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的日常:播種人的手繪日記
自給自足、回歸自然。 手作的日常,是創作也是生活! --------------------------------------------------- 播撒種子、編織生活、吃野菜、掛蚊帳…… 手作人一家分享與自然共生的16年…… 重要的不是活過幾十年,而是像春天的野草那樣,活在每一天!
顯示第 1 至 16 項結果,共 164 項
自給自足、回歸自然。 手作的日常,是創作也是生活! --------------------------------------------------- 播撒種子、編織生活、吃野菜、掛蚊帳…… 手作人一家分享與自然共生的16年…… 重要的不是活過幾十年,而是像春天的野草那樣,活在每一天!
1)《典藏‧古美術342期》by典藏編輯部(NT$180)
2)《方聞的中國藝術史九講》by方聞(NT$480)
解密馬諦斯、畢卡索、安迪.沃荷、草間彌生、徐冰等20位大師的20件代表作,根據相同的「七把鑰匙/七個關鍵」(seven keys)來解釋作品的創作根源及其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交流。
‧一個從事布料製造的莫斯科商人,如何在高更、塞尚、馬諦斯和畢卡索還沒沒無聞時,就能買下他們如此之多的傑作?
‧在那個保守傳統的年代,他如何不畏世俗眼光,深具膽識地將馬諦斯的裸體畫作帶回家鄉?
‧他那強大的藝術眼光與直覺,又是如何撼動了世界上多數藝術家、歷史學家和評論家因循守舊的觀念?
漢寶德獻給文物玩家的深度經驗談
歷盡歲月千帆,輾轉人世悲歡,
文物收藏的興味,取決於金額多寡、學養深淺、心性涵量,何者為重?
假貨不可恕,卻是提振藝術投資的相當誘因?
關於骨董世界裡的癡與癖、欺與自欺,應有態度及箇中妙趣,
收藏界的探險家漢寶德來為你說分明。
翻開城市的15張臉
看見空間裡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人文與科學,
解析道路的法則、為何現代都市不如古老城市美麗、從道路設計與建築樣式架構都市裡的權力,以及現代都市的模樣與正在失去的事物。
全書貫穿古今,從美學史角度細膩分析東西方藝術史與美學,提出中國山水畫發展之獨特見解,並且重新思考「水墨」在當代的意義。從探源到擴張,
從東方美學思維到全球化科技藝術介入,
素描就是一種邏輯。
無中生有,才能創造商機。
一邊累積經驗,一邊吸收各種情報,逐漸精通一件事,這樣的行為就是創作。
創作力就是將手邊現有的情報加以編排、改良,與別的事物組合後,催生出新事物。
打破「這個我也能拍」的迷思,進入攝影藝術市場必備專書! 照片真的有價值嗎? 為什麼一張照片可以創下超過10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都開始建立攝影典藏? 攝影如何在藝術市場成為一股重要的勢力?它又是如何運作及發展?
時代與繪畫的糾結!
「祖國愛」v.s《慶祝日》
「普羅思潮」v.s《我的家庭》
「皇民化」v.s《二重橋》
陳澄波畫作背後因時代而被遺忘的故事!
本書將提供一把重啟之鑰!
「我從未遵循過任何學派的規定。同時,我沒有自行創建新學派的野心;我只是試圖以不同的方式實踐兩三件事,從事建築這門藝術,因為我相信從做得好的事情中所產生的「魔力」。至少在設計形式的階段,建築師的工作應該要能具備與藝術家相同的自由。」──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