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川的作品〈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與〈破輪胎〉(1999),以「神話三部曲」為名的三部電影可稱為是台灣電影的藝術原型,推出後受到電影圈、當代藝術與評論界的熱切討論,也寫下台灣電影發展燦爛的一頁。三部電影自推出後,受到來自海內外諸多影評與學者等的關注和討論,2011年「神話三部曲──黃明川電影記事」數位光碟的再次發行之後,再一次我們能透過此書更深入黃明川的電影創作生命,更貼近「神話三部曲」的深刻內容。此書集結李幼鸚鵡鵪鶉(李幼新)、林文義、胡長松、孫松榮、黃建宏、黃海鳴、鄭秉泓、蘇惠昭、蘇蔚婧、龔卓軍、Erik Bordeleau(泊硯)、Tony Rayns(湯尼雷恩)等人多篇完整且未經市場操作之自發性的珍貴書寫與評論。


NT$320
如夢似劇─黃明川的電影與神話
黃明川的作品〈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與〈破輪胎〉(1999),以「神話三部曲」為名的三部電影可稱為是台灣電影的藝術原型,透過此書更深入黃明川的電影創作生命,更貼近「神話三部曲」的深刻內容。
10 件庫存
此書作者,包含導演本人共有13位,其中除了導演之外(因書而有的一篇訪談),包含了影評人、作家、藝術史學者、藝評家等等不同身分,他們自然的、自發地為這三部電影的其中幾部或全部而書寫的內容,在電影重新上市後,於不同的角落裡各自為這些影像留下些許或是深刻的思考,不僅呈現多位作者本身背景的異質性、更多的是挖掘含藏在黃明川電影裡隱密或明顯的多種觀點和述事。
目次
前言
破解尚未被理解的神話:三部曲
遙寄我們的九○年代──談黃明川的神話三部曲
彷彿在君父的城邦:論黃明川的獨立電影之遺贈
黃明川影片的幽靈美學
熱帶島國的神話歪風
Tropical Islands and Maladies
「現在」的如夢似劇:黃明川作品二三事
Un drame onirique de la présence :Quelques notes autour de Huang Ming-Chuan
自我認同的重生盼望──短評黃明川〈西部來的人〉
雕像裡外的自我與神話──論黃明川電影〈破輪胎〉
在夢境裡挖掘,在當代考古:異樣行徑
他的名字是燦爛!
虛實的邊緣
我讀黃明川、我讀「地景風雲」
評價邊緣的歷史滲透學:複觀點
去頭風景˙感應影像:從「神話三部曲」到〈流浪神狗人〉
進行歸還的電影化
這個必然的停歇:訪談錄
走過什麼路,只有自己心裡明白
黃明川的寶島大夢──「神話三部曲」的幽靈體質
黃明川與他的作品
作者:龔卓軍等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7日
ISBN:9789866049439
裝訂:平裝
頁數:211
重量 | 470 g |
---|---|
尺寸 | 24 × 19 × 2 cm |
此書作者,包含導演本人共有13位,其中除了導演之外(因書而有的一篇訪談),包含了影評人、作家、藝術史學者、藝評家等等不同身分,他們自然的、自發地為這三部電影的其中幾部或全部而書寫的內容,在電影重新上市後,於不同的角落裡各自為這些影像留下些許或是深刻的思考,不僅呈現多位作者本身背景的異質性、更多的是挖掘含藏在黃明川電影裡隱密或明顯的多種觀點和述事。
目次
前言
破解尚未被理解的神話:三部曲
遙寄我們的九○年代──談黃明川的神話三部曲
彷彿在君父的城邦:論黃明川的獨立電影之遺贈
黃明川影片的幽靈美學
熱帶島國的神話歪風
Tropical Islands and Maladies
「現在」的如夢似劇:黃明川作品二三事
Un drame onirique de la présence :Quelques notes autour de Huang Ming-Chuan
自我認同的重生盼望──短評黃明川〈西部來的人〉
雕像裡外的自我與神話──論黃明川電影〈破輪胎〉
在夢境裡挖掘,在當代考古:異樣行徑
他的名字是燦爛!
虛實的邊緣
我讀黃明川、我讀「地景風雲」
評價邊緣的歷史滲透學:複觀點
去頭風景˙感應影像:從「神話三部曲」到〈流浪神狗人〉
進行歸還的電影化
這個必然的停歇:訪談錄
走過什麼路,只有自己心裡明白
黃明川的寶島大夢──「神話三部曲」的幽靈體質
黃明川與他的作品
作者:龔卓軍等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7日
ISBN:9789866049439
裝訂:平裝
頁數:211
相關推薦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
NT$332藝術,不再只是一幅畫或一件雕塑,而是一種觀念的釋放,
是對哲學、政治、人性、物質文明等發展,給予回應的種種形式和態度。
乘著飛翔工學中看不見的懸空力量,穿梭於觀念、藝術、歷史之中,
以尋找觀念藝術與藝術觀念間有跡可尋的思想美學蹤跡。
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NT$269本書書名挪引亞里斯多德的《詩學》(Poetics),乃是強調策展之實踐創造性,如同詩學作為一種「從無到有」的「生成」。書寫原則上建立在作者對於大量國際雙年展的觀察,其中也包括作者所協同策展的台北雙年展。因此書中除了有許多相關理論收集整理之外,還包括很多的策展案例摘要,無疑是一本台灣近年來討論策展的重要著作。
從行動到觀念
NT$277從波洛克談起,皮力展開了一場1950-1970年代藝術理論的梳理和研究。
並由現代主義藝術的兩個傳統-形式主義和前衛精神折射出在當代情境中對於媒介、觀念、社會意識、藝術體制等方面問題的思考。
向道德主義告別:關於當代藝術的思考
NT$300本書收錄了身兼藝評家、策展人和教育工作者的皮力自1995到2016年間的25篇評論文章。皮力以諸多當代藝術作品案例與藝術/文化圈現象為討論切入點,希冀在藝術創作及評論實踐與這些課題的相互辯證與對話之下,可以讓讀者對於當代藝術創作與評論有一清晰而整體的理解。
當代藝術生產線-創作實踐與社會介入的案例
NT$379歐洲/美洲/亞洲 超過100個藝術展覽案例 全面了解當代藝術生產線的生成與脈絡 這是一本有關當代藝術生產的生態動畫書,也是藝術社會學與人類社會學的移動式視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