創作,在那裡,「完美是標準,瑕疵才更值錢」。
Forward 前言/彼得.艾爾利
Introduction 導論:從街頭到街頭/史帝芬.鮑爾斯
Coney Island 康尼島
Dublin & Belfast 都柏林和貝爾法斯特
Philadelphia 費城
Syracuse 雪城
São Paulo 聖保羅
Brooklyn 布魯克林
Johannesburg 約翰尼斯堡
ICY 招牌
Love Supreme/致謝
作者:史帝芬.鮑爾斯 Stephen Powers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5
ISBN:9789869343206
裝訂:平裝
頁數:184
Philadelphia
費城
我們終於撐到可以開始作畫的時候,珍又派我去參加最後一場會議,和「壁畫創作計畫」設計評審(Mural Arts Program Design Review)一起。評審會議是每一次壁畫計畫進行的例行項目,我被提醒如果計畫不通過,評審會先暫停此計畫,直到社區建議與我的美學方向達成一致。此刻我只有8面牆已構思完成,還有其他42面牆毫無頭緒,我不改初衷的表示:「我必須亦步亦趨的創作,從這個街區到那個街區,一牆一牆的畫,我想把我從屋頂平台外得到的靈感發揮出來,我準備好要說出社區的聲音。」三人組成的評審團其中有兩位對我的作法不那麼放心,而坐在珍旁邊的第三位──長期參與壁畫創作計畫的壁畫家派瑞斯.史坦塞(Parris Stancell)贊同我的想法,他說:「我相信只有這個辦法能進行,我迫不及待想看到你所做的。」於是,我帶著評審團的加持回到西費城區,這裡有上千罐的噴漆和800加侖的桶裝顏料,等著我去重繪每一個屋頂──就像我年輕時候做過的那樣。
當顏料塗上牆,所有懷疑都消失無蹤,鄰居們也開始熱烈起來。我們作畫的第一天,新聞快報都是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死亡的消息,當我們以白漆塗刷牆面的時候,人們來圍觀,他們說:「你應該畫個皮手套。」、「畫麥可在月球漫步!」我們畫了一堆雜亂的磁鐵字母,它們就像被吸在冰箱上,這裡面藏著「Michael Jackson」幾個字,最上頭有一個藍色的M。我們畫好了之後,我把這幾個字指給他們看,「你們怎麼不也為麥可做點什麼?」我們確實有把他們的建議聽進去,表示他們還是這面牆的主人,這樣的主體性一直凌駕於我們的創作之上,當時,社區的主體性是我們在畫每面牆時所追求目標。
畫了一個星期後,珍才發現我們畫了13面牆,但她一幅草圖都沒看過!她直接問我為什麼不依循「壁畫創作計畫」的方式進行,我請她到西費城區跟我一起乘電車旅行,如果她仍舊反對我的作法,我們就把牆塗掉重來。第二天早上,一個晴朗的周六,我和珍約在招牌店,然後冷靜地默默去搭電車。我指著每一面牆說著被它們所啟發的感受,直到最後一面牆過去了,珍吐了一口氣說:「好,這真的很好,我懂了。」她聽起來和當時看到(我向她展示的)1987年《蒙娜麗莎》牆(Mona Lisa)照片一樣的認同。
獲得珍的認同和鄰居的鼓舞,我們終於得以順利進行,我們開始畫得更大一些,看起來企圖更強烈一點。其中佛森街(Farson Street)有一棟建築,有著糟糕的混凝土和殘破的窗戶,我們同時用兩種不同風格來說故事(我知道我們此時正企圖把塗鴉這件事推到一個可以與社區平等對話的地位,我隨時都在等著被抱怨,然而卻連一句洩氣話都沒聽到),幾年之後,這棟建築因為出售而照片被刊載在費城地產刊物中,上面寫道它幸運的被塗鴉藝術家選中,並「難以置信的」成為《情書》計畫的作品之一;儘管它曾經因為牆上有著塗鴉而被處罰幾千元的損害費用,但現在我們的作品使它的售價跟著往上。
我們有幾次很棒的路邊會議;有一次當我正在市場街4915號畫「便利貼牆」(Post-it Note wall),我要準備寫下「記得那些好事」(Remember the good),當我正寫著「Remember」這個字時,一位女士走近並問我要寫些什麼;我告訴她後她說:「噢,那不好。」我走下梯子問她覺得要寫什麼好,她說:「記住,你可能會離婚的。」我說:「這句也不好。」我們都笑了,最後她說:「你問四周的孩子們看看,寫什麼好?」就在這個時候,12歲的奈瑟(Nassir)剛好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就問了他有沒有什麼想法。他只想了一秒就說:「記住,有時候我們會受傷,有時候不會。」(Remember, sometimes it hurts, sometimes it doesn’t)太完美了!奈瑟騎腳踏車離開,我則謝謝這位女士給我的建議,我問她是不是住在附近,她說:「喔,我討厭這個社區,我正要搬回郊區住。」
我們雇用了一些西費城區的居民一起進行這個計畫,有一位還是因為抽大麻被警察追到我們店裡,他們因為搜不到捲菸的菸蒂而放他一馬,我想他反應非常敏捷吧。第一天工作時,他說他無法開始工作因為前一天晚上在趴踢上玩的太瘋,像搖滾明星那麼瘋,而隔天我就解雇他了,因為他遲到四分鐘。
另一位跟我們一起工作的西費城區居民是詹姆斯.B.瓊斯(James B. Jones),他早先看到我在市場街工作,他跟我說他在1980年代就知道我了,而且自己也很喜歡塗鴉;下一次見面時,他就帶著一整個紙袋的黑色筆記本,裡面都是全彩的作品。他是一個很擅長自我表述的書呆子,也是個只敢在紙上描繪而從未在牆上作畫的傢伙,而現在,經過了數十年的生活經驗,他準備好了。(錄取!)但是,就在我們一起塗鴉的前一天,他的阿基里斯腱斷裂,於是我任命他為辦公室經理,這工作還挺輕鬆的,他可以整天在黑本子上畫圖然後和進來店裡的人聊天。有天我看到他在為手機通話時間困擾,我就請別人去52街幫他處理,讓他可以再通話,而這整件事給了我們靈感去畫「易付卡已付」(Prepay Is On)這面牆。詹姆斯為我們的即時協助很感動,我們也很開心能讓他有面屬於自己的牆。然而「易付卡已付」這面牆的主人卻不開心,她打電話給我說這個訊息很怪,所以我跑了趟她漂亮的家,向她說明我們的真正意思以及這個計畫的目標;沒想到她拿出一些檔案資料給我看,跟我說她覺得年輕人應該要看到些什麼。其中一份是幾張歐巴馬的照片拼貼在白宮前面,背景是一位暴徒般的青年站在坦克上,穿著垮牛仔褲,標題寫著:「這間屋子有服裝規定,拉起你的褲子。」(THE HOUSE HAS A DRESS CODE. PULL YOUR PANTS UP)這是第一次有牆面主人給我困難的建議,我不認為我們的想法能一致。我再次向她解釋《情書》這個計畫,直到獲得她的認同。甚至我回到辦公室後還跟詹姆斯說,如果他之後需要關於塗鴉的建議,去找56街的帕克絲小姐(Miss Parks)。(...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